作文网 > 实用文档 > 教学教案 > 详情页

化学综合复习中考教案

作者:江圣凌2023-08-23 11:43:02

导读:化学综合复习中考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初步了解有关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主要用途。 2.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以及如何加强对空气污染的防治。 教学...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化学综合复习中考教案(优选5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化学综合复习中考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初步了解有关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主要用途。

  2.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以及如何加强对空气污染的防治。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了解空气的组成。

  2.介绍空气污染的严重危害,以增加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用品

  水槽、钟罩、燃烧匙、酒精灯、红磷。

  教学过程

  (提问)

  ①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电灯发光(物理变化)爆炸(举例说明,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②判断下列例子哪个是描述性质?哪个是表述变化的?

  (讲解)通常镁燃烧,酒精燃烧都是在空气中进行的。

  (提问)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板书)第一节 空气

  一、空气的组成和用途

  (演示)实验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提问)①实验现象

  ②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钟罩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

  (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简介人类对氧气的认识过程。

  (板书)

  二、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1.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①煤燃烧产生的烟雾

  ②石油化工排放的烟雾

  ③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

  2.造成污染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3.防止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①工业三废的回收与处理

  ②提高汽油、柴油质量

  (讲解)

  1.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造成“温室效应”对自然界的影响。

  2.臭氧“空洞”的形成──对自然界的影响等。

  [作业] 略

  化学综合复习中考教案 篇二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过程与方法:

  通过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元素原子结构、位置间的关系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通过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的认识,渗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现象和本质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求实、严谨和创新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通过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教学,进行“抽象和具体”这一科学方法的指导。

  教学重难点:同周期、同主族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原子的结构、性质、位置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初中我们学过了元素周期律,谁还记得元素周期律是如何叙述的吗?[学生活动]回答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即: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过渡]对!这样的叙述虽然很概括,但太抽象。我们知道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界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变化的规律。既然是规律,我们只能去发现它,应用它,而不能违反它。但是,我们能否找到一种表现形式,将元素周期律具体化呢?经过多年的探索,人们找到了元素周期表这种好的表现形式。元素周期表就是元素周期表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规律。它是人们的设计,所以可以这样设计,也可以那样设计。历史上本来有“表”的雏形,经过漫长的过程,现在有了比较成熟,得到大家公认的表的形式。根据不同的用途可以设计不同的周期表,不同的周期表有不同的编排原则,大家可以根据以下原则将前18号元素自己编排一个周期表。

  [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1.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3.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列(按电子层递增顺序)。

  [过渡]如果按上述原则将现在所知道的元素都编排在同一个表中,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元素周期表,现在我们一同研究周期表的结构。

  [指导阅读]大家对照元素周期表阅读课本后,回答下列问题。

  1.周期的概念是什么?

  2.周期是如何分类的?每一周期中包含有多少元素。3.每一周期有什么特点?4.族的概念是什么?

  5.族是如何分类的?主族和副族的概念是什么,包括哪些列,如何表示?6.各族有何特点?[教师归纳小结]

  [板书]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横行--周期①概念

  ②周期分类及各周期包含元素的个数。

  ③特点

  a.周期序数和电子层数相同;

  b.同一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1~8重复着周期性的变化,第一周期除外;c.每一周期从左到右依次是:碱金属____,过渡元素____,稀有气体____。2、纵列--族①概念

  ②主族和副族对比;

  ③特点:

  a.主族的族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b.还有一个第0族和一个Ⅷ族。

  [教师讲解]通过上述的学习若给大家一个原子序数,应该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出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反过来若知道某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应判断出它的原子序数和写出它的原子结构简图。这需要大家最好能记住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通过增加或减少来判断之。[随堂检测]

  1、推算原子序数为6、13、34、53、88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下列各组中的元素用原子序数表示,其中都属于主族的一组元素是。

  A、142434B、263135C、51520D、111718

  [作业]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

  教学反思:

  本章知识的重点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但要深刻地理解并运用它们,必须用有关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作基础。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包括分析简单化合物的形成等都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否则,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教学过程中重点讲授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是深刻理解元素周期律和运用元素周期表必不可少的。

  化学综合复习中考教案 篇三

  《金属材料》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价格、资源、回收等;

  (3)认识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培养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

  (3)树立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正确区别物质的变化。

  教学工具

  投影仪、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金属制品的挂图(如飞机、坦克、轮船等)、铁架台(带铁圈)、铁片、酒精灯、绿豆粒大小的焊锡、锡、铅、火柴等

  教学过程

  学习情景

  展示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和金属制品的图片(如飞机、坦克、轮船等)。

  介绍:以上这些实物或图片中的物质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设问:看到这些实物或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表感想]如:

  1.想到金属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密切。

  2.感到金属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用途。

  3.想要知道它们是由什么金属制成的。

  4.想知道制造不同的东西根据什么选用金属。

  [新课引入]通过大家刚才的发言,可以看出大家对金属材料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也对它们很感兴趣,当然也有很多疑问。本单元我们就来学习金属和金属材料。

  化学综合复习中考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质量分数的计算,引导学生查看商品的标签,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难点

  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及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工具

  投影仪及相关图片、实验用品(烧杯、试管、药匙、玻璃棒、量筒、水、食盐、硫酸铜固体、鸡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上一节我们学习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对平时我们认为的“饱和溶液就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就是稀溶液”的错误观点有了明确的认识。那么判断溶液的浓或稀的依据又是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要讨论的问题。(板书:溶液的质量分数)

  二、新课教学

  师:同学们,你们在夏天喜欢游泳吗?

  生:喜欢。

  师:那你们到水里后,是漂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在水下呀?

  (生纷纷议论,有的说沉入水里,有的说漂在水面上,但大多数人认为会沉到水下)

  师:请同学们看下面两幅图片:(死海图片)

  师:这是死海里的景象,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人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吗?

  生:盐份多,浓度大。

  师:说得好!下面我们来做实验,来具体说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奇景。

  化学综合复习中考教案 篇五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

  (一)碱金属元素:

  2.碱金属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到Cs),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从Li到Cs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结论:

  1)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2)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3.碱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展性。

  2)递变性(从锂到铯):

  ①密度逐渐增大(K反常) ②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3)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物理性质同样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

  (二)卤族元素:

  2.卤素单质物理性质的递变性:从F2到I2

  1)卤素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

  2)密度逐渐增大;

  3)单质的熔、沸点升高

  3.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 X2 + H2 = 2 HX

  卤素单质与H2 的剧烈程度:依次减弱;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

  4. 非金属性的强弱的判断依:

  1. 从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或与H2反应的难易程度以及氢化物的稳定性来判断。

  2. 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得电子的能力减弱,失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

  3. 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性质,元素性质反应原子结构。

  同主族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决定了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三.核素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电子的质量可忽略。

  (3)原子序数 = 核电核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4)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二)核素

  核素: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一种原子即为一种核素。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或: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间互称为同位素。

  (1)两 同:质子数相同、同一元素

  (2)两不同:中子数不同、质量数不同

  (3)属于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化学综合复习中考教案(优选5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化学综合复习中考教案化学复习教案九年级化学复习中考教案范文化学中考复习教案大全2023物理总复习中考教案,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0-2023 作文录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424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