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 > 实用文档 > 教学教案 > 详情页

人教版2023年初三政治教案

作者:安皖翼2023-06-13 13:22:23

导读:第1篇:人教版初三政治教案 《不言代价与回报》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懂得承担责任会得到回报,但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有些责任即使不是自愿选择的,也应尽力承担好;了解...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人教版2023年初三政治教案(通用5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1篇:人教版初三政治教案

  《不言代价与回报》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懂得承担责任会得到回报,但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有些责任即使不是自愿选择的,也应尽力承担好;了解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者事迹。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评估承担的代价和回报,作出最合理选择,能为自己选择负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有足够的勇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以积极的态度承担那些不是自愿选择而应该承担的责任;崇敬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而无私奉献的人,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衡量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

  三、教学方法: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指导、活动情感激励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什么代价 什么回报

  1.第一个活动:“班委改选”

  (1)、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展现情境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教师总结:我们在承担自己责任的时候,不仅对他人有好处,自己也可能获得回报,如赢得自尊和自信,使自己独立性更强,得到他人的承认等。但我们也要为承担责任付出一定的代价,如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给自己带来负担,也有可能会因失败而受到责备等。但我们不能因为害怕付出代价而不承担责任,因为承担责任是走向成熟的必然要求。

  注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交流。对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进行衡量和评估,不能凭一时冲动盲目做出决定。并不是要学生在承担责任前斤斤计较,而是使学生在承担责任时更加理性。

  2.第二个活动:“对选择的评估”

  (1)、理解小柯面临的几种选择,鼓励学生设想其他可能的选择。

  (2)、对每个选择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估

  (3)、教师总结:每一种选择都可能有相应的代价与回报,我们应该自己做出选择。一旦我们做出自己的选择,就 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注意:对每种选择可能产生的结果,学生会有不同的意见,教师易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同时调控好课堂的节奏。

  3.第三个活动:“我的决定”

  (1)、教师说明:尽管责任意味着付出,但作为成长中的青少年,我们要敢于主动承担责任,学会承担责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2)、请学生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三个方面各选择一个新的责任,制定履行责任的行动计划,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具体落实。

  注意:在本单元结束后,教师对这项活动落实的情况进行反馈调查,对按计划履行自己责任的学生予以表扬。

  <二>、我的承担 我无悔

  1.第四个活动:“小青的烦恼”

  (1)、呈现情境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鼓励学生发表意见,交流自己真实的想法

  注意:对承担责任的深化。对于有些事情并不是自己自愿承担的,也应该对此负责。这是学生认识的难点。

  2.相关链接

  3.第五个活动:“弗兰克的故事”

  (1)、呈现情境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在全班逐一探讨三个问题,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

  (3)、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社会,有些人千方百计逃避自己的责任;有些人会努力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付出自己该付出的,得到自己该得到的;还有些人从来不计较个人得与失,尽心尽力的承担着社会责任。我们应该唾弃第一种人,努力成为第二种人,对第三种人,如果我们不能成为其中一员,至少我们应该心怀感激,正是因为他们,我们的社会才更加美好。

  注意:问题有一定难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不要急于要求学生回答;同时问题的答案也并不是的,学生的责任感有不同的境界,对问题的回答也并不相同,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不轻易否定。如果学生给予否定的答案占主流,教师要加以适当引导。

  五、课堂小结:

  学生谈谈学习本框后的启示。(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自己在履行责任时的态度等方面来做答。

  六、课堂作业:

  可让学生学会整理本框的知识点,并整理本课的知识结构体系。

  七、板书设计

  《不言代价与回报》

  <一>什么代价什么回报

  1、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

  2、做出最合理的选择,担当应负的责任

  3、承担责任对个人的意义

  <二>我承担 我无悔

  1、主动承担那些不可推卸的责任

  2、感激崇敬那些不计回报与代价,履行社会责任的人们

  八、教学反思:

  1、充分利用课本有效资源及课本中的案例,设计了5个活动,让学生在不断地思考问题中探索质疑,学习知识, 同时,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学会了主动学习,初步掌握了本学科的学习方法。

  2、课堂师生互动比较成功,配合比较好。

  3、课堂中学生能积极讨论,思考,并回答问题,虽然答题语言不是很规范,但观点阐述基本正确,这还需要教师今后做进一步引导。

  需要改进之处:

  1、教师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还不够!

  2、在学法指导上,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这个方面还需加强。

  3、在知识的归纳总结这个方面的能力培养上做得还不够。

  第2篇:人教版初三政治教案

  在竞争中和平发展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哪些?

  2、面对机遇和挑战的正确态度和要求是什么?

  3、认识开放的中国的对我们青少年的要求和启示是什么?

  (二)能力目标:

  在认识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之后,如何自己得到正确的启示和要求;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抓住机遇,面对挑战;我们要树立全球意识和国家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大踏步地走向世界,更好地为祖国服务。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机遇和挑战;青少年的要求和启示;

  2、难点:对青少年的启示和要求怎样?

  三、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讨论、交流法等;

  四、教学手段和教学准备:学生准备一张世界地图了解世界地理知识、了解一些有关国家的初步情况用于课堂上的交流每人最起码准备一个国家;教师做好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1、阅读P131材料回答思考问题:

  (1)世界各国为什么都在抓住机遇发展自己,请你从世界形势的不同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

  (2)对此,我国应该怎么办?(或者说有什么启示?)

  2、通过上述问题的讨论认识我国面临的战略机遇有哪些?有同学看书回答理解。

  3、我国面临的严峻挑战有哪些?

  由学生回答,同时回忆前框世界发展的趋势的影响,认识到世界形势在给我国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我国面临严峻的挑战。

  4、从相关链接的材料上引出问题,材料反映的是什么事实?说明了什么道理?对我们哟什么启示?可以让学生回答讨论。从而引出下一个问题的学习。

  5、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能否抓住战略机遇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

  (二)开放的中国期盼着我。(对青少年的启示要求)

  1、了解开放的中国对我们的总要求和启示。P133最后一段全球意识和国家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2、学习具体的要求和启示。从P134-135三个具体的要求和启示。

  (1)走想世界,需要用世界的眼光看问题,从而培养自己的全球观念。

  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世界?

  你知道这几天的世界热点问题和新闻吗?说出来听听。

  完成书本上的填空部分;

  各自交流一个自己熟悉的、查找的国家的情况。其他同学比较这些国家的不同差异。

  (2)走向世界,需要具有平等意识和参与意识。

  关于平等意识要注意为什么要有平等意识?应该如何树立平等意识的启示、要求?

  关于参与意识要注意如何树立参与意识的启示、要求?

  (3)走向世界,还需要善于学习。(可以提高自己的素质)

  为什么?如何学习、学习什么?在这里还可以同第九课宏扬民族精神的知识联系。

  六、板书设计:

  1、我国面临的机遇有哪些?

  (一)抓住机遇2、我国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应对挑战3、面对机遇挑战的的启示要求是什么?

  在竞争中和平发展抓住机遇面对挑战。(略)

  1、总体要求(1)

  (二)开放的中国期盼着我2、具体要求、启示(2)

  (3)

  七、作业布置:

  九、教学后记:

  第3篇:人教版初三政治教案

  夯实法治基石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法治观念,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能力目标: 梳理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理解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知识目标:知道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二、教材分析

  本框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法律与秩序”,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3.2“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体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本框由“夯实法治基石”和“凝聚法治共识”两目组成。通过对中国法治道路探索历程的梳理,阐述法治的要求、阐述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以及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八年级下册的教材,围绕“公民与国家关系”的主题,以宪法精神为主线,学习宪法主要内容,学生的公民意识、国家意识、法治意识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强,这为第四课建设法治国家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但学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法治思维,没有形成坚定的法治信仰。而本课所讲的法治及全面依法治国给学生提出了更具时代性的法治要求,所以应进一步学习,夯实法治基础。

  四、教学过程

  任务1:你心中的法治是怎样的?

  反馈指导:

  [观察思考]

  [交流分享]:

  (1)这些生活场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有关系吗?

  (2)社会生活的有序、安全靠什么保证?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

  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任务2:法治的要求是什么?

  反馈指导:

  [材料分析]

  材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自20__年5月1日起施行。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受法律保护,禁止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宣扬、美化侵略战争和侵略行为,将依法惩处直至追究刑责。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增加了关于实行河长制的规定,进一步完善水环境监测制度,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以及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等等,为解决现存比较突出的水污染问题和水生态恶化问题提供了新的强有力的法律武器。

  材料2:自20__年起,中山市每年举办“我为中山善治献一策‘金点子’大赛”,6年来共收到市民提出的建议超过4500条;“全民献智改革”活动从20__年启动,中山相关部门连续3年面向社会公众征集改革工作意见,至今共收到改革建议超过600条……中山市搭建全民参与的平台和机制,推动社会治理全民“齐参与、愿参与、能参与、真参与、常参与”,探索出覆盖各类群体的社会治理共治模式。

  思考:

  (1)结合材料1谈谈“法治中国”建设过程中为什么要不断制定、完善法律?

  (2)结合材料2谈谈“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

  [小结]

  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法治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化。

  任务3:近代中国探索法治的历程是怎样的?

  反馈指导1:

  [阅读教材]第47页的内容

  [思考交流]:近代中国探索法治的历程是怎样的?

  [小结]

  1840年以后,变法改制成为救亡图存、国家振兴的必然选择。直到新中国成

  任务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法治蓝图是怎样的?

  反馈指导2:

  阅读教材第48页相关链接,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

  阅读教材第48页正文,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阅读教材第49页相关链接,了解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小结]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中国法治建设做出新的战略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将依法治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联系起来,作为社会主义的一个本质要求,这是对依法治国的新定位。

  任务5: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反馈指导:

  阅读教材第45页相关链接,谈谈你对这段名言的理解。

  阅读资料,体会全面依法治国,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法治”一词出现了33次,“依法治国”出现了19次。十九大报告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

  [小结]

  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五、板书设计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一、夯实法治基石

  1.选择法治道路

  (1)实行法治的原因

  (2)法治的要求:良法、善治

  (3)近代中国探索法治的历程

  2.描绘法治蓝图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

  (2)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3)建设法治中国

  第4篇:人教版初三政治教案

  《生活在民主国家》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树立热爱社会主义民主的意识,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能力目标: 提高在生活中感受民主政治氛围的能力,逐步形成民主习惯。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民主发展历程,知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明确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了解社会主义民主的形式和制度。

  二、教材分析

  本框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法律与秩序”,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3.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增强宪法意识”;3.4“增强公民意识”。

  本框由“民主的足音”和“新型的民主”两目组成,通过中国人民追求民主的曲折历程,说明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以此为基础,阐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形式及制度保障。本框是从国家层面阐述社会主义民主。

  三、学情分析

  学生受年龄所限,参与民主实践的机会较少;受知识所限,对民主政治生活了解较少。虽然学生民主意识有所觉醒但缺乏完整的认知。故此,九年级学生需进一步了解我国人民追求民主的历程,了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形式及相关制度,帮助学生树立热爱社会主义民主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

  任务1:什么是民主

  指导反馈:

  [镜头回放]:九年级(1)班要推出五名品德之星,同学们热情地议论起来。

  甲:班主任直接指定多省事啊!

  乙:让咱们班五个小组长各推荐一名就行了。

  丙:这得经过全班投票选举、民主产生。

  [学生思考、交流]:你认为哪种方式最公平、最被大家认可?说说理由。

  [小结]:丙同学提出的民主投票评选方式最公平,体现的是一种民主思想。

  任务2:中国人民追求民主的历程是怎样的?

  反馈指导:

  [阅读教材]p31、32、33页的内容

  [小组交流、讨论]

  (1)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追求民主进行了哪些探索?

  (2)这些探索的结果如何?

  (3)中国人民探索民主的道路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小结]: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艰难探索,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人民才真正实现当家作主。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任务3:如何认识新型的民主

  反馈指导:

  [阅读材料]3则

  材料1: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产生与构成

  据统计,出席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共2980名,他们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选举产生。其中少数民族代表438名,占代表总数的14.70%,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与十二届相比,妇女代表742名,占代表总数的24.90%,提高了1.5个百分点;一线工人、农民代表468名,占代表总数的15.70%,提高了2.28个百分点;专业技术人员代表613名,占代表总数的20.57%,提高了0.15个百分点;党政领导干部代表1011名,占代表总数的33.93%,降低了0.95个百分点。由此看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保障了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

  材料2:人大代表依法提出议案

  依法提出议案,是代表行使代表权利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方面。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共收到代表议案325件、建议7100多件。代表建议关注较多的话题主要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大精准脱贫力度,加强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医疗、教育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等。

  材料3: 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立法机关,要对国家重大问题依法决策,而在决策之前需要听取各界意见。政治协商会议进行充分协商,通过建议和批评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十二届政协会议期间,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紧扣国家发展提出议案。经审查,立案23975件。截至20__年2月20日,99%的提案已经办复,大多数提案的建议得到采纳或正在落实。

  [小组讨论]

  (1)材料1、材料2说明了什么?

  (2)政治协商会议的作用是什么?

  (3)你知道哪些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班选出一名小记者采访各组,就小组讨论的问题交流,小记者简单总结。

  [小结]

  (1)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2)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协商民主可以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中进行充分协商,使决策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3)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基层群众自治等。

  五、板书设计

  生活在民主国家

  1.民主的足音

  (1)什么是民主

  (2)追求民主的历史进程

  (3)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2.新型的民主

  (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

  (2)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3)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4)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第5篇:人教版初三政治教案

  凝聚价值追求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作用;认识民族精神是凝聚各族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达成价值认同与共识。

  能力目标:用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提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特点,体会其伟大作用;理解构筑中国价值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分析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发展”“认识国情,爱我中华”。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

  本课作为第五课的第二框,在了解了中华文脉的作用与发展,中华美德的内涵及影响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具有传承性与时代性,民族精神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沉淀与凝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精神在当代的集中体现。深刻领会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的现实需要,也是培养青少年形成思想共识的必要之举。

  (二)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民族精神的伟大作用

  教学难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学情分析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和多元文化深入发展,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了解只停留在为数不多的英雄人物身上,尚缺乏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所起到的巨大作用的理解。生活在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的今天,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受到诸多挑战,学生可能出现价值观盲目认同,对青少年而言,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四、教学过程

  导入: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人教版2023年初三政治教案(通用5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人教版2023年初三政治教案初三政治优秀公开课教案优秀初三政治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九年级思想品德的上册公开课教案,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0-2023 作文录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424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