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 > 实用文档 > 教学教案 > 详情页

数学复习一年级教案

作者:周楚暮2023-06-13 00:59:12

导读:数学复习一年级教案 篇一 一、联系生活、复习引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说说在我们生活中那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数学复习一年级教案(精选6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数学复习一年级教案 篇一

  一、联系生活、复习引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说说在我们生活中那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从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并说说它们的的形状。

  3、摸一摸手中的物体,有什么感受?与同学交流想法。

  4、引导学生说出有些物体的一面或几面是平平的,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认识图形。

  1、认识长方形。

  (1)让学生动手找出长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认识长方形并出示图形。(电脑出示:从长方体中取下长方形。)

  (2)其余生也找找手中物体中的长方形的面,看一看,摸一摸。

  2、能不能从其他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学生独立找、小组内找、与教师一起找)。

  3、汇报交流,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电脑演示)

  4、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立体图、平面图)

  5、用自己的办法把他们图形画下来。

  三、联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标志图让学生辨认,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2、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同学相互说说。

  四、课堂活动。

  1、小明和同学们一样也认识了这些图形,这是小明利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电脑演示)你们能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找出今天学的这些图形吗?

  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互相合作,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要尽量和小明的不一样。

  五、课堂小结

  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

  六、布置作业

  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同学们回到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体,看看能在哪些物体上找到这些图形,把你的发现告诉爸爸和妈妈。

  数学复习一年级教案 篇二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学课本一年级第二学期12页《路(前后,左右)》

  二、设计意图:

  根据二期课改的精神,在设计时以启发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究知识,重视和强调学生学的过程为重点,教师主要起点拨引导作用。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并在教学中突出教学和实际相结合的特点:不但能在图上找到最近的路,在生活中也同样如此。

  三、教学目标:

  1.能在图中按要求描绘出所走的路径。

  2.能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正确找到最近的路线。

  3.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4.在多次的分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意识和小组相互协作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

  能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正确找到最近的路线。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意识。

  五、教学难点:

  能尽可能地多找出不同的行走路线。能培养学生的小组协作精神。

  六、教学准备:

  电脑、多媒体、实物投影仪、6小组的示意格子图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依次出示:小胖,小亚和小巧)

  今天他们是和我们一起来学本领的,你们愿意吗?

  看看他们为我们带来了什么?一起来读读看。(依次出示:前、后、左、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前后左右。(出示课题:前后左右)

  齐读课题。

  数学复习一年级教案 篇三

  一、情况分析:

  今年教学一(7)班和一(8)班,每个班级都是60几名学生。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

  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我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班的实际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9.初步学习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10.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

  1.结合现实素材抽象出0-20各数,感受0~20各数的意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

  2.能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和记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想10以内的数的组成、分解,想10以内加减法的得数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得数,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4.能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2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中的应用问题。

  5.通过拼、摆、画、想各种图形,感受和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对几何形体的分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6.能用对应、比较等方法,比较出两个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

  7.能根据事物的同一类型的特点把一些事物分类。

  8.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已探究、实践活动等,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9.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

  10. 初步学习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发展数学意识。

  (三)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习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想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会说三句完整的话。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习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习、有条理、讲究美的好习惯。

  数学复习一年级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比较长短、高矮。课本第4~5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

  2、初步知道怎样作长短、高矮的比较,初步懂得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

  3、能准确地应用长短、高矮的基本词语表达出比较的结果。

  教学重点:

  1、知道长短、高矮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了解学生对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

  二、新课导入。

  1、取出一支吸管,问:这支吸管长还是短?

  2、当学生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拿出分别比它短和比它长的两支吸管,引起学生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

  3、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三、新课教学。

  1、明确比较的要求。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

  (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3)比较时,要把两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

  2、指导看图P4(投影):图上有什么?

  3、看图找一找比较这些事物的长短或高矮。

  (训练学生说出比较的结果:x比x长、x比x短、x和x同样长或x比x高、x比x矮、x和x同样高。)

  4、练习P4。

  (1)看图长的画√,短的画O。

  (2)你还能在图上找一找,比一比吗?

  5、小结。

  比较长短和比较高矮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单个物件不存在长短、高矮的,比较长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样,一定要把一头对齐,才能正确比较出长短和高矮。

  6、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物,分组进行比一比,相互讲出比较的结果。(教师巡视,对差生进行辅导。)

  四、巩固练习。

  1、课本P5想想做做。

  (老师读题指导看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并说出理由。)

  2、请联系你身边的事物找一找,比一比。

  五、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六、作业。

  1、运用已学的知识,找身边熟识的事物比一比,说一说。

  2、预习P6比一比。

  数学复习一年级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

  初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1、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100倒数到50

  2、看计数器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教师拨数,指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明原因。“你是怎样想的?”

  想:先从十位看起,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二)新授:

  1、教学例七:

  (1)教师出示幻灯片(百数图)

  (2)学生观察讨论,“表中这些数的排列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教师举个例子,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分别有什么特点。

  (板书:横看、竖看、斜看)

  特点:①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

  ②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字相同。

  ③从右上到左下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递减到1。

  (3)学生动手独立填写表格。

  (4)再观察,这个数位顺序表有什么特点?

  2、练习:教师提问,学生快速回答。如:“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

  3、按要求38页,给指定的数涂颜色。四人小组讨论还发现什么新规律?

  3、比大小。

  (1)十位一样的数比大小。

  课件出示计数器,学生分别说一说计数器上所表示的数,再比较大小,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教师小结方法。

  (2)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进行练习,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再集体订正。

  数学复习一年级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学会分数的读写,从中感受分数与平均数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教学难点:

  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学用具:

  正方形纸、长方形纸若干、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为别人分过东西吗?你是怎样分的?(板书:分一分)

  现在,我们来帮助鼠妈妈、淘气、笑笑分东西,要分得公平合理。

  1、出示情境图。(课件)

  (1)鼠妈妈分饼:鼠妈妈做了4张饼,整分给两只小老鼠,要这两只小老鼠得到的饼一样多,应该怎么分呢?你来帮帮她好吗?

  生汇报,师板书:4÷2=2(张)师指出:当我们分东西分得一样多的时候,我们就叫平均分。如果一只鼠分1张饼,另一只鼠分3张饼,是平均分吗?

  (2)淘气、笑笑分苹果。

  a、(课件出示第一幅图)看淘气、笑笑在分两个大苹果,他俩平均分几个苹果?怎样列式?(2÷2=1个)

  b、(课件出示第二幅图)现在少了一个苹果,现在淘气、笑笑平均分几个苹果?怎样列式?(1÷2=)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怎样表示这一半的苹果呢?请同学们想想办法,在本子上画一画,写一写。

  指名汇报,上前展示自己表示一半的不同方法。

  3、引入。

  用了这么多方法来表示这一半的数,我们看看智慧老人是怎么说的?

  生看完后,师指出:一半可以用表示,并说明所表示的意义。

  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学生举身边的事例来说明。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几分之一。

  (1)涂一涂,感受。

  (课本53页下)提示:涂之前要先找出什么?生试着涂,师巡视指导。

  (2)折一折,加深理解的含义。

  生汇报不同的方法,师相应点拨。

  2、认识几分之几。

  请同学们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把他平均分成4份,然后按54页的要求去做,看看你又认识了哪些分数。

  生边涂色边做书上的填空题,然后集体汇报交流。

  3、加深理解几分之几的含义。

  (课件出示)

  (1)把一块面包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块面包的三分之一,写作。

  (2)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它的。

  (3)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份,每份是它的。

  4、分数的组成及读写法。

  一个分数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都叫什么名字?快到书上找一找。

  学生看书后,指名汇报,板书的各部分名称,并指导读。

  你还能举例说出几个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吗?

  5、师小结。

  三、知识运用

  1、(书上54页下方)

  (1)看图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

  (2)联系实际,体会分数就在我们身边。生举例说出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分数。

  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读一读(55页第1题)。

  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3、按分数把下面各图形涂上颜色(55页第2题)。

  4、判断:(55页第3题)全班讨论订正。

  5、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55页第4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后请同学们做个细心人,多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分数。

  板书设计:

  分一分(一)

  4÷2=2 2÷2=1

  1÷2=(一半)

  分数:

  3分子

  ——分数线

  4分母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数学复习一年级教案(精选6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数学复习一年级教案一年级书信教师教案学生一年级教案数学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大全小学六年级语文课程教案,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0-2023 作文录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424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