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 > 实用文档 > 教学教案 > 详情页

初一生物教案范文

作者:江辰希2023-06-13 07:37:12

导读:第一篇:初一生物教案范文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2)写出ATP的分子简式。 (3)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ATP与ADP相互转化...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初一生物教案范文(推荐6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一篇:初一生物教案范文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2)写出ATP的分子简式。

  (3)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ATP与ADP相互转化关系的多媒体动画,认识ATP在细胞中作为能量流通的原因。

  (2)通过分析,比较在生物体生命活动中,ATP如何生成又如何消耗,找出能量代谢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渗透热爱自然和生命的情感教育。

  (2)通过对课本P90图5-7进行补充和完善,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主动参与的学习态度,培养用准确的科学术语阐述观点和进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1、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

  第二篇:初一生物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记叙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并能举例说明各种营养成分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②学会收集、整理、积累、使用信息的能力和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等。

  ③学习用列表法比较、概括、总结知识的方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关注、关心自身和他人健康,用科学知识指导健康生活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说明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难点

  ①用化学方法检测蛋白质和维生素C。

  ②蛋白质和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③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学用具

  多媒体、食品标签、蛋白质的检测、维生素C、双缩脲试剂、蛋白质、滴管、试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二组图片,一组是非洲难民孩子骨瘦如柴,无力行走,在地上卷曲等;另一组是现在我国部分儿童少年过度肥胖的图片。

  提问:为什么有的人骨瘦如柴?有的人肥胖得迈不动脚?大家能不能根据这二组图片提出问题,且作出初步的结论?

  学生提出问题和作出结论:

  (1)两组图片上孩子体态上的明显差异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可能是营养问题。

  (2)这两组图片中儿童少年是不是得了营养方面的病?一是营养不良,一是营养过剩。

  (3)是不是与生活环境有关?一个生活环境艰难,一个生活环境优越。

  总结并引出课题:

  是的,他们如此强烈的反差却是因为同一原因,就是都与营养相关,都是营养方面出现问题造成的。在日常生活中,要想健康,就是科学营养。科学营养离不开营养物质,而我们获得营养物质的主要途径是摄取食物,那么食物究竟为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物质呢?这就是这一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将熟悉的食物名称及其所含营养物质种类写在一张纸上,再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组长负责安排、统计自己小组总共列举出多少种食物及其成分。在列举中要求能够简单地分出类别。

  将各小组统计结果进行交流,再统计,全班总计列出多少种食物及营养成分。

  讨论:食物究竟给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成分?

  2、演示实验:“蛋白质的检测”,“维生素C的检测”

  老师介绍双缩脲试剂和吲哚酚试剂的配制方法。

  小结: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呈现紫色反应,吲哚酚与维生素C溶液呈现褪色反应。通过以上演示实验,同学们知道了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方法,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食物的营养成分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这里有一些食物,你能猜一猜这些食物中含有什么营养成分吗?

  (1)作出假设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即将检测的食品作出假设。填入下表。

  (2)设计实验方案

  我们已经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所要检测的食品的营养成分作出了假设,那么供检测的食品中是不是含有这些营养成分呢?请同学们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加以证明。

  小组讨论: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检测方法,实验材料的选择,设计实验方案,实验中的注意事项,预期的实验结果等。

  小结:各小组交流实验方案,老师在学生的回答中指导探究方法。

  (五)课堂练习

  第2课时 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一 、复习提问

  1、食物中营养成分有哪些?

  2、怎样检测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

  二、导入新课

  我们认识到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它们对人体究竟有什么作用呢?指导学习。

  三、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自学教材的内容。利用多媒体讲解各种营养成分的食物和主要功能:

  水:约占人的体重60%——70%,是细胞达到重要组成成分。体内的养分等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运输到身体各个部分。

  无机盐:无机盐占量4%,作用十分重要,如含铁、含磷的无机盐是构成牙和骨骼的重要成分。

  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能源物质。

  蛋白质:是构成厂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的供能物质。

  脂肪:也是人体重要的供能和储存能量的物质。

  维生素;可分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常见有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D。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食物中含有六大营养成分,这些成分对我们的身体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果人体缺乏某些营养成分,就会表现出相应的缺乏症状。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人类的食物

  一、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1、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检测

  2、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

  (三大产热营养素:糖类、脂肪、蛋白质)

  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作用

  1、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

  2、无机盐:含铁、含磷的无机盐是构成牙和骨骼的重要成分。

  3、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能源物质。

  4、蛋白质:是构成厂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的供能物质。

  5、脂肪:也是人体重要的供能和储存能量的物质。

  6、维生素:可分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

  后记

  本节课采用阅读、实验活动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探究的方法。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教学效果较好。

  第三篇:初一生物教案范文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描述细胞衰老的特征。

  2.简述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3.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4.进行与社会老龄化相关的问题的资料收集和分析。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细胞衰老的特征。

  (2)细胞凋亡的含义。

  2.教学难点

  细胞凋亡的含义以及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老年人的特征

  以老年人的衰老特征提问,引出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二、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1单细胞生物,细胞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衰老或死亡。

  2.多细胞生物,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三、细胞衰老的特征

  细胞衰老的特征:一大(细胞核)

  一小(细胞体积)

  一多(色素含量)

  四低(代谢速率、酶活性、呼吸速率、运输速率)

  四、细胞凋亡

  1.细胞凋亡的概念

  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2细胞凋亡举例

  蝌蚪尾的消失、胎儿手的发育

  3.细胞凋亡的特征

  有益、主动

  4.细胞凋亡的意义

  完成生物体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五、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1.细胞坏死的概念

  种种不利因素下,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2.细胞坏死举例

  割伤、烫伤的细胞

  3细胞坏死的特征

  有害、被动

  4.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区别

  凋亡强调主动、有益,坏死强调被动、有害。

  六、课堂练习

  书后练习

  第四篇:初一生物教案范文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2)写出ATP分子简式、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式。

  (3)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萤火虫发光问题的探究,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与设计能力;

  (2)通过问题讨论共同绘出ATP与ADP相互转化示意图,理解ATP在细胞中作为能量通货的原因;

  3.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渗透热爱自然和生命的情感教育。

  (2)通过阅读与思考、讨论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态度,培养用准确的科学术语阐述观点和进行合作学习的态度。

  (3)通过分析ATP、ADP的动态平衡,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生态观。

  教学重难点

  (1)重点:ATP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2)难点:ATP与ADP的相互转化;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第五篇:初一生物教案范文

  种子的萌发

  一、课标解读

  《种子的萌发》是生物新课标中第四个一级主题“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里二级主题《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的第一节,课标中具体的内容标准是“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二、本节具体内容介绍

  本节安排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和种子萌发的过程;第一个内容里安排的是“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第二个内容里安排的是“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实验,但这两个探究实验中,重点是第一个实验,教参确定本节的课时是两个课时,所以我这样安排本节内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一个课时,后面两个内容合用一个课时。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就是第一个课时《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三、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的地位:本课时实际就是一个探究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这个实验是七(上)教材安排的第三个探究实验。第一个探究实验重在展示探究的一般过程,向学生介绍关于变量和对照实验知识,里面控制的变量只有一个,设计的对照实验是一组;第二个探究实验,重在训练学生作假设和处理数据表格的能力。这第三个探究实验重在训练学生作假设、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而且本实验一下子考虑的是三个变量,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会设计对照、控制变量。可以说,这个实验是七(上)探究实验的核心实验,一旦学生学会了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对后面的探究实验就尊定了良好的基础。

  2、重点、难点的确定:在本节课中,关于变量和对照实验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学会控制变量,设计三组对照实验,难点就是学会利用三组对照实验控制三个变量,初步明确对照组和实验组。

  四、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拟定了下列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进一步复习变量和对照实验的概念。

  2、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作假设的能力;

  培养学生学会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

  发展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如何达到)

  a、利用本教材的第一个探究实验,让学生情景再现,进一步认识变量和对照实验这两个概念。

  b、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平时的观察及耳濡目染的生产实践,让学生自主做出假设,并找出合理的依据,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来尝试控制变量,设计三组对照实验。

  c、通过分组讨论,动手操作,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学生在尝试中学会控制变量,设计三组对照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如何在尝试中完善方案,设计三组对照实验,控制三个变量,是本节课的难点。

  六、教学方法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思想,我大胆的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了“在尝试中学会制定计划和完善计划”的新型模式。充分利用提供的材料用具,采用了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设计一个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主动探求知识的场所。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式教学理念。

  七、学习方法

  “受人与鱼,莫过于授人与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知识。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多种途径,如:观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尝试操作等等,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八、教学策略

  本课时主要采取以下策略来实施教学:

  1、以旧带新,让学生增强知识的衔接性,系统性;

  2、充分利用学生耳濡目染的生活经验,训练学生作假设的能力;

  3、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尝试由控制一个变量,设计对照,然后设计三组,同时控制三个变量;

  4、采用启发引导式,在学生尝试操作中,完善实验计划。

  九、教学程序

  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a.处理:提问导入: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可以分为哪四大类群?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面是否有果皮包被,又分为哪两类?师以问题2导入章节的新课。

  (这样设计,意在增加学生知识的衔接性和系统性)

  b.尝试根据学生生活经验,描述被子植物一生所经历的阶段。从而导入本课时的学习。

  2、学习新课: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a.复习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回忆本教材中的第一个实验,引入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的复习。

  b.学生根据探究主题,提出问题。

  c.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及日常观察,作出假设,并说出假设的合理依据。

  d.师出示相关的实验用具,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会控制变量。

  第一步:师引导学生回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情景再现,回忆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的知识;

  第二步:根据本实验的假设,明确本实验控制的变量;

  第三步:让学生在讨论和亲自操作中,学会分开设计三组对照实验,分别控制三个变量;

  第四步:由易到难,综合设计三组对照实验,控制三个变量,让学生尝试操作中完善方案。第五步:学生在操作中,教师引导学生考虑方案中的每一个细节,进一步完善计划方案。

  e.学生设计完后,让学生结合具体实验设计,说出三组对照实验,并且要在具体分析中,明确对照实验中的变量,从而预测结果,学会做出结论。

  5、创新实验设计,开阔学生思路。

  教师提供相关实验材料,让学生在讨论中设计三组对照实验,从而布置学生课外创新设计本实验,利用不同的实验用具,控制三个变量,设计三个变量。使学生思路开阔化。

  十、综述

  以上是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这一课时认识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本着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材料用具,让学生充分在尝试中,在热切的观察和热烈的讨论中,使学生主动而轻松的掌握了本次实验的设计,成功的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第六篇:初一生物教案范文

  1.1.3我们身边的生物学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描述生物学的概念

  2、举例说明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情感目标:

  举例说明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学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

  1、生物学的概念

  2、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

  3、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举例说明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法

  五、重、难点突破

  导入部分: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自己的周围,总会碰到不少引人思考的问题:春华秋实、北燕南飞、蜘蛛结网??自然界中这些纷纭众多的生物现象神奇奥妙、饶有趣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我们身边的生物学[板书课题]。

  科学探究部分:

  科学探究一:

  (一)生物学的概念

  探究过程:

  1、学生分组,列举生活中与生物学有关的一些现象。

  2、各小组根据例子归纳总结生物学的概念。

  3、各小组交流讨论结果,最后得出生物学的概念

  (二)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

  探究过程:

  1、学生4人一组,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讨论生物学与人类关系,每小组推选1名主持人,1名记录员,1名发言人。

  2、学生根据生产生活展开讨论。

  3、各组交流讨论情况,汇总生物学与人类关系的例子。

  4、讨论后,每人写出总结、交流。

  情景渗透材料:

  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

  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生物,农林牧渔生产、酿造工业、食品工业离不开生物学知识。

  我们从事各种学习和工作,需要有健康的身体,生物学是医要卫生的基础,防治疾病、卫生保健、______、优生优育,都需要生物学知识。

  我们生活需要良好的环境。生物学的研究有助于解决环境问腿,使日益恶化的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改善。

  我们研究先进的生物技术,如基因工程,即利用改变遗传物质的方法来创造生物的新类型;仿生学,即模仿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的原理来改进工业技术;抗癌药物的研制、试管婴儿的研究等,更是离不开生物学知识。

  科学探究二: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探究过程:

  1、学生4人一组,结合《袁隆平和杂交水稻》一文及生产生活实际和利用报刊、电视媒

  体所获得的信息,讨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2、各组交流讨论情况。

  3、通过讨论、交流,每人就“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写出总结、交流。情景渗透材料:

  当代生物学的新进展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生物科学的众多分支学科得到迅猛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划时代的巨大成就,使生物科学成为当代成果最多和最吸引人的学科之一。

  1963年,我国的医务工作者陈中伟在同事的陪合下成功地将断离的肢进行再植的手术,后来又接活了各种断肢(包括断掉的手指)。这项成就至今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陈中伟被国际医学界誉为“世界断手再植奠基人”。

  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用生物化学的方法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就——结晶牛胰岛素。标志着我国在认识生命、揭开生命奥秘及探索生命起源问题上取得了重要成就。

  美国科学家在1978年成功地培育出能直接生产能源物质的新品种在——“石油草”,这种植物的茎被割开后,就会流出白乳状的液体,经提炼就得到石油。

  在利用细菌治理石油污染方面,由于石油的不同组成成分往往需要用不同的细菌来分解,美国科学家就将不同细菌的基因分离出来,集中到一种细菌内,从而得到了“超级菌”,这种“超级菌”分解石油的速度比普通菌快得多,净化石油污染的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初一生物教案范文(推荐6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初一生物教案范文初一生物教学教案七年级生物教案湘教版2023七年级政治教案初一人教版思想品教案模板,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0-2023 作文录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424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