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 > 实用文档 > 教学教案 > 详情页

七年级生物教育教案

作者:李思辰2023-08-16 19:13:01

导读:七年级生物教育教案 (篇1)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一、藻类、苔藓、蕨类植物 1、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有单细胞,也有多细胞,有的生活在淡水中,有的生活在海...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七年级生物教育教案(优选6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七年级生物教育教案 (篇1)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一、藻类、苔藓、蕨类植物

  1、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有单细胞,也有多细胞,有的生活在淡水中,有的生活在海水中。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2、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还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2、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中。

  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根不能吸收水分,也不能不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所以苔藓植物的生命活动不能离开水。

  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细胞,从而威胁它的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蕨类植物不结种子,它的叶片背面有孢子囊群,可产生孢子,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在温暖潮湿的地方萌发和生长。

  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用;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二、种子植物

  1、种子的结构

  菜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种皮可以保护里面幼嫩的胚。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有的种子还有胚乳。

  子叶和胚乳里有营养物质,供给胚发育成幼苗。

  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种子植物包括两大类群: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种子是裸露着的称为裸子植物;

  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的植物称为被子植物(绿色开花植物)。

  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P.84页)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繁殖、

  衰老和死亡的过程。

  一、种子的萌发

  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3、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

  (注意: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3、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P.93.94页)

  抽样检测:是指从检测对象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进行检测。

  二、植株的生长

  1、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小段,叫做根尖。根尖是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2、根尖的结构(从上到下):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4、幼根的生长

  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根尖的伸长区。成熟区的表皮上有根毛,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幼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5、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幼叶发育成叶,芽轴发育成茎,芽原基发育成芽。植株的芽按照着生位置可分为顶芽和侧芽。芽中有分生组织,芽在发育时,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枝条是由幼嫩的茎、叶、芽组成的。

  年轮反映了茎加粗生长的过程,加粗生长是茎的形成层细胞不断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6、根向下生长,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茎向上生长,并长出绿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肥料的作用主要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水、无机盐、有机物

  植物生长需要做多的无机盐是:氮、磷、钾(缺乏症P.99页)。

  缺硼的无机盐,油菜只开花不结果。

  7、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同一植物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需水量也有很大差异

  三、开花和结果

  1、花的结构:(P.104页)

  2、一朵花由花托、萼片、花瓣、雌蕊和雄蕊等组成

  3、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雄蕊花药

  里面有花粉,雌蕊下部的子房里有胚珠。

  4、传粉和受精(P.104105页)

  传粉:发育、花粉从花药中散放而落到雌蕊柱头

  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植物传粉的类型: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胚珠里面的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称为受精。

  5、一朵花的花粉,从花药散放出后,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的传粉现象,叫做自花传粉。如小麦水稻

  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的传粉方式,叫做异花传粉。传粉的媒介主要是风和昆虫。

  6、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

  7、人工辅助授粉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1、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意义:成熟区大量的根毛,使得根尖具有巨大的吸收面积,因而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

  2、在根、茎、叶脉中有导管,它属于输导组织。所有的导管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了水分运输的管网,根吸收的水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通过这个管网被送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3、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

  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是通过蒸腾作用

  散失的。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进行的。

  4、叶片的结构:表皮(上表皮和下表皮)、叶肉、叶脉组成。

  表皮是由一层细胞组成的,在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气孔是植物

  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它是由一对半月形

  细胞——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

  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5、蒸腾作用的意义:

  ①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

  ②拉动水分和无机盐在体内运输,保证各器官对水和无机盐的需要;

  ③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1、天竺葵的实验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

  (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

  (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

  (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凡是植物的绿色部分,只要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就都能制造有机物。叶片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

  3、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捕获太阳光,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4、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

  5、植物运输物质的途径:导管:从下往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从上往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到植物体各处的细胞,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6、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细胞核中的DNA也是有机物。

  7、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自生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一、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时,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

  2、了解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得经典实验(P.122页)

  4、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示意图是重点P.124页)

  5、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

  ①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

  ②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二、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1、有机物在彻底分解时不仅产生二氧化碳,还产生水。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来检验种子萌发时是否放出了二氧化碳。

  2、、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原料)(场所)(产物)

  3、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其实质就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

  4、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量散发出去。

  5、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将产生的氧气排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

  2、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①适时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

  ②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保持干燥和低温、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部位叶绿体线粒体

  条件光有光、无光均可

  原料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产物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

  能量变化储存能量释放能量

  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

  1、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2、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①植被覆盖率低;②对森林资源利用不够合理,伐优留劣,乱砍滥伐;③过度放牧使草场退化、沙化。

  3、我国森林覆盖率:人均森林面积0.145公顷

  4、1984年、1985年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20__年1月20日执行《退耕还林条例》。我国植树节:每年3月12日

  5、森林可以看成是陆地上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

  七年级生物教育教案 (篇2)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6、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

  二、调查的步骤

  ①明确调查目的;②确定调查对象;③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④调查记录;⑤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⑥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了解生物圈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分为两类:

  (1)非生物因素:光、水分、温度等。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

  2、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例子(P.17)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二、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3、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生态系统中在一般情况下数量的应该是生产者。

  4、食物链和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

  ①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②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动物;

  ③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

  ④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的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三、生物圈是的生态系统

  1、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4、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P.30)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七年级生物教育教案 (篇3)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5.感悟一切生命体的基本特征,乐于观察身边的各种生物,从而在观察的过程中理解实事求是的科学意义。

  6.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的分析

  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有两点:(1)区别生物和非生物(2)生物的共同特征有哪些?本节教材内容的教学,不是从现代生物学发展水平的角度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而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了解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在教学中不能直接讲述,而是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由学生自主获得关于生物特征的基本知识,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2教学重点:

  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的目标。

  3.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4.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三、教学准备:

  ①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四、教学策略

  1.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建议

  本节课的导入可这样设计:可让学生观察有山、水、虫、树、石头的多媒体画面,欣赏与画面协调的音乐,请学生描绘看到的大自然,并回答出画面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关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这一问题,可与学生一起对照教科书上的描述,进行比较归纳。但是,这些例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在与学生讨论时,应让学生多举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补充,如生物对外界的不同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动物的不同繁殖方式等,以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

  本节教学,以观察讨论为主,辅以阅读、讲授等法。

  2.设计思路

  首先让学生回忆在小学自然课里已学过的一些关于生物的知识,举例说明什么是生物,区分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关于生物的特征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教材中的10幅插图,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观察的方法和基本要求,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自然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小学的自然课里已经学过一些关于生物的知识,你能说出一些生物吗?(要求:每位同学说出一种自己熟悉的生物,不要重复)从而导入新课。

  七年级生物教育教案 (篇4)

  单细胞生物体

  本节通过讲述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命活动特点,使学生认识到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这也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材安排了两大类活动:观察和探究。通过第一个观察活动,说明草履虫是一种生物;通过第二个观察活动,让学生能感受到草履虫既是一个细胞,同时这个细胞还能完成一个生物体的所有生命活动;通过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有反应吗?这个活动,更进一步说明草履虫是一个生物体。在这两大类活动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学生分析

  由于学生平时对草履虫缺乏感性认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会对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如何完成某些生命活动难以理解。

  设计理念

  本节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以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为主题,采用的是美国教育家萨斯曼提出的探究性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是充分利用学生对新奇的事物进行探索、调查、研究的心理,由教师向学生提出课题和方法,引导学生去观察、思维、分析、推理并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技能性目标

  提高制作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

  情感性目标

  通过学习,再次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通过科学探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小组合作精神。

  课时安排:本节教学需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

  ①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放大镜、棉花纤维、细线、胶水、糖、食盐水、牛肉汁。

  ②挂图或录像(有关草履虫的结构及其生活方面)。

  学生:教材、笔记本。

  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前面我们学习过一种藻类植物小球藻,谁能给大家描述一下小球藻的形态。

  学生回答:略。

  教师导入:象这种整个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被称为单细胞生物。今天我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台上放置的培养液,你知道里面培养的是哪种生物吗?

  学生状态:观察、思考,引起了强烈的好奇心。

  (还可利用学生自编的有关人得了某些单细胞生物寄生而引起疾病的小品,由问题该病的病因是什么?导入新课。)

  教师启发:培养的也是单细胞生物的一种草履虫。这类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利用已给的实验仪器(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放大镜、棉花纤维、细线、胶水),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设计实验:怎样才能观察到草履虫的外形和运动。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实验、观察。

  教师引导:老师观察到每组同学都操作地非常认真、仔细。有的组实验很成功,有的组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同学们之间互相交流一下。交流的时候,可以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做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你们又是怎样解决的或请教其他组同学帮助想办法解决问题。

  学生活动:互相交流、吸取教训、学习经验。

  学生总结:草履虫的外形像一只倒转的草鞋,它是翻转着向前运动的,由此,可证明草履虫是生物。

  教师提问:同学们刚接触这门学科时,我们共同分析了判断生物的基本标准是什么?下面请同学们再谈一谈。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设疑:其中判断标准之一是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草履虫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吗?

  学生状态:思考。

  教师引导:同学们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结合技能卡和小词典,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解决此问题。

  学生表现:自学、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看到绝大多数的同学实验操作已基本完成了,下面请小组代表总结一下你们组探究后得出的结论,以及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学生活动:互相交流、作出评价。

  学生总结:草履虫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并且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由此,可以证明草履虫是生物。

  教师承转:同学总结得非常好!通过以上探究活动,同学们从草履虫的运动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情况,判断出它是生物。那么,你们认为草履虫的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吗?

  (可能有的小组由于草履虫运动速度过快而没有观察到结果,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可以通过采取哪些措施来限制草履虫的运动速度。组织活动并适时给予鼓励性评价。组织交流,重点是交流采取哪些措施来限制草履虫的运动速度。组织学生交流,教师对有特色的设计方案要给予肯定性评价,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学生表现: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教师引导:究竟哪一位同学的说法有道理呢?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要求:总结从录像中获取的信息,然后,通过从中获取的信息,进一步判断草履虫的身体是否由一个细胞构成。

  (放映草履虫的结构及其生活的录像。)

  学生活动:仔细观看、总结信息、作出判断。

  学生总结:草履虫的身体里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也就是一个细胞的结构,所以说草履虫的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另外,它可以通过身体上的表膜、收集管、伸缩泡、口沟、食物泡、胞肛等结构帮助它来完成生命活动。

  教师讲授:所以,我们把这种只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单细胞生物。其中,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动物体叫做单细胞动物,例:草履虫;由一个细胞构成的植物体叫做单细胞植物,例:小球藻。

  教师承转:其实,像这样的单细胞生物在生物圈中还有很多,并且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非常密切,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这方面的知识?

  学生回答:可以通过书籍、报刊、杂志、上网。

  教师评价:很好,同学们知道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希望同学们课下能够通过以上途径,亲自查找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手抄报(或电脑打印)在班内展示。

  教师引导:在这节课上,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积极发言。

  板书设计:

  与人类的关系

  单细胞生物体

  草履虫

  单细胞 生物

  练习巩固:略。

  课后实践:完成试试看。有条件的学校可引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条件较差的学校可利用挂图或课本彩图。

  七年级生物教育教案 (篇5)

  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一、练习使用显微镜

  1、显微镜的构造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①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

  ②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很小。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2、、显微镜的使用

  方法步骤:(1)取镜和安放(2)对光(3)观察(4)练习(5)收镜装箱

  1、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大,但观察的视野范围就越小。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制成玻片标本

  4、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观察软木薄片,发现了细胞。

  二、植物细胞

  1、常用的玻片标本: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P.42)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的作用(P.45)

  ①细胞壁:支持、保护

  ②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③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

  ④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⑤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⑥液泡:在细胞质中,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

  3、植物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

  擦→滴(清水)→撕→展→盖→染→吸

  4、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细胞质里叶绿体和线粒体。

  三、动物细胞

  1、动物细胞的结构(P.47—P.48)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制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擦→滴(生理盐水0.9%)→刮→涂→盖→染→吸)

  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建了“细胞学说”,恩格斯将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达尔文的进化论并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四、细胞的生活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细胞中的物质分为两大类: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燃烧):如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不燃烧):如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分子比较小

  2、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需要的物质进入细胞,细胞生活中产生的一些不需要或

  有害的物质通过细胞膜排出。

  3、植物叶片细胞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吸收光能。叶绿体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糖类等有机物中。线粒体可以使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通过复杂的变化,将其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4、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线粒体和叶绿体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5、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6、细胞核是控制中心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P.53)说明,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脱氧核糖核酸),DNA上有指导生物发育的全部信息。

  3、细胞的生活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

  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

  2、细胞分裂的过程:(P.57)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①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②细胞质分成两份③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分裂为两个细胞

  动物细胞: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溢裂为两个新细胞④

  3、细胞中那些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作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是遗传物质,因此可以说染色体就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最为明显,在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其形态不同。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会进行复制。分裂后的两个新细胞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二、动物体结构层次

  动物和人体的发育都是从一个细胞受精卵开始的,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多细胞生物体都是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经过细胞生长和分化形成了生物体内多种多样的细胞,这些细胞进一步形成组织。

  动物和人的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作用和分布P.60)

  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形成器管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生殖系统。

  9、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三、植物体结构层次

  1、植物体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进而形成植物体。

  2、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P.63)

  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3、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

  4、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宏观到微观可以这样描述:植物体是由六大器官组成的;每一种器官都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每一种组织都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

  5、植物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四、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身体只有一个细胞,大多数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域

  或湿润的环境中。

  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变形虫、大肠杆菌、眼虫P.66页

  2、草履虫的结构(P.70图Ⅱ-24)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益也有害

  益处:①鱼类的天然饵料;②净化污水(如疟原虫、痢疾内变形虫等)

  害处:①引发疾病;②形成赤潮

  七年级生物教育教案 (篇6)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了解校园或周边的主要生物的分布特点,知道生物对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并能影响环境。

  2.能力方面

  初步学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通过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周边、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初步学会调查的基本方法,了解校园或周边的主要生物是本章的重点。

  组织好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调查活动是本章的难点。

  教学手段:PPT文件、调查范例等。

  课时安排:1

  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

  (1)从周边或校园的生物引入调查;

  (2)举例说明调查的基本方法;

  (3)分组,教师指导制定调查计划;

  (4)实施计划,教师组织指导;

  (5)汇报、总结、交流、评议。

  2.教学过程

  (l)联系实际,引入课题。

  本章的教学课题可以从周边和校园的生物引入。在此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共鸣:①你知道我们北京市的市树和市花吗?②我们的校园中有多少种生物?这些生物开花结果吗?它们的花期是几月?

  (2)关于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意义:

  ①利用录像或投影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科学家进行科学调查的资料,利用投影向学生演示调查活动的范例,从而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调查,调查的目的、方法和步骤。

  ②讲解学生记录的方法,强调在活动的过程中如实做好记录的重要性。

  如向学生讲清在调查前要制定好调查记录表,随时记录下观察的内容。如生物的种类、数量、生活环境、用途等。在活动中要尽量多地收集所需要的数据和资料,以便调查结束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准确的分析并把调查内容撰写成调查报告。

  ③向学生强调调查的意义,切忌将调查作为游玩。

  教育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把活动作为对自己的挑战去发挥自己潜能的机会,从而发挥自己的主动精神。

  (3)分组,制定调查计划,为实践活动打下基础。

  ①建议将班内同学按自愿结合的方式分成若干小组(5~6人一组)。由组长专门负责,制定调查计划。

  ②可以到学校附近的公园、小花园、生活小区或街道等地去调查。也可以在校园内进行调查。选择一条动、植物种类多且有不同生活环境的路线。

  ③调查的内容力求多样化。

  班内的不同小组可以调查不同的内容,各有侧重点。如可以调查园艺花卉生物、蔬菜粮食作物,也可以调在城市的行道树种类等。

  (4)实施计划。在课余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①认识调查地段的生物的种类、数量、生活环境、用途等。

  ②确定的调查路线边走边观察并及时记录下来:身边有哪些生物?它们生活在什么环境中?与生物生活在一起的有哪些动物?树上有鸟巢吗?有病虫害吗?花丛中有蜜蜂、蝴蝶飞舞吗?

  要注意观察生物的分层现象,不仅观察高大的乔木、灌木,还要注意观察草本生物和藤本生物。不仅观察高大的生物类群,还要观察一些微小的生物类群,如阴湿树干上的菌类、生活在水中的藻类等。

  ③教育学生要注意人身安全,要爱护公共场所的花草树木,不要任意攀折花木,尤其要爱护身边的珍稀生物。

  ④调查限定在几天之内完成。如对生物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设立小专题,作进一步的调查。

  (5)分析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把调查记录归纳管理,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形式对调查的内容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

  (6)总结、交流、汇报。调查结束后可以与本班的板报小组合作,布置展览,将各小组的调查报告、收集来的图片资料等筛选展出,作班内交流。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七年级生物教育教案(优选6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七年级生物教育教案七年级生物教学教案七年级学生生物教案学生初一生物教案初一学生生物教案,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0-2023 作文录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424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