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 > 实用文档 > 教学教案 > 详情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大全

作者:江圣凌2023-08-08 13:10:02

导读: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大全 篇一 《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大全(精选6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大全 篇一

  《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

  二、初读,感知全文

  1.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感受它的美、险、奇。

  2.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

  3.抽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4.说一说,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再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字?

  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

  5.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

  壮丽( 2自然段)奇异( 3-4自然段)

  三、再读,感悟全文

  1.齐读2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

  海拔:3000米 长5044米平均深:22686009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

  3.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4.齐读3-4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

  奇异:山异 (热带雨林、冰川)

  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

  生物的多样性

  5.指导朗读。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大全 篇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做到熟读成诵。

  2.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对文言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走近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正式上课前,张老师先和大家来一个热身小活动,我说上句,你们答下句。

  人心齐,泰山移。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亲。这两句话和现代我们说的话一样吗?有何区别?语言简练。像这样的语言叫文言。由文言组成的文章叫文言文。板书:文言文

  今天,我们也将要学习一则文言文小故事,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写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写生字“戎”字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

  指名读题。你关注到了什么信息?事儿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让我们带着对题目的理解,一起来读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读书。

  1.为何王戎不取道旁李?先听老师读课文。

  2.这则文言文一共几句话啊?(四句)你们能像老师这样读好它吗?请同学们大声朗读文章3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尝试停顿。

  3.你们将字音读准了吗?检查字词句,开火车读。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讲诸的意思,竞正音,竞是什么意思?争着)

  4.把这些句子送进文章里,你还会读吗?试着读全文。谁来挑战?

  三、释书。

  1.这篇文言文一共只有短短的四句话,到底讲的是什么意思呢?请各位同学结合书中的注释,四人小组,一人一句说说文言文的意思,可以互相补充。

  2.谁做勇敢的第一人上台来和大家说一说你对这篇文言文的理解,其他同学认真听,过会他说完,你可以进行评价或补充。一句一句地说。

  3.理解了文言文的意思,你们现在能读好他们了吗?指名读,齐读。

  4.谁再来完整的说一说全文的意思。指名说

  5.这则文言文其实是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你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吗?下面请同学们,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可以加上恰当的内容,让故事变得生动有趣。

  6.你讲的真好!就请你将课文再次读给大家听一听,注意读准节奏,读书故事的韵味。

  7.这短短的49个字,你会背了吗?自己背,指名背,齐背

  四、寻书

  1.同学们,为什么王戎说“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呢?

  2.从中你可以看出王戎是个什么样的人?聪明,善于思考。

  3.王戎除了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还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让我们再来看一篇有关于王戎的文言文。

  4.请同学自己读一读,根据老师所给的注释,能不能看出王戎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5.看你们读的这么投入,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师读,王戎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勇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6.同学们,文言文难吗?看,你们读了一遍就能读懂了!可真厉害!让我们为自己鼓一次掌!

  7.这两篇关于王戎的文言文出示出自《世说新语》,全书有一千多则文言文,里全是这类有趣的小故事。推荐大家进行课外阅读。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大全 篇三

  《瑞雪图》

  一、学生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瑞雪图》一文所描绘的美丽雪景是我所教的这些南方孩子不曾见到过的,如何让他们通过阅读作品与作者产生共鸣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此,我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品读课文、课外延伸相结合,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使之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教学要求

  1.识记本课13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

  2.通过学文,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瑞雪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希望。

  3.尝试着给课文所描绘的图景加上小标题。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优美片段。

  三、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的脉络,知道本文是按照“下雪前――下雪中――下雪后”的顺序来展开描写的。

  2.品读佳段,在读中感悟,体会瑞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与希望。

  四、教学难点

  1.尝试着给课文所描绘的图景加上小标题。

  2.学习作者有序地进行观察、描写的写作特点。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雪景图片,师边解说)每到冬天,孩子们最盼望的就是能下场大雪,好痛痛快快地玩玩。而农民伯伯们更是满心欢喜,因为瑞雪兆丰年呵!你们瞧,画面上的孩子们玩得多开心啊!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幅美丽的《瑞雪图》。(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2.开火车分节朗读课文,纠正读音。

  3.师: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指名回答)

  4.请按照时间顺序将课文分成四个部分。(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5.师:你能从文中找出关键字词给这四部分内容分别加上一个合适的小标题吗?

  6.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尝试概括。

  7.四人小组交流讨论,整合意见,确定小标题。

  8.小组派代表回答,推选出加得既生动又贴切的小标题作为该部分内容的题目。

  (三)检查、交流预习情况,质疑、解疑

  1.师:通过预习,我想同学们一定对这场瑞雪有独特的感受,谁愿意先来说一说?(学生用一两句谈谈自己预习后的感受)

  2.师:在预习中你遇到什么问题需要大家帮助解答的,先在四人小组中交流,简单的问题可以由同组伙伴帮助解答,确实无法解答的再请老师帮忙。

  (四)学习课文1、2节――下雪前

  1.默读课文1、2节,思考:下雪前天气变化有什么特点?

  (出示表格,学生填提示:抓住关键字词填写)

  时间小标题景物天气特点

  第一天白天下雪前寒流袭来,天气骤变布满阴云、寒风呼呼天气变化快、冷

  第一天夜里下雪时:

  第二天白天下雪后:

  2.投影学生填写的表格,讲评。

  3.品读句子

  A.连日来,暖和得如同三月阳春的气候骤然变得冷起来了。

  (“骤然”是什么意思?你还可以用哪个词语替换它?)

  B.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寒风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

  (从这个句子中的哪些词语你看出这更来得猛,来得快?)

  C.指导朗读句子。

  4.齐读1、2自然段。

  5.小结:我们通过“读――思――写――品”的方法学习了课文的1、2自然段。

  在学习课文时,我们应该学会抓住关键字、词来品读课文,理解课文。(课件出示学法小结)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2。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2自然段,谁能说说,下雪前天气有什么样的变化?

  (指名回答)

  2.学习“下雪前”这部分内容,我们采用了什么学习方法?

  (复习学法,为下文的学习做准备)

  (二)学习课文3~6自然段

  学习课文第3节

  1.学生根据“导读卡”自学“下雪时”这部分内容。

  导读卡

  (1)读:默读课文第3小节。

  (2)思:这一段话写了哪些景物?天气有什么特点?

  (3)写:根据上述问题填写表格。

  (4)品:找出你觉得描写得特别好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这些句子中哪些字词用得特别准确?

  2.指名朗读第三小节,汇总第二栏表格

  时间小标题景物天气特点

  第一天白天下雪前寒流袭来,天气骤变布满阴云、寒风呼呼天气变化快、冷

  第一天夜里下雪时大雪纷飞小雨、大雪飘降雪下得大、稳

  第二天白天下雪后:

  3.找出你觉得描写得特别好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这些句子中哪些字词用得特别准确?根据学生的理解引导品读以下句子。

  A.不久,雨住了,风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簌簌落落地飘降下来。(“大片大片”、“簌簌落落”可见雪下得很大)

  B.夜里,冬天的山村,万籁俱寂,只听到那大雪不断降落的沙沙声和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的咯吱声。(你从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场雪下得很大、很稳?)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指名读、小组竞赛读)

  学习课文4、5节

  1.默读第4、5节,完成表格第三栏

  时间小标题景物天气特点

  第一天白天下雪前寒流袭来,天气骤变布满阴云、寒风呼呼天气变化快、冷

  第一天夜里下雪时大雪纷飞小雨、大雪飘降雪下得大、稳

  第二天白天下雪后雪后美景,孩子玩乐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天放晴,太阳出来,雪停了]

  2.与同桌合作流利地朗读出第四自然段,挑选你觉得描写得很美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些词语用得巧妙?)

  3.学生汇报学习结果,师播放雪后美景图片,帮助理解“粉妆玉砌”、“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雪末儿随风飘扬”这些词句,进一步感受“动”与“静”相结合的雪后美丽景致。

  4.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美美地朗读第四节。

  5.播放雪后孩子玩乐的录像,用喜悦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节。

  6、配乐朗读4、5小节,并完成课后填空题。

  雪后的景色,先写,再写人;先写色彩,再写;先写静,再写;先写,再写。

  (三)总结

  啊!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课件出示“瑞雪丰年图”)

  (四)布置作业

  1.观察本地一次下雨或日出的景象,学习本文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观察描绘景物的方法,为习作做准备。

  2.积累ABB和AABB的叠词。

  3.背诵精彩片段。

  (五)板书设计

  瑞雪图下雪前:乌云密布、寒风呼呼

  下雪时:簌簌落落、大、稳

  下雪后:粉妆玉砌

  瑞雪兆丰年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大全 篇四

  《蝴蝶的家》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会认字4个,会写字6个,理解“喧嚷、震撼”等生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4、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优美,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3、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应用。积累优美的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策略与方法:

  1、抓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1、幻灯片出示蝴蝶图片。师:同学们看,图片上是什么呀?看到这些蝴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生说。

  2、师:同学们知道蝴蝶的家在哪里吗?

  二、初读感知

  1、教师配乐示范读课文。

  师:在老师范读课文的时候,你可以打开书,从字里行间去感知课文,也可以闭上眼睛静静地想象一下作者所描写的情景,你们准备好了吗?

  2、生谈听完后的初步感受。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此语和同桌多读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结合生活理解,也可以结合文章中的语言理解。

  4、开火车一人一句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找找生字的形近字,也可以说句子。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嚷盈”等字。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写下你用心感受的体验。

  2、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请同学们认真

  看老师板书。(板书:24、蝴蝶的家)——齐读课题

  二、读文感知,提炼重点。深化理解,体悟感情。

  师:同学们,蝴蝶的家在哪里呢?你从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为蝴蝶担心、着急的心情

  呢?请大家打开书,用你最喜欢的方式仔细的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

  汇报预设:

  (第一自然段恶劣自然环境的描写:“天是那样的低沉,云是那样的黑,雷、电、雨、风……

  难为蝴蝶吗?”)——出示课件

  1、理解“喧嚷”、“震撼”的意思,体会感情。

  ①同学们什么是喧嚷?什么地方是喧嚷的?这些地方怎么样?这里是谁在喧嚷呢?“雨点密集地喧嚷着”作者是把雨点当成什么了?

  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写法,形象地说明了风雨交加的热闹场面。

  ②震撼:那么什么是震撼呢?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呢?(出示视频)看了这样的场面,你的心里怎样?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你感受到作者什么心情?(担心、着急)这种担心,着急更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导朗读)

  2、体会蝴蝶的柔弱。

  过渡语:当轰隆隆的雷声在耳边响彻,当闪电咔嚓咔嚓地照亮漆黑的夜空,黑云在低沉的天空中翻着跟头,风又在疯狂地吹着哨子。这样糟糕的天气,你觉得蝴蝶能受得了吗?

  (1)学生汇报(预设“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出课件

  从这段话,你能体会到蝴蝶怎么样?——相机指导朗读

  (2)这样轻盈、纤巧、柔弱无助的蝴蝶,在风雨中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学生自由说)

  翅膀会被雨点打湿

  会被风吹得不知去向

  彩粉会被雨水冲刷,失去原有的美丽

  沾上泥污,摔在地上,再也无法飞起来

  (3)是啊!这轻盈的、素洁的蝴蝶,它们是多么的弱不禁风啊!同学们,说到这里,老师都无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的……(着急)你们心里着急吗?

  (4)(出课件)指导朗读(读出心急如焚的语气)

  3、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为蝴蝶担心,着急呢?

  学生汇报(预设:第三、四自然段)

  (1)作者猜想蝴蝶的家在哪里呢?(屋宇、麦田、松林、园中之花、老树干、桥下、树叶下面……)

  下雨的时候,蝴蝶真是躲在这里吗?(不是)师引读

  作者谈到了这么多地方,又说都没有见到蝴蝶,说明作者平时怎么样?

  (2)作者一个个猜想,又一次次否定,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作者真为蝴蝶(着急),这也让我们再一次体会到了作者对幼小生命的关爱。

  4、蝴蝶到底有没有家呢?课文中是怎样描述的呢?

  (1)学生汇报:(预设:一个女孩对我说:“雨后,蝴蝶就会重新出来,在阳光里飞,…………一定是这样的。”)

  (2)小女孩连用了三个“一定”,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孩子们对蝴蝶的家的想象是确信不疑的。)——引读第5自然段。

  三、点明主旨

  学到这里,你觉得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板书:关爱生命)

  师生齐读“它们的家一定美丽而香甜,……一定是这样的。”表达对蝴蝶的祝愿。

  四、总结升华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读书、一起思考和交流,在我们的探究即将告一段落的时候,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

  生畅谈感受。预设如下:

  (1)我感受到了作者很为雨天的蝴蝶着急的心情。

  (2)我也为蝴蝶着急,下雨的时候,它们要是没有地方避雨,多么危险呀!

  (3)没有找到蝴蝶的家,我感到有些失望。……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知道,你们也都有一颗关爱之心,也都有着自己美好的想法。课下,请同学们把你们美好的想法写下来。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蝴蝶都能找到美丽而香甜的家。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大全 篇五

  《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

  2、投影片。

  3、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给课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教学准备:

  1、实地观察爬山虎。

  2、写观察日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教案# 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爬山虎的脚》。

  3、对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

  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

  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提问

  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

  (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3)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

  八、质疑。

  九、做练习3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好片段的方法;

  2、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在黑板上画好一幅爬山虎(缺脚)的图案。

  2、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练习3(投影片出示)

  二、导入课文:

  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第三段。(出示学标)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用~~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提问、出句子投影,齐读。

  3、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上添画脚,要求学生在几种彩色粉笔中,选择正确颜色画脚。

  以课文为根据,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议。

  请学生到黑板前用课文的语言讲述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全班说。

  4、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什么?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注意)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

  2、听录音,请同学们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3、多媒体显示、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4、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触→巴→拉→贴

  5、齐读

  6、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自己说、提名说。

  7、指导朗读

  8、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讨论、汇报。(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 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9、多媒体再显示(一棵→满墙的爬山虎)。

  10、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五、教学第5自然段

  1、根据课后练习,轻声朗读。

  2、同桌讨论、汇报。

  3、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观察细致、耐心)

  六、第三段总结:

  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先讲它的生长位置、形状和颜色,再讲它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最后讲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何不同。

  七、质疑

  八、评议学生的一篇观察日记。

  九、课外作业:

  1、根据平时对校内紫荆树的观察,自己确定一个意思来写片段;

  2、你将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个意思。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大全 篇六

  一、教材分析

  《观潮》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本文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增长见识,学习作者的观察及表达方法,受到语文能力的训练,还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课始,以“声”激情诱趣。

  好的作品默默地看与朗朗地读又与有音乐烘托伴奏的朗诵,对人的感官的刺激作用,带给人的内心体验都是不同的。文章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来前的风平浪静与潮来时的惊涛浪吼形成鲜明对比,尤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潮水由远推近,有如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为了充分发挥作品的感染力,用雄浑有力的交响乐伴以激情昂然的朗诵,使学生入其境,动其情。

  准备一段由缓慢抒情到急促激越再到平缓渐弱的交响曲。以“舒展缓慢”吻合潮来前的平静;以“欢乐抒情”衬托人们观潮的喜悦心情;以“雄壮激昂”,烘托大潮的磅礴气势。

  (二)课中以“像”释疑解惑。

  学生生活在繁华的城市,许多孩子没有到过海边,更无从目睹这样雄伟壮丽的大潮之景观。对于没有见过的事物,又无类似经历可以借鉴,不仅给理解课文带来障碍,也给展开想象造成困难。因此,需运用电教手段,声像同步,视听结合,创设情境,提供感知,发展情感,促进理解。

  根据课文内容,从《神州风采》里的“海宁观潮”一片中截取有关片断,按潮来时开始还是风平浪静到有声无“形”,然后“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渐近,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白浪翻滚,如同一道城墙”;更近,犹如“战马飞奔,坦克轰鸣”的顺序组接。录制两遍。第一遍按由远及近,将潮水的“如线”、“横贯江面”、“如墙”、如“万马奔腾”的四个画面各定格6秒,以便使学生有时间看清楚并将实际景象与课文里的文字描述在头脑中“衔接对号”。第二遍不定格,使学生对大潮由远及近的推进变化、发展有一个连贯、完整的印象,以加深感受。

  (三)以“读”促思通文。

  朗读是理解内容的基础,也是检查理解的手段,更是以文悟道的途径。《观潮》从声、形、色三方面描绘赞美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形象鲜明,富于感染力。有感情地诵读既有助于理解课文,又能更好地受到感染。

  读,应求形式多样,不同的读法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要根据不同段落的学习内容、训练任务、教学目的选择适当的读法。默读,利于思考;朗读,助于理解;齐读,训练面大;自由读,灵活主动;个别读,“以点带面”便于指导。读,又不能走形式,明确读的目的,提出读的要求,求得读的成效。要以读引思,以思促读,读思结合。

  这堂课的教学,采用下列读法:

  课始:教师范读激情;课中:自学时默读,理解中自由读,理解后感情朗读;课尾:个别读、齐读相结合。

  (四)优化课堂结构。

  教学结构力求体现“教为主导、生为主体、学为基础、思为核心、‘道’贯其中”的整体优化结构型。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做到“三动”和“三个保证”。

  三动:动脑思考;动口读说;动手画批。

  三个保证:在学习的中心阶段,即高潮处,关键处,难点、重点处,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去思、去议;保证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保证学生自始至终在课堂上过着愉快的精神生活。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1.教学重点:

  潮来时的壮丽景象是教材的重点部分,也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好这一段。

  突出重点的方法:

  (1)理清作者观察和表达的顺序。

  懂得作者是按照“极远—渐近—再近—更近”的顺序观察和描述的。

  (2)理解作者的表达途径和方法。

  懂得作者是从声音、形状、颜色这三方面将大潮雄伟奇特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来,从中体会作者赞美“天下奇观”的思想感情。

  (3)重点理解比喻句。

  引导学生分清本体与喻体,即把什么比作什么,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它们的作用,懂得这样比的真正含义。

  (4)运用电教手段——录像,创造情境,激发情感。放录像—画批—讨论—朗读多种教学手段优化组合。

  将看、想、说、读有机结合。做到“图”“文”“视”“听”互补;“听”、“说”、“读”、“思”互促。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大全(精选6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大全四年级语文学习教案学生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教案设计四年级语文学生教案,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0-2023 作文录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424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