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 > 实用文档 > 教学教案 > 详情页

装满昆虫的衣袋(优选16篇)

作者:admin2023-03-20 17:08:01

  导读:装满昆虫的衣袋(优选16篇) 装满昆虫的衣袋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词。 3、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迷恋、痴迷...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装满昆虫的衣袋(优选16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装满昆虫的衣袋(优选16篇)

  装满昆虫的衣袋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词。

  3、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迷恋、痴迷,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迷恋、痴迷。

  难点:课题为何叫“装满昆虫的衣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揭题。通过预习,你对法布尔有什么了解?(昆虫学家 对昆虫非常着迷)

  补充: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被人称为“昆虫汉”, “无与伦比的观察家”。他就是法布尔。

  从小就对昆虫着迷,到长大成为昆虫学家,这其中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让我们一起走近法布尔。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词 圣 莱昂(第一节;为什么开头要介绍这些?生活环境对他成为昆虫学家有一定影响) 小溪 纺织娘(图片介绍) 厉声 垃圾

  书写:莱 菜 厉 历

  二类字词正音。

  2、下面老师来欣赏大家读课文了,自由选择你喜欢读的段落。 8’

  三、精读课文:

  1、法布尔为什么能取得成功,成为著名的昆虫学家?找出文中能体现他爱好昆虫的词语(引导学生挖掘“着迷、迷恋、痴迷”)

  比较这三个词语。

  体会:着迷:对事物产生难以舍弃的爱好。

  迷恋:对某一事物过度爱好而难以舍弃。

  痴迷:深深地迷恋。

  你能说他是寻常的喜爱吗?那就让我们去看看法布尔是如何对昆虫着迷、迷恋、痴迷的,也许我们能从中发现他取得成功的秘密。

  2、请专注地读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能够帮你找到答案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

  学生自读勾画。

  交流:文章主要通过哪几件事来表现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着迷的?

  ①法布尔找到纺织娘。(2-3)

  ②放鸭子时他采集了许多昆虫,但父母却不理解他。(4-10)

  3、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读读勾画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1)出示“法布尔说的话”:

  a、谁来读读法布尔的话?(指名读)

  b、你认为这段话该怎么读?说说自己的理由。(激动、欣喜若狂、兴高采烈……)

  [出示] 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

  (“三天前”、“终于”就发现了,现在仍在寻找,可见有一种锲而不舍的探究精神,不查个水落石出,决不放弃。)板书:锲而不舍 探究

  c现在你们都是法布尔,发现了自己己经找了三天的小昆虫,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课文第4自然段:

  不是在放鸭子,而是……(引读第4自然段) 板书:认真细心 观察

  他是如此认真、细心地观察,除了看到螺壳、游鱼、蠕虫,还看到了什么呢?(插上想象的翅膀。)

  (3)第10自然段: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拣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板书:执着 追求

  5、现在,你一定知道了法布尔的衣袋里究竟装了些什么了吧?(昆虫、贝壳、彩色石子)从鼓鼓的、鼓鼓囊囊的可以看出数量多、种类多。这些在爸爸妈妈的眼里是什么?指名读爸爸妈妈的话。

  而在法布尔的心中,这些被父母视作“没用的玩意儿”却是“心爱的小宝贝”。找找看,哪些语句能够体现他确实把这些当作是心爱的宝贝?

  交流:

  ①小甲虫

  ②满载而归,甜滋滋

  ③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流,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抓“很不情愿”、“心爱的小宝贝”、“放进”)指导朗读。

  ④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拣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由此可见,法布尔对昆虫是多么的——?(体会“痴迷”)

  6、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之后法布尔便沉迷于对昆虫的研究……(引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1)读到这儿,大家肯定对法布尔的雕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理解为什么人们要在雕像上特别突出两个鼓鼓囊囊的衣袋吗?(法布尔正是通过自己的锲而不舍地探究、执着地追求才取得辉煌的成就的,这两个鼓鼓囊囊的衣袋正象征着他的可贵精神。)

  (2)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正是这种对科学的挚爱,法布尔创造出了辉煌的成就。

  四、课外拓展:

  1、从同学们的发言中,闪烁的目光中,我知道大家己经对法布尔所奉献一生的昆虫世界产生了兴趣,为了满足大家的需要,老师推荐一篇选自法布尔所著的《昆虫记》中的文章——《蟋蟀的住宅》。

  2、课后去细细地读读,再一次去深深地体会那“装满昆虫的衣袋”。甚至也可以学着自己观察,写写昆虫小日记。

  板书:

  痴迷 进入科学的殿堂

  迷恋

  装满昆虫的衣袋 着迷

  锲而不舍 探究

  认真细心 观察

  执着 追求

  装满昆虫的衣袋 篇2

  姜平

  装满昆虫的衣袋

  海门市四甲中心小学姜平

  预设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在阅读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领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3、学习描写昆虫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与周围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1、有关昆虫的谜语。

  2、法布尔图象的投影片。

  3、描写蝴蝶的一首短诗。

  课程实施过程:

  课前游戏:

  猜几个关于昆虫的谜语。

  一、导入新课:

  1、刚才的游戏中,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对昆虫的了解还真不少!在上一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来自法国的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他就是——法布尔。

  2、(投影示法布尔图)

  瞧,这就是法布尔!你觉得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他的衣袋高高地鼓起)

  3、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15课《装满昆虫的衣袋》。

  (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1、打开课本,从课文中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到了法布尔的衣袋?

  知道这鼓鼓的衣袋里放着的是什么吗?

  从这儿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板书:着迷迷恋痴迷)

  2、法布尔是一个痴迷于昆虫的人,写人离不开写事,默读全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几件事反映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1)法布尔终于找到了\\\"歌唱家\\\"纺织娘;

  (2)法布尔放鸭子后经常去观察昆虫,虽遭父母责骂,依然痴迷于昆虫。

  3、小组学习:

  投影学习要求:

  a、自由读2-10自然段,划出让你感觉到法布尔对昆虫痴迷的句子;

  b、把你划出的句子读给组内同学听,并说说你划出它的理由,听一听别人对你的朗读评价;

  c、有其他的感受也可相互交流。

  4、集体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没用的玩意儿”指什么?为什么加引号?

  5、过渡:法布尔就是这样一生痴迷于昆虫的研究,他专心地观察、探究昆虫,常常忘了周围的世界.父母的责骂也丝毫不能阻止他对昆虫的迷恋.凭着这种痴迷的、契而不舍的精神,他走进了科的殿堂,成为了一位世界著名的有影响的昆虫学家!

  齐读第11自然段。

  6、再次投影示法布尔图,同时出示句式:

  看着法布尔鼓鼓的衣袋,我仿佛看到他。

  现在请你想想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

  7、你从法布尔身上懂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四、迁移训练:

  1、其实,只要你用心观察,昆虫是很可爱的,它们的外形就很有特点。

  找出课文中描写昆虫的句子,读一读。

  2、老师学了这篇课文后,也情不自禁地写了几句,想看看吗?

  投影:像指挥棒一样灵活的触角,

  像鲜花一样斑斓的翅膀,

  像晨曦一样轻盈的体态。

  你翩翩飞舞着,

  美丽了人们的视线……

  能看得出写的是什么吗?

  3、课外,我们也观察了昆虫,也想来写几句吗?

  用一段话描写一种昆虫的外形。

  4、交流。

  五、课后作业:

  1、继续观察昆虫的生活,完成一篇观察日记。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昆虫记》读一读。

  设计理念:

  1、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阅读是学生带有个性的学习活动,每个学生由于其个人经历与知识阅历的不同,面对相同的文字,产生的内心体验不尽相同。课在尊重学生独特感受的基础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文本的对话,使他们在总体把握文本的内容,定下与文本对话的情感基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2、教会学生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语文课,我只教会学生阅读与思考。”在一次次的形式多样读中,引导学生去领悟文字中间蕴藏的情感,思考文字背后的意义。从而获得更多的内心体验,更完整、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自己的思考所得。

  3、感悟与“训练”并重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力求把“感悟”与“训练”巧妙地融为一体,通过说话、引导、朗读、想象、写作等训练,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使语言形式的掌握与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相互交叉,有机结合,放飞学生的灵性!

  作者邮箱:

  装满昆虫的衣袋 篇3

  装满昆虫的衣袋(第二课时)

  溧阳市永和小学 王远林

  一:联系旧知,课题导入。

  板书课题:装满昆虫的衣袋 齐读课题。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法布尔给你留下什么深刻印象?

  (裤兜里经常装满昆虫;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板书:着迷。师:你最着迷的是什么?(“书迷”“球迷”“电视迷”)

  那么我们可以说法布尔是——“昆虫迷”

  二、抓住重点,精读体悟。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是通过两件事情来写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你能说说其中的一件吗?(根据学生回答决定教学顺序)

  (一)学习第一个故事。(抓纺织娘)

  1、默读课文2、3两小节,用线画出能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句子,多读一读,看看你能体会到什么?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可以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2、集体交流

  师:你画的是哪一句?能读给大家听一听吗?(根据学生回答决定教学顺序)

  “瞧,我抓到了那之会唱歌的虫子。”

  师:你体会到什么?(法布尔的喜悦、兴奋)

  师:你是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瞧、会唱歌)

  师:你能再读一遍吗?注意你刚才所说的词语该怎么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好,好在哪儿?你能说说吗?

  ——不好,你认为应该怎么读?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

  师:你体会到什么?(留心观察、认真执着、遇事喜欢弄个明白,喜欢探究问题的真相)

  师:你是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三天前、就、动听的)

  师:你能再读一遍吗?注意你刚才所说的词语该怎么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好,好在哪儿?你能说说吗?

  ——不好,你认为应该怎么读?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

  师:你体会到什么?(喜悦,亲昵地称之为“歌唱家”)

  师:你能体会到此时有什么样的感觉吗?(如释重负)

  师:你有过这种感觉吗?具体说一说,在什么时候?(经过努力自己独立解决了难题之后)

  师:你是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终于、歌唱家)

  师:你能再读一遍吗?注意你刚才所说的词语该怎么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好,好在哪儿?你能说说吗?

  ——不好,你认为应该怎么读?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暮色笼罩四野——法布尔却不见了——”

  师:你体会到什么?

  (法布尔陶醉于欣赏他的纺织娘中,根本不知道天色已晚)

  师: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暮色笼罩四野、法布尔却不见了)

  师:此时此刻,你想到哪些词?(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乐不思归)

  师:你能再读一遍吗?注意你刚才所说的语句该怎么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好,好在哪儿?你能说说吗?

  ——不好,你认为应该怎么读?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师: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昆虫呢?能让法布尔这么喜爱、兴奋,乐不思归?请找到描写它的语句读一读,再看看插图认真欣赏一下。

  师:你认为怎么样?(美)美在哪儿?

  ——全身翠绿,触角细长;会发出动听的声音。

  师:你能通过你的读让大家感受一下纺织娘的美丽吗?(学生朗读)

  师:难怪法布尔这么喜欢它呢?同学们喜欢吗?让我们一起读出自己的喜悦之情!——齐读。

  (二)学习第二个故事。(捉小甲虫)

  师:幼年的法布尔就能从观察、欣赏小昆虫中寻找自己的乐趣,真是令人钦佩啊!随着年龄的增长,法布尔该帮着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他还会对小昆虫着迷吗?我们来继续学习第二件事。是什么事?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写这件事的?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4——10节,把你认为能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句子画下来,多读一读,体会一下。

  “法布尔高兴极了。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包上——装进——打算——”

  师:你看这儿一连串用了许多表示动作的词,你能画出来吗?从这些词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悉心保护,害怕自己的小宝贝受伤)

  注意:“好好”的读音

  读出喜爱之情。

  师:法布尔这么细心保护,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宝贝呢?

  生读: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一只比樱桃还要小的小甲虫;一只比蓝天还要蓝的小甲虫。

  师:真漂亮!难怪法布尔这么悉心的照顾它。

  师:作者还写了这个小甲虫的动作,你能找到吗?

  板书:“掠”师: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谁从天空中掠过?(小燕子)

  师:这么小,飞得又这么快?法布尔为什么能把它捉住,你能从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来解答吗?(细心观察 周围的一切 扑 敏捷)

  师:这些词让你明白了什么?(法布尔观察仔细、身手敏捷)

  师:我们来读一读,体会一下法布尔的细心,法布尔的敏捷。

  师:这天下午,法布尔就捉了一只小甲虫吗?

  师:我们的法布尔喜欢的东西可多着呢!读“这一天,他还捡了——甜滋滋的”

  师:我们看,生活对于法布尔来说是多么的美好啊!可是生活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有甜蜜,自然就有苦恼,作者还写了什么呢?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第七小节:

  师:是谁说的话?你从中读懂什么?你仿佛看见一位什么样的父亲?(暴跳如雷、气急败坏。)

  师:法布尔是他心爱的儿子呀!他为什么要骂法布尔是“可恶的小傻瓜”,还怒气冲冲地责骂他。难道他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吗?(虎毒不食子;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宝贝;恨铁不成钢!叫他放鸭,他却——真是不务正业;父亲想让他——改邪归正,做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

  师:你能从文中找出父亲生气的理由吗?(第四节)

  你能用上“要么… 要么…”再把这节话读一遍吗?

  师:法布尔简直就是不务正业,难怪父亲这么生气。你能把父亲这种心情读出来吗?

  指名读,评价读。

  师:母亲按说是温柔善良的代名词,知子莫如母,法布尔的母亲肯定了解自己的孩子,支持自己的孩子,是吗?(他与父亲一样不理解法布尔;厉声责备;害怕自己孩子的小手中毒!)

  师:你能把母亲这种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评价读。

  师:此时此刻,法布尔的心情怎么样?——难过极了。

  师:他难过什么?(父母的不理解,不支持;自己的宝贝,舍不得丢掉;担心自己小宝贝的命运!)

  师:所以他——(齐读)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

  师:他把这些在父亲眼里“没用的玩意”扔掉了吗?(扔了;不是扔,而是“放进”)

  师:不是用“扔”,而是用“放进”,从中你体会到什么?试想一下:他会怎么放呢?

  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法布尔难受的心情,齐读。

  师:在父母坚决的反对声中我们的法布尔是否就放弃了自己对小昆虫的喜爱了呢?齐读第10节。你读懂了什么?(法布尔对昆虫仍旧着迷,只不过有地上转为地下而已。可见他对小昆虫的迷恋)板书:迷恋

  三、学习最后一节,总结课堂。

  师:过渡:父母的责备,没有让法布尔放弃、退缩,只要有机会,他就—— 正是这种对昆虫执著的迷恋,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齐读最后一节 。 (板书:痴迷)

  师: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读懂了什么?

  师:如果请你为法布尔的雕像起个名字,你准备给他起个什么名字呢?

  2007年9月20日 学校语文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内容

  装满昆虫的衣袋 篇4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4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发,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二、学情分析:

  本课记叙了法布尔从小对昆虫入迷的故事,课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但是学生的法布尔的了解比较少,要让学生了解法布尔,对课文的理解有一定的帮助,所以课前的准备工作要比较到位!课文的重点是第二段,要引导学生在认真阅读中受感染,从中获得有意的启示!

  三、教学准备:

  卡片、搜集有关法布尔的资料、阅读《昆虫记》、《昆虫物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并理解。

  2、初读课文,理清脉络,精读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出示法布尔的塑像图片,介绍:

  在法国,有这么一个人,人们为了纪念他,给他塑了尊像。你们看,他的塑像有何与众不同之处吗?

  2、观察回答::他的两个衣袋做得鼓鼓的,突出了。

  3、质疑:为什么把他的衣袋做得鼓鼓高起?

  他的一带里装的是什么?

  他是谁?

  ……

  4、板书:装满昆虫的衣袋(学生朗读题目)

  5、再次质疑:衣袋里怎么会装满昆虫的?

  他用来干什么的?

  ……

  二、初读课文: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音、形、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交流刚才提的问题。

  3、简单介绍: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

  朗读《昆虫物语》中的片段

  提供法布尔的相关网站和《昆虫记》的相关网站,引导学生阅读!

  4、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词:

  小溪纵横 花草丛生 鸟栖虫居 全身翠绿 触角细长 会唱歌

  掠过 小 蓝 金属光泽 鼓鼓囊囊 甜滋滋 满载而归

  开火车朗读这些词语、给词语分类:法布尔的生活环境、纺织娘、小甲虫、捉虫后

  交流理解这些词语

  再次出示一些词语:

  蠕虫 嗬 蜗牛 莱昂 厉声 垃圾 怒气冲天 中毒

  读一读、理解词义

  多音字:载 分别注音组词

  5、检查朗读情况:

  你对哪一节印象深刻?或者最喜欢哪一小节?你来读给大家听!

  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并讲讲每节的饿大意

  指导读准每个字音、读通每一句话。

  6、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交流)

  三、 再读课文:

  1、默读课文,看看文章是分几部分来写的?

  2、交流:

  一(1)法布尔小时侯的生活环境

  二、(2-10)法布尔从小对昆非常着迷

  三、(11)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四、精读第一段:

  1、你能不能用黑板上的词语连起来说一段话?

  2、练习、交流:借法布尔的生活环境切入

  3、其实,正是这样一个环境,让他的童年有一片属于自己的乐园!课文哪里告诉我们了?找出来读一读!

  4、指名读、自由读、齐读第一节

  出示:法布尔(是) 。

  结合第一节的内容填空,体会:环境对法布尔的影响。

  再次朗读第一小节。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发,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法布尔是 (口头填空)

  2、根据回答,相机板书:

  着迷

  你能从文中为它找出两个近义词吗?(交流:着迷、迷恋、痴迷……)

  二、细读课文:

  1、课文通过拿几件事写出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痴迷的?

  快速默读课文,交流:

  ①找纺织娘

  ②对昆虫有浓厚的兴趣

  ③捉甲虫被责骂依然痴心不改

  2、小小组学习,从课文的具体事例中体会: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并说出你的理由,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句,可以在课文中做批注。

  出示:法布尔是

  交流:热爱大自然、喜欢昆虫、对事物好奇、意志坚定、执着……

  3、交流:

  ①一天傍晚,暮色……

  (捉昆虫很晚、不知不觉、着迷)

  ②三天前……现在……终于……

  (如好奇心重、执着)

  ③他把鸭子赶进……就……

  (着迷观察、抓住一切时间)

  ④嗬!真漂亮!

  (惊奇、惊喜、喜欢)

  ⑤他把……放进……包上……装进……打算……欣赏……

  (欣喜、喜欢、好奇)

  ⑥很不情愿……

  ⑦仍然……

  (执着、喜欢、痴迷)

  三、小结:

  1、引读最后一小节:是啊,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使( ) 。后人为了纪念法布尔,( ) 。

  2、释疑:为什么人们把他的衣袋做得高高鼓起?

  3、齐读最后一节

  四、感知文章前后照应的特点:

  1、课文的最后一节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2、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目?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五、延伸:

  1、你喜欢昆虫吗?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昆虫的活动,写一篇观察日记

  2、推荐阅读《昆虫物语》或《昆虫记》

  板书设计:

  装满昆虫的衣袋

  法布尔 著名昆虫家

  着迷(迷恋、痴迷)

  热爱、好奇、执着

  …………

  浓厚兴趣

  探究精神

  执着追求

  装满昆虫的衣袋 篇5

  五上备课参考大全(之一) 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 《装满昆虫的衣袋》综合资料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从阅读课文第二段中受到感染,从小养成爱科学、爱自然的志趣。 2. 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和一般命题常识。 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二. 教学过程:(一)导入。请你们把手放进口袋,说一说你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现在有一个人,他的口袋里道了昆虫,你们奇怪吗?这个口袋里放了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儿人?他为什么要把昆虫放进口袋里?大家读一读《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就知道了。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 1. 自学课文。 2. 检查自学情况。(1)生字词正音。莱昂 小溪 纺织娘 厉声 垃圾 鸟栖虫居 蠕虫 嗬 蜗牛(2)释词。小溪纵横 鸟栖虫居 甜滋滋 厉声 裤兜 中毒 3.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二) 理清文章脉络。 1. 各自轻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 2. 读后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序号。第( )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第( )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第( )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三) 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3. 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和一般命题常识。二.教学过程:(一)精读第一段。 1. 读第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 联系全文想一想:这篇文章是紧紧扣住这段话中地哪句话来写的? 3. 齐读第一段。(二)精读第二段。 1. 过渡:课文是怎样具体写“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着迷”的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第二段。 2. 各自轻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可以分为几层,各自写的什么内容。(第一层:2、3自然段,第二层:4——10自然段。) 3. 学习第一层。(1) 指名读第二层,你从中体会到什么?(2) 重点研读第二层。 ①轻轻读第4——10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哪里概括写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哪里写的是典型事例? ②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 ③说说文中的典型事例是分哪几个过程来写的。(装——扔——装) ④具体说说各是哪几个自然段。 ⑤读读第5自然段。“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告诉我们什么?有没有具体写呢?是怎么写的? ⑥画出描写法布尔喜爱昆虫的语句。 ⑦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引导体会法布尔当时的思想感情。(3)过渡:法布尔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如何?回家以后又遇到什么情况,结果怎样呢? ①“满载而归”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②他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怎样?请你画出有关的语句并朗读。 ③“父母突如其来的责骂”指的是怎么回事? ④课文是怎样写法布尔扔掉他口袋中的东西时的情景的?这些描写充分表现了法布尔的什么心情? ⑤我们从第十自然段的哪些话中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呢? ⑥画出相关语句后朗读。 4.复习阅读第二段,找出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的语句并阅读。(三)精读第三段。齐读第三段,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四)总结谈话。 1. 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谁?突出写了他的哪一个方面? 2. 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3. 讨论: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 4.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用一个人做的有代表性的事情做题目的。此外,还有什么命题方法吗?(1) 用人物的话语做题目。(2) 用人名做题目。

  教后记:

  装满昆虫的衣袋 篇6

  15 、(教学设计)

  武进区庙桥小学 王晓娟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两件事。儿时的法布尔对昆虫充满了好奇,在一天傍晚,他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八九岁时去放鸭子,他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父亲的责骂也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课文并没有写法布尔是怎么成为一名昆虫学家的,而是记叙了他小时候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两件事。这是课文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1、要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2、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3、学会搜集资料,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延伸,使课文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

  从学生有限的生活积淀和自身的阅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语句,在读中一步步走进人物内心,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四、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熟读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

  五、教学流程

  (一)、交流资料,,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听一段录音:《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螳螂捕食蝗虫

  2、听了这个片断,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你们对法布尔有什么了解吗?

  (设计理念:学生课前已搜集了很多关于法布尔的资料,对法布尔的事迹有了大致了解。)

  4、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搜集到资料的?

  (设计理念:通过生生之间的交流,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了解资料的获得有多种方法:到图书馆查阅.上网查询等等。)

  5、为什么法布尔会取得这样的成就呢?相信我们读了这个故事就会明白。.

  (设计理念:通过《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引入,使学生感受到法布尔富有诗意的语言和他敏锐的观察力。当学生互相交流了搜集到的关于法布尔的资料后,对法布尔就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增强了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课文读通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后学生进行评议,评议重点是生字字音是否读准

  3、教师出示重点词卡检查:浓厚、训斥、迷恋、怒气冲天。

  (设计理念:本环节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通过自学、学生之间的评议及教师的指导,帮助学生扫除生字障碍)

  (三)、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1、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对小时候的法布尔有哪些了解?谁能用最简单的话说一说。

  2、通过刚才的读书,同学们对法布尔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相信同学们对法布尔会有更多的认识。

  (设计理念:学生在初读课文之后对法布尔有了初步了解,对课文大致内容有了整体感知)

  (四)、品读课文,自主感悟

  1、自由读2、3段。

  你们对法布尔有哪些了解?

  说明:依据学生当时的读书感受和情感表达的需要,教师结合重点做相机的调控。师生共读、共议。交流的重点内容及过程如下:

  生:我觉得法布尔观察昆虫很着迷。我是从“一天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爸爸妈妈忙完了农活,发现法布尔不见了。不由得着急起来,在田野上高声呼喊儿子。”这句话看出来的,他为了观察昆虫,居然连回家都忘了。

  生:我从“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了这位‘歌唱家’。”这一句感受到法布尔很执著,三天前听到的声音,现在仍在寻找。我从“终于”这个词感受到他找到这只纺织娘是很不容易的。

  师:你们想想,为了找到这只纺织娘,法布尔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

  生:草丛里的小虫子叮咬他,他又疼又痒,但为了不惊动纺织娘,他忍着一动不动。

  生:他发现纺织娘了,猛地往前一扑,可纺织娘一下蹦走了,法布尔膝盖都摔破了。

  生:三天前,法布尔发现了这只纺织娘,连续三天,他每天都早早地蹲在草丛中,观察着它,常常连晚饭都忘了吃。

  师:你们的描述让老师好像看到了当时的情景,法布尔捉住这只纺织娘的确是不容易呀。你们能把这种很不容易的感觉读出来吗?

  学生练读2、3段(从学生读书的语气中可以听出他们对“三天前”“终于”这些重点词都有了较深的感悟。)

  师:看你们读得这么投入,老师也想和你们一块儿读了,行吗?(学生很高兴)

  师读第二段,加上录音(呼喊的声音):法布尔!法布尔!法布尔!

  生读法布尔的话“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住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师:这只虫子真可爱!三天前,你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来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原来是它呀!你是怎么找到这位歌唱家的?

  生:我在草丛中趴了三天,才抓到了它。

  师:看来,找到这位歌唱家可真不容易呀!难怪你这么高兴呢!

  生练读法布尔的话。(学生一个个兴高采烈,有的情不自禁地加上动作,好像真的捏着那只好不容易捉来的纺织娘。)

  (设计理念:教师积极创设对话情境,入情入境地与学生对话,激发起学生对话的欲望与热情,在对话中学生自然地走进文本,与法布尔共同感受捉纺织娘的辛苦,捉住纺织娘的那份喜悦,所呈现的是师、生、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美丽场景。)

  学生练读2、3段

  齐读2、3段

  师:法布尔就是这样,对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出示第一段齐读第一段

  (设计理念:采用变序设计,立体解读文本,第一段并不需过多地讲解,只是当学生通过这件事更深地了解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后,再读第一段,实际上就是把学生零散的印象进行了归纳,但一切又尽在不言中。)

  2、法布尔的故事可多啦!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4、5、6段,可以默读,可以小声读,也可以大声读,划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句子,写上批注,并多读几遍。

  学生依照自己的情感体验,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说说使自己感受深刻的原因。

  根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1)每到早晨,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就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师相机指导:看看书上的插图,想一想,法布尔趴在岸上,都观察到了哪些有趣的自然现象?

  (2)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虫拾起来,放进一个蜗牛壳里,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赏这珍珠一般的“宝贝”。

  师(相机互动交流)我觉得这一句有些问题,我想改一下:“……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赏这小小的甲虫。”因为我觉得小甲虫怎么能比作珍珠呢?

  (引导学生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相机指导读好这一句。)

  (3)夕阳快下山时,法布尔口袋里装着放甲虫的蜗牛壳,欢欢喜喜地赶着鸭子回家了。

  法布尔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家人的训斥并没有削弱他对昆虫的迷恋,大自然中的一切在他眼中都是那么神秘,那么美好。(引入第一段)

  齐读第一段话。

  (设计理念:在对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后,再次回到第一段,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法布尔对大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第一段在文中是起着总起的作用)

  爸爸的训斥削弱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吗?

  自读最后一段。

  大家预习时搜集了很多法布尔的有关资料,资料中有许多关于法布尔迷恋昆虫的事例,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交流法布尔迷恋昆虫的有关资料。

  师补充资料:法布尔受到国王接见时竟觉得国王和大臣都很像鞘翅目昆虫。

  法布尔研究昆虫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指名读、齐读第一句话。

  (这部分语言比较简洁概括,为学生自己创生语言提供了较大空间。教学中,通过资料的交流,使学生对“迷恋”这个词有了深刻印象的感悟)

  正是这种兴趣,把法布尔引进科学的殿堂,使他了解了昆虫的世界,甚至了解昆虫的内心世界。

  听一段《昆虫记》的录音——花金龟的内心世界

  他用自己的笔给人们呈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昆虫世界,展现出了昆虫世界的奇妙。

  师:(配乐)法布尔的一生,是为昆虫的一生,他一生为虫子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这些写虫子的书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了五十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在读书界引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轰动,这不能不被称为奇迹中的奇迹。他取得的成就,是血汗的结晶,是辛勤劳动的结果,是仔细观察的收获,是深入研究的探察的花朵,更是勤于总结的果实啊!

  齐读最后一段

  (设计理念:在音乐声中,教师充满诗意的小结、饱含深情的话语使学生沉浸在一种美好的情境中,这一环节,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学习情感体验得到自然延伸。)

  (五)、拓展引申文本,追求超越升华

  1、再读课题,文章为什么要取这个题目?

  2、如果要你为法布尔设计一个雕像,你准备怎样设计?

  (设计理念:教学首尾呼应,形成情感体验的“磁场”,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和感染。)

  3、出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我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兴趣盎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甚至忘记了自己。”齐读

  (设计理念:这是法布尔的精心独白,相信对我们同学们也会有所启迪。让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去生发,去拓展,去创造,“跳出文本看世界”,使学生受到法布尔细致观察、严谨治学的精神的熏陶和感染)

  六、作业:

  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办一个主题展览

  (在教学中力求多角度拓展学生学习课文的渠道,让学生学习语言的同时,运用语言,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装满昆虫的衣袋 篇7

  一.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从阅读课文第二段中受到感染,从小养成爱科学、爱自然的志趣。

  2. 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和一般命题常识。

  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你们把手放进口袋,说一说你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现在有一个人,他的口袋里道了昆虫,你们奇怪吗?

  这个口袋里放了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儿人?他为什么要把昆虫放进口袋里?大家读一读《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自学课文。

  2. 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词正音。

  莱昂 小溪 纺织娘 厉声 垃圾 鸟栖虫居 蠕虫 嗬 蜗牛

  (2)释词。

  小溪纵横 鸟栖虫居 甜滋滋 厉声 裤兜 中毒

  3.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二) 理清文章脉络。

  1. 各自轻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

  2. 读后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序号。

  第( )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

  第( )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第( )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三) 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3. 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和一般命题常识。

  二.教学过程:

  (一)精读第一段。

  1. 读第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 联系全文想一想:这篇文章是紧紧扣住这段话中地哪句话来写的?

  3. 齐读第一段。

  (二)精读第二段。

  1. 过渡:课文是怎样具体写“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着迷”的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第二段。

  2. 各自轻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可以分为几层,各自写的什么内容。(第一层:2、3自然段,第二层:4——10自然段。)

  3. 学习第一层。

  (1) 指名读第二层,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 重点研读第二层。

  ①轻轻读第4——10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哪里概括写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哪里写的是典型事例?

  ②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

  ③说说文中的典型事例是分哪几个过程来写的。(装——扔——装)

  ④具体说说各是哪几个自然段。

  ⑤读读第5自然段。“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告诉我们什么?有没有具体写呢?是怎么写的?

  ⑥画出描写法布尔喜爱昆虫的语句。

  ⑦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引导体会法布尔当时的思想感情。

  (3)过渡:法布尔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如何?回家以后又遇到什么情况,结果怎样呢?

  ①“满载而归”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②他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怎样?请你画出有关的语句并朗读。

  ③“父母突如其来的责骂”指的是怎么回事?

  ④课文是怎样写法布尔扔掉他口袋中的东西时的情景的?这些描写充分表现了法布尔的什么心情?

  ⑤我们从第十自然段的哪些话中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呢?

  ⑥画出相关语句后朗读。

  4.复习阅读第二段,找出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的语句并阅读。

  (三)精读第三段。

  齐读第三段,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四)总结谈话。

  1. 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谁?突出写了他的哪一个方面?

  2. 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3. 讨论: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

  4.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用一个人做的有代表性的事情做题目的。此外,还有什么命题方法吗?

  (1) 用人物的话语做题目。

  (2) 用人名做题目。

  相关资料

  走近昆虫大师--法布尔

  法布尔(1823~1915年),通常称作若盎-昂利·法布尔,1823年12月22日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业士学位、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857年,他发表了处女作《节腹泥蜂习性观察记》,这篇论文修正了当时的昆虫学祖师列翁·杜福尔的错误观点,由此赢得了法兰西研究院的赞誉,被授予实验生理学奖。1879年,著名的《昆虫记》第一卷问世。1880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块荒芜不毛但却是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在余生的35年中,法布尔就蛰居在荒石园,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的后九卷。1915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钟爱的昆虫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荒石园。

  法国文学界曾以"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为称号,推荐他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可惜还没来得及做最后决议,便传来法布尔已经离开的消息。

  人们曾称法布尔是"昆虫观察家",到晚年公认他为"昆虫学家";他去世后,人们在一段时间里称他为"昆虫学家、作家",后来又把他称作"作家、昆虫学家"。这些称号,对法布尔来说都是当之无愧的。 ——资料来源于网上

  板书设计

  法布尔:着迷——迷恋——痴迷-----浓厚兴趣

  装满昆虫的衣袋 篇8

  《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通俗易懂,富有童趣,。通过学习,激励学生从小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片断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请大家掏掏你的口袋,看看自己的口袋里装了些什么?生:悠悠球生:卡片生:零食生:玩具生:皮筋……师:大家口袋里为什么装这些东西呢?生:喜欢师:装着这些东西,说明大家都非常喜欢玩这些东西,到了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地步了。有一个人,他的口袋里装的可不是这些好吃的,好玩的玩具,他的口袋里装满了昆虫,这说明了什么呢?生:说明他很喜欢这些昆虫。师: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装满昆虫的衣袋》中的主人公法布尔。他喜欢昆虫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了。他活了92岁,一生都在研究昆虫,他根据自己近40年的仔细观察和悉心研究所得,又花了30年的功夫写成了《昆虫记》,这本书已经成为传世佳作,也是一部著名的世界名著,法布尔也因此成为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和文学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装满昆虫的衣袋》。片断二:理清脉络师:法布尔喜欢小昆虫,你是从什么地方上看出来的呢?生:捉纺织娘生:法布尔八九岁的时候去放鸭子,他利用这个机会去捉小昆虫。生:法布尔的口袋里总是装的鼓鼓囊囊的。生:法布尔的父母不让他捉小昆虫,他就偷偷地玩。师:法布尔对小昆虫的迷恋,课文写了几件事?生:两件生:捉纺织娘和捉小甲虫。师:具体写了哪件事呢?生:捉小甲虫师:我们用提取中心段的方法,把课文分成三部分。片断三:抓关键词句品读课文师:文中写法布尔喜欢小昆虫,用了三个词语,哪三个?生:着迷生:迷恋生:痴迷师:说说这三个词语,那一个喜爱的程度最深,哪一个一般?生:痴迷就是深深地迷恋,完全沉醉其中;着迷就是喜欢得舍不得放手;迷恋就是深深地着迷。所以,痴迷最深,着迷一般。师:如果对一件事物喜爱到痴迷的程度,又不断地去探索,研究,就一定能有收获。法布尔正是对昆虫的痴迷,用他毕生的精力去研究,才成为著名的昆虫学家的。片断四:深化主题小昆虫的什么让法布尔非常入迷?生:叫声好听,在法布尔看来,小虫子的叫声非常让他着迷,纺织娘就是“歌唱家”了。所以,花三天时间才捉到了纺织娘。生:颜色漂亮。金属光泽,比蓝天还要蓝。师:法布尔是怎么对待这些小虫子的?生:放进、包上、装进、打算……好好欣赏师:从这些词语中你能看出什么?生:法布尔非常喜爱这些小昆虫,所以他的口袋里总是装得鼓鼓囊囊的。师:面对父母的责骂,法布尔退怯了吗?生:没有,还是偷偷地玩。师:为什么?生:他太迷恋这些小昆虫了。师:如果让你去给法布尔塑一个雕像,你怎样设计才能表现法布对小昆虫尔迷恋、珍爱呢?生:我会把他的口袋弄得鼓鼓的生:我会在他的身上多设计些口袋,都弄得鼓鼓的。生:我会在他的衣服上做些昆虫的图案。生:我会在他的手里做一个昆虫的模型生:我会把他的衣服设计成昆虫的形状……

  装满昆虫的衣袋 篇9

  预设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在阅读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领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3、学习描写昆虫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与周围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1、有关昆虫的谜语。

  2、法布尔图象的投影片。

  3、描写蝴蝶的一首短诗。

  课程实施过程:

  课前游戏:

  猜几个关于昆虫的谜语。

  一、导入新课:

  1、刚才的游戏中,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对昆虫的了解还真不少!在上一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来自法国的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他就是——法布尔。

  2、(投影示法布尔图)

  瞧,这就是法布尔!你觉得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他的衣袋高高地鼓起)

  3、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15课《装满昆虫的衣袋》。

  (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1、打开课本,从课文中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到了法布尔的衣袋?

  知道这鼓鼓的衣袋里放着的是什么吗?

  从这儿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板书:着迷迷恋痴迷)

  2、法布尔是一个痴迷于昆虫的人,写人离不开写事,默读全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几件事反映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1)法布尔终于找到了\\\"歌唱家\\\"纺织娘;

  (2)法布尔放鸭子后经常去观察昆虫,虽遭父母责骂,依然痴迷于昆虫。

  3、小组学习:

  投影学习要求:

  a、自由读2-10自然段,划出让你感觉到法布尔对昆虫痴迷的句子;

  b、把你划出的句子读给组内同学听,并说说你划出它的理由,听一听别人对你的朗读评价;

  c、有其他的感受也可相互交流。

  4、集体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没用的玩意儿”指什么?为什么加引号?

  5、过渡:法布尔就是这样一生痴迷于昆虫的研究,他专心地观察、探究昆虫,常常忘了周围的世界.父母的责骂也丝毫不能阻止他对昆虫的迷恋.凭着这种痴迷的、契而不舍的精神,他走进了科的殿堂,成为了一位世界著名的有影响的昆虫学家!

  齐读第11自然段。

  6、再次投影示法布尔图,同时出示句式:

  看着法布尔鼓鼓的衣袋,我仿佛看到他。

  现在请你想想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

  7、你从法布尔身上懂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四、迁移训练:

  1、其实,只要你用心观察,昆虫是很可爱的,它们的外形就很有特点。

  找出课文中描写昆虫的句子,读一读。

  2、老师学了这篇课文后,也情不自禁地写了几句,想看看吗?

  投影:像指挥棒一样灵活的触角,

  像鲜花一样斑斓的翅膀,

  像晨曦一样轻盈的体态。

  你翩翩飞舞着,

  美丽了人们的视线……

  能看得出写的是什么吗?

  3、课外,我们也观察了昆虫,也想来写几句吗?

  用一段话描写一种昆虫的外形。

  4、交流。

  五、课后作业:

  1、继续观察昆虫的生活,完成一篇观察日记。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昆虫记》读一读。

  设计理念:

  1、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阅读是学生带有个性的学习活动,每个学生由于其个人经历与知识阅历的不同,面对相同的文字,产生的内心体验不尽相同。课在尊重学生独特感受的基础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文本的对话,使他们在总体把握文本的内容,定下与文本对话的情感基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2、教会学生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语文课,我只教会学生阅读与思考。”在一次次的形式多样读中,引导学生去领悟文字中间蕴藏的情感,思考文字背后的意义。从而获得更多的内心体验,更完整、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自己的思考所得。

  3、感悟与“训练”并重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力求把“感悟”与“训练”巧妙地融为一体,通过说话、引导、朗读、想象、写作等训练,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使语言形式的掌握与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相互交叉,有机结合,放飞学生的灵性!

  装满昆虫的衣袋 篇10

  装满昆虫的衣袋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法布尔“背者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的无穷乐趣。

  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激发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培养仔细观察,孜孜以求的良好习惯 。

  教学过程:

  一 、板书课题,紧扣“装满昆虫的衣袋”引入课文。

  1导入: a猜谜语。b师:看来同学们对昆虫都有着一定的了解。(出示课件3虫鸣)是不是觉得今天的教室有点特别?谁注意到了?(生答:是虫子的叫声。)

  师:虫子们怎么会拥到我们的教室里?是什么人或什么吸引了这些小精灵?(生答)

  上一堂课我们认识了法布尔,他是一位来自法国的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他出生在法国南部一个名叫圣莱昂的小村子里,那这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读第一小节.

  师: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子?(出示:课件第一自然段)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圈划重点词语.

  朗读体会这段话体会环境的优美.

  过渡:是呀!法布尔从小生活的环境是那么优美,让我们用朗读来体会那里环境的优美.

  师(设疑:作者为什么在一开始就告诉我们法布尔从小生活的环境这么美丽.(我认为:生活环境对他将来能够成为昆虫学家有着很大的影响)

  你还从这段文字中读懂了什么?(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师:是的,正因为他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所以他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昆虫学家.后人是怎么样来纪念他的呢?

  读读课文第十一节。

  (后人为了纪念他,在建造的雕塑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好象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的昆虫。)

  2为什么人们要强调法布尔的衣袋?

  (因为法布尔爱昆虫,衣袋中经常装满昆虫。)

  二、 抓住“迷”,理清课文。

  1喜欢看球赛的人,我们通常叫他是球迷,喜欢下棋的叫棋迷。那法布尔我们可以叫他是什么?(昆虫迷)

  三、学习第2—10节。

  过渡:法布尔是一个昆虫迷,那课文到底写了法布尔的一些什么事呢?默读课文第二段,想一想课文写了几件事反映出法布尔是个昆虫迷?

  a、 法布尔终于找到了"歌唱家"纺织娘;

  b、 法布尔放鸭子后经常去观察昆虫,虽遭父母责骂,依然痴迷于昆虫。

  1、大家讲得真好,那课文是怎样具体写的呢?首先我们读一读2、3自然段,用笔划出能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句子.

  2、讨论交流。

  生:我觉得法布尔观察昆虫很着迷。我是从“一天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爸爸妈妈忙完了农活,发现法布尔不见了。不由得着急起来,在田野上高声呼喊儿子。”这句话看出来的,他为了观察昆虫,居然连回家都忘了。

  生:我从“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了这位‘歌唱家’。”这一句感受到法布尔很执著,三天前听到的声音,现在仍在寻找。我从“终于”这个词感受到他找到这只纺织娘是很不容易的。

  师:你们想想,为了找到这只纺织娘,法布尔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

  生:草丛里的小虫子叮咬他,他又疼又痒,但为了不惊动纺织娘,他忍着一动不动。

  生:他发现纺织娘了,猛地往前一扑,可纺织娘一下蹦走了,法布尔膝盖都摔破了。

  生:三天前,法布尔发现了这只纺织娘,连续三天,他每天都早早地蹲在草丛中,观察着它,常常连晚饭都忘了吃。

  师:你们的描述让老师好像看到了当时的情景,法布尔捉住这只纺织娘的确是不容易呀。你们能把这种很不容易的感觉读出来吗?

  学生练读2、3段(学生自由练读)

  师:看你们读得这么投入,老师也想和你们一块儿读了,行吗?(学生很高兴)

  师读第二段:边呼喊儿子“法布尔!法布尔!法布尔!”

  生接着读法布尔的话“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住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师:怎样的一只纺织娘?

  想不想看看法布尔抓到的纺织娘?(出示课件)

  师:这只虫子真可爱!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来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原来是它呀!他是怎么找到这位歌唱家的?

  生:他在草丛中趴了三天,才抓到了它。

  师:看来,找到这位歌唱家可真不容易呀!难怪他这么高兴呢!

  师:谁能把法布尔的话读好,最好还能加上点动作。(想读的同学站起来读) 齐读2、3段

  师:法布尔就是这样,对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过渡:我们再来看看法布尔放鸭子的事。

  1、读课文4-10自然段

  师:读了第4小节,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交流:

  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法布尔喜爱大自然,

  法布尔观察细心(追问:你是从哪感受到的?“静静地、蹲下来”)

  师:是呀,法布尔总是利用放鸭子的时间蹲下来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想象一下,他除了看到螺壳、游鱼、蠕虫,还会看到些什么呢?(交流)

  说的真好,让我们拿起书,来读好这一节。把体会到的读出来。(齐读)

  过渡:是啊,法布尔对大自然是那么的热爱,因此,在他的童年生活中留下了许多难忘的事。下面法布尔抓小甲虫的事情相信会让大家更深的了解法布尔,了解他对昆虫的着迷。

  师:那么捉甲虫这件事又从哪里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呢?

  2、请一位同学读读课文第5自然段,其他同学找出法布尔对昆虫喜爱的句子,并想想是从哪感受到的,然后进行组内交流。

  师:(同学边读边出示课件甲虫)

  △ 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好好欣赏。

  师: 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着迷:圈词:小宝贝、放进、包上、装进、欣赏

  师:从这些词还能体会到法布尔对昆虫的什么?(对小甲虫的珍爱)

  师:你能把这种意思读出来吗?(练读—指名读—齐读)

  △ 他边叫边用小手……捉住了它。(扑、敏捷)从这两个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法布尔看见甲虫时的兴奋,非常紧张这只甲虫)

  师: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甲虫?

  △这只甲虫……还要蓝。

  练读,读出小甲虫的漂亮,指名读。齐读。

  转折:法布尔对昆虫如此喜爱,这仅仅是“着迷”吗?(是“迷恋”)

  1、 什么叫“迷恋”?(对某一事物过度爱好而难以舍弃)

  2、 读句子可是父母的责骂……迷恋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可见小法布尔研究昆虫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的行为受到了父母的阻挠;法布尔始终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很执着,坚持不懈,不轻言放弃)

  3、 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体现了小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并且坚持不懈地研究?

  4、 自由读课文的6、7、8、9、10自然段

  师:这时候法布尔的心情不同的,请你来划一划,找一找。请你来说说有什么不同呢?

  心情的变化:捉小甲虫时的“高兴”“心里甜滋滋的”-------被父母责骂时的“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将“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仍然兴致勃勃”地拣那些昆虫,背地里“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5、 △ 夕阳西下……甜滋滋 (出示)

  找出描写法布尔心情的词 甜滋滋(出示)换近义词。

  为什么甜滋滋?结合理解满载而归(出示):装得满满的回来,比喻收获很大,联系上文,装了哪些东西?(小甲虫、贝壳、石子)

  指导朗读:(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请看,法布尔的两个衣袋塞得满满的,满载而归,心里是多么高兴啊!谁能把这个意思读出来。练读,指名读

  6、过渡:可是当法布尔甜滋滋地回家时,等待他的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读7、8节。

  交流:等待他的是父亲怒气冲冲地责骂、母亲厉声地责备。

  谁能通过朗读再现当时的情景呢?(学生练读、指名读)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肯定也曾被父母责骂过,你还记得你父母是怎么责骂你的吗?你来模仿一下他们的口气来读一读法布尔父母的责骂。指明学生读。男女声来读一读。

  7、 过渡:听出来了,父母可真生气了。可父母又何曾知道,在他们看来没有用的玩意儿在法布尔眼里却是心爱的小宝贝,当听到父母恼火又严厉地责骂时,他难过极了……(出示)

  读读这句话,你能体会到什么?

  交流:心情难受,对昆虫的热爱。

  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名读

  8、 但是在这样的责骂面前他又怎么样呢?放弃还是坚持啊?

  接读: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教师板书:执着追求,坚持不懈 )

  9、 你能把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读出来吗?练读第10节(指名读、评读)

  齐读6到10自然段。

  四、学习第11自然段

  过渡: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只能用“痴迷”来形容。

  正是有了这种执着追求,法布尔走进了科学的殿堂。(板书:走进了科学的殿堂)而今天人们印象中的法布尔就具有了一个典型特征--------(引读)装满昆虫的衣袋

  ①、请你再来读一读课题,思考一下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目呢?换一个题目,例如,爱昆虫的法布尔,法布尔的故事与它相比有什么不足的呢?

  生动形象的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痴迷。他时时刻刻都在钻研着昆虫

  (表现人们对他在科学上那种执着精神的肯定和敬仰)

  5、现在让我们再一起来好好看看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把他的身影牢记在心里。(出示课件)

  五、总结全文

  根据板书总结:本文通过写法布尔热爱观察自然,特别是喜欢捕捉昆虫的故事,说明一个科学家的成长,总是与他对某项事业的兴趣和着迷有紧密联系,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优美的音乐 一起美美的把课文读一遍。

  课堂练习:

  1、老师学了这篇课文后,也情不自禁地写了几句,想看看吗?

  投影:像指挥棒一样灵活的触角,像鲜花一样斑斓的翅膀,像晨曦一样轻盈的体态。你翩翩飞舞着,美丽了人们的视线……能看得出写的是什么吗?

  。。。老师这还有很多的昆虫,你们想看吗?(出示课件)

  2、课外,我们也观察观察昆虫,也想来写几句吗?

  用一段话描写一种昆虫的外形。

  3、交流。

  课外作业:

  推荐学生阅读《昆虫记》

  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昆虫的活动,写一篇观察日记。

  板书: 15装满昆虫的衣袋

  找纺织娘 着迷

  观察昆虫 迷恋 (执着追求,坚持不懈)

  捉小甲虫 痴迷 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装满昆虫的衣袋 篇11

  课题就是课文的眼睛,也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最先接触到的文本信息。由课题设计问题,切入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还能突出教学重点,有效统领全文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这一匠心独运的课题,是提示法布尔性格特点和成功奥秘的点睛之笔,是后人设计法布尔塑像的创意之举,也是教师引领学生理解文本、走近人物、品味语言的切入点与突破口。紧扣这一课题设计教学,不仅能有效突出课文的核心内容,突破教学难点,还有助于学生深入品味课文语言表达的精妙之处。

  【教学重点】

  抓住课题,品读课文,从典型事例中读懂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和对梦想的执著追求。

  【教学过程】

  一、切“题”导入

  1.出示法布尔塑像,引导学生观察:这是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塑像。看了这尊塑像,哪一点留给你的印象最深?(抓住“高高鼓起的衣袋”,揭示并板书课题。)

  2.初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了解大意。

  3.质疑:你觉得法布尔的衣袋里仅仅装的是昆虫吗?里面还“装”着什么?(在课题的“装”字上加引号。)

  设计意图:“装满昆虫的衣袋”既是这篇课文的课题,也是课文的一则妙语,它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法布尔痴迷昆虫与对自己梦想的执著追求。然而让学生理解这样深刻隽永的表达还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可以从课题导入,设计“法布尔的衣袋里还‘装’着什么”这一贯穿课堂教学的问题,以减少教学中的枝蔓,直奔教学的核心内容,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效果。

  二、扣“题”品文

  1.师:课文中有一些词语直接写出了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你能找出来吗?

  (板书:着迷、迷恋、痴迷。)

  2.师:正如课题所写的一样,课文的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小法布尔对昆虫世界的热爱。自读课文第2—10自然段,看看课文从哪些事例中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请在这些词语、句子或段落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感受和体会。

  (生自学,组织交流,引导学生抓住“捉纺织娘”“放鸭时捉甲虫”两个典型事例进行理解。)

  3.品读“捉纺织娘”。

  师:在法布尔眼里,这是一只怎样的纺织娘?

  (抓住“全身翠绿、触角细长”和“动听的声音、歌唱家”体会纺织娘的可爱、漂亮,以及法布尔对纺织娘的喜爱;抓住

  “天黑未归”和“三天前”“终于”等词语,体会法布尔捉纺织娘的不易和捉到纺织娘后的喜悦。)

  4.品读“放鸭时捉甲虫”。师:他是怎么捉到这只甲虫的?

  (抓住“扑过去、捉住、包上”等

  动词,体会法布尔捉虫子时动作的熟练,感受他对昆虫的喜爱。)

  师:这又是一只什么样的甲虫?出示“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体会。)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重点词

  语、句子进行品析,是阅读的基本技能。对于进入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品词析句不能只停留在“读懂了什么”上,要能够围绕阅读的主旨,联系全文以及相关的词语进行赏析,读出“为什么要这么写”。

  5.体会“典型事例”的作用。

  师:那么作者是怎么让我们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与痴迷的呢?快速浏览第2-10自然段,你有什么发现?

  (生说。)

  师:是的,要突出人物特点,就得通过具体而又典型的事例来表现。正因如此,课文的字里行间都表现出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出示并朗读: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三、由“题”知人

  1.师:只有着迷、热爱,就能在科学的道路上有所收获吗?他的衣袋里除了“热爱”,你觉得还有什么?默读体会,再讲一讲。

  (课件出示: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师:父亲是怎么责骂他的?

  (指名读父亲的话:你这可恶的小傻瓜,我叫你去放鸭子,你倒好,只顾自己玩,捡这些没用的玩意儿!快给我扔了!)

  师:可是父亲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课件出示: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捡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师:母亲又是怎么批评他的呢?(指名读母亲的话:捡石子干什么?撑破了裤兜!老是捉虫子,不叫你的小手中毒才怪呢!)

  2.生齐读: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师:你从这一句中读出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法布尔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爱好,对梦想执著追求,坚持到底。师板书:执著追求。)

  3.师:是的,法布尔凭着自己的仔细观察和悉心研究,几十年如一日地进行研究和创作,终于完成了一部科学性、文学性兼备的十卷巨著——《昆虫记》。此时,法布尔的故事一定让你想起一些成语、名言、警句,谁来说一说?(生说。)

  设计意图:“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语文知识的积累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如果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效果自然不好。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创设语言情境,提供运用机会,提高语言积累的效果。

  四、解“题”之妙

  再次出示法布尔塑像:后人为了纪念法布尔,在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来,好像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昆虫。现在你读懂了这位雕塑家的意图了吗?(生说。)

  设计意图:课题的妙处与雕塑家设计的妙处是一致的。很显然,如果一下子让学生回答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课题好在哪里时,学生不一定能说清楚。而让学生先猜猜雕塑家这一创新设计的意图,学生不仅参与性高,而且比较容易读懂其中的原因。这样,整个教学紧紧围绕课题展开,浑然一体,层层深入,实现了从理解含义到领悟写法的升华。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

  装满昆虫的衣袋 篇12

  抓住“真实”,捕捉“真实”——《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片断

  江苏省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 高子阳 邮政编码:215300 e-mail:

  《装满昆虫的衣袋》(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中有这么一些内容:

  “你这可恶的小傻瓜!”法布尔一回到家,父亲就怒气冲冲地责骂他,“我叫你去放鸭子,你倒好,只顾自己玩,拣这些没用的玩意儿!快给我扔了!”……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同学们在学习这一内容上与老师有了下面的对话:

  生:法布尔的父母不好。

  师:为什么?

  生:法布尔有种爱好,父母应该支持才是。

  师:是的,现在好多父母都特别重视孩子兴趣的培养,我们班好多学生不喜欢乐器,父母还想尽一切办法让女子去学。法布尔的父母真的不可思议。我也这样想。

  生:看来法布尔的父母所做的真的不对。

  师:真的不对吗?

  生:(挠挠头)小昆虫有的很脏,有的有毒,看来他的父母是爱孩子的。

  师:是的,法布尔其实是爱自己的孩子。我相信你们的父母也不会让你们随便玩这些小昆虫的。

  生:法布尔的父母难道不能想一些办法让孩子爱昆虫吗?

  师:我想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生读第一自然段:1823年12月20日,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出生在法国南部一个名叫圣·莱昂的小村子里。村子里小溪纵横,花草丛生,附近丛林中鸟栖虫居,各种可爱的小动物跑来跑去。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生1:我明白了,他生在农村,父母肯定认识的字少,不懂得这是孩子的兴趣。

  生2:法布尔的父母让他放鸭子,其实是想让家庭富有,只顾玩丢了鸭子也不好。

  生3:他父母责骂他,其实是骂他只顾玩,忘记做真正的事。他们不可能知道法布尔玩小虫子也能玩出名堂。

  师:我想应该是这样。其实你们可以买买《昆虫记》来看,读一读他的书,在书中你也会发现法布尔的家并不富有,从课文中也可以看出。法布尔初中就没有读完。在这种情况下,他的父母怎么可能帮助他呢?

  师:我是这样猜想的,法布尔在这里写上的父母,其实也是告诉天下有文化的父母一定要重视着孩子的兴趣。你们认为我的这一猜想合理吗?

  (学生点着头齐答合理)

  生:高老师,你说法布尔恨不恨他的父母?

  师:我想先问一问同学们,你们的父母对你们严厉的请举手。

  (全班同学都举起了小手。因为我说的是严厉,不是打骂,同学们思考来思考去,感觉到自己的父母对自己都很严厉)

  师:那你们恨不恨自己的父母?

  (同学们齐声说“不恨!”事实上,每个同学在父母严厉训斥的那一刻都有着恨的心理,也许说不服的心理更明白一些,当然除极少数学生外大部分学生肯定不会把恨久地留在心里,但被训斥的事应该说在孩子的头脑中还会留有一定的印象。所以,我认为法布尔写着自己童年的事,写上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严厉训斥,不是对父母的恨,而是一种真实记录。在学生回答到这里,我应该把他们引到真实上来)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看得出同学们非常理解法布尔的父母,当然由此也会理解你的父母的严厉。我读这篇文章,其实也反复思考着法布尔的父母,最终我认为这是法布尔的“真实写法”,这样我们读起来,才能感觉到法布尔的成功是真实的,不是欺骗你们的。由此,我又想到了我们的习作。有好多同学说自己没有什么可写的,学习这篇文章中的这一点,我想大家一定会有着自己的思考。

  生1:我要真实记录着我父母对我的每一次严厉。

  生2:我爸爸打过我,但我并没有改,还是犯,结果还是打我,把这些事真实记录下来是不是非常有意思的文章?

  师:肯定是非常有意思的文章。

  生3:我们每天发生的事都是真实的,把我们真实记下来,就不怕老师布置的日记了。

  师:日记其实就是这样写的。我们的每一篇文章也都是这样写的。其实你们看到的世界名著也都是这样写的。

  …………

  [反思]

  《装满昆虫的衣袋》的教学重点肯定不在这里,但笔者认为,这决不是节外生枝,决不是无意义的生成,更不是为了生成而生成。这篇文章给予学生的东西是十分清楚的,那是让学生认识这位世界著名的科学家,认识他那种痴迷的精神,具体学习作者介绍那法布尔痴迷的场景,还有一些美丽的词与句子,这一切我也做了。我为什么在课堂上还要与学生进行着这般对话?这与我的思考有关。因为这一阶段我的头脑中时刻想着父母教育问题,但对课文中的这件事有着不理解的地方,我与身边的老师探讨这件事,慢慢地才理清思路。当然,我也有一种预感,学生在课堂上肯定不会放过这一点,所以就有了上面的对话。也许我的理解有偏差,也许我们之间的对话不是特别的自然,特别的精彩,也许把学生引到用“真实”来习作有些牵强,但从学生的反映看,他们是有一些理解,从每位学生的对话投入来看,这种理解显得尤为珍贵,这就是我与学生应该共同感谢这篇文章给予的另外一种收获。

  装满昆虫的衣袋 篇13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一篇童趣十足的叙事性文章,文章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一件是法布尔很小的时候就因为好奇去抓一只会唱歌的虫子,结果迟回家,引发了父母的一场虚惊;一件是法布尔八九岁时去放鸭子,他利用这个时机在池塘边的草丛里观察,采集了许多昆虫,但父母却不能理解他。通读全文,既可以从通俗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到小法布尔对昆虫的兴趣和喜爱,又可以透过语言文字的本身得到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熏陶。

  因此,在学习这样有情有趣的文章时,教者应该引领学生把握好文章的基本格调和根本思想。一是需要建构与文本作者对话的空间,并期待通过与作者的对话,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走进作者眼中的伟大科学家法布尔;二是需要营造师生与语言文字本身对话的氛围,做到在文本中走个来回,既要和法布尔一同体验捉虫的快乐与兴奋,又要从法布尔的身上得到更多的关于成长的启示;三是需要形成有效、实在的师生对话的场景,需要师生在这些特定的、未知的场景中碰撞、交锋、展示。

  [教学目标、教、学法]“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而实现这一内化过程的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复述、背诵。”事实上,高年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已经能通过阅读来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已经能够借助阅读搜集处理文本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正确的审美体验。(《课程标准》语)再结合文本自身的特点,本课在教学时拟以朗读为突破口,在朗读中识字写字(读正确),在朗读中感受、理解(读流利),在朗读中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读出感情)。

  为此,可以将教学目标简化为: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课文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里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小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有了明确集中的教学目标,无论是教师的引导,无论是学生的探究,都应该依据文本的语言材料,都应该依据文本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活动。全课在教学中,力求通过形式丰富、个性纷呈的朗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这样的教学,可以分成三个步骤进行:

  (1)读正确——走近法布尔;

  (2)读流利——走进法布尔;

  (3)读出感情——走出法布尔。

  整篇课文的教学可分成两个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读正确——走近法布尔;

  第二课时,读流利——走进法布尔,读出感情——走出法布尔。

  [教学流程]: 一、读正确——走近法布尔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2、交流识字情况,部分生字指导书写。

  3、展示读书情况,组织读书交流、比赛。[如果说,文本是一个个鲜活的文字符号构成,那么,实施正确地朗读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口,运用准确的语音、停顿和语调,把这些鲜活的文字符号转换成现实的有声语言,从而完成书面符号的“语言化”。通过朗读,一方面,需要朗读者具有相当的识字量并能熟练地借助拼音和语言环境主动识字,快速扫除生字障碍,同时养成集中注意、专心致志的优良品质;另一方面,朗读者需要快速进行意义组合,需要了解每个字的意思,并在最快时间内,将线形排列的单个文字,按照词、词组、意群等语义单元进行意义组合,直至将文字符号组合成语句。这既是对文字符号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又是具有真正意义的“连字成词、连词成句”的实际操作;这既是学生接触语言本身很重要的心智活动过程,又是在语言实践中进行扎扎实实的字、词、句的基本训练过程。]

  二、读流利——走进法布尔

  1、静读文本,引导质疑。重点讨论两个问题。①法布尔的衣袋里为什么装满了昆虫?②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目?

  2、浏览文本,组织交流。①着迷————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②迷恋————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③痴迷————这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3、精读文本,揭开“迷”底。重要语句提示:“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三天前————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我叫你去放鸭子,你倒好,只顾自己玩,捡这些没用的玩意儿!快给我扔了!”“捡石子干什么?撑破了裤兜!老是捉小虫子,不叫你的小手中毒才怪呢!”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4、延伸文本,拓展阅读。①关于法布尔;②关于《昆虫记》。[小语专家高万同老师说:“流利地朗读课文,既是一种内隐的、润物细无声的语言习得过程,又是学生吸钠与发展语言,并形成良好语感的重要途径”。我以为,流利地朗读课文可以理解为三重境界:一是要借助流利地朗读使自我成为作者的代言人为作者代言,做到“使其言皆若出自吾之口”;二是要通过朗读,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三是要充分感受文本的语言信息,做到口诵心维,一面是文本的丰富内涵对自身的熏陶感染,一面是以自己的全部经验对课文做出独特的多元的反映。就《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而言,我们期望通过流利地朗读课文,既让学生感受到小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迷恋和痴迷,又让学生与小法布尔一起沉浸在昆虫的世界,沉浸在美好的童年之中;既要引领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与情智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体验,又要使学生在语文的实践中有所感悟思考,得到思想启迪。而这既是对学生理解文本难点、重点的合理分散,又是借助阅读实践,对文本重难点的突破。]

  三、读出感情——走出法布尔

  1、品读,(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语段);

  2、赏读,(法布尔坚强、勇敢的语段);

  3、创造读,(在文本的诵读中,读出属于自己的影子,即对科学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感情朗读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境界。它不仅仅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体验、理解与品味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得到情操与健康的审美情趣,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借助品读、赏读、创造性的朗读,试图为学生建构一个使心灵共鸣的感情场,并期望在学生对文本产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基础上,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对语言材料进行艺术性地再创造。实践证明,当文本的语言材料真正进入学生的精神领域,真正与自己的已知经验相融合,就可以达到心领神会的境地。而自己朗读出的语句也就能真正打动自己,感染他人,在自然与不自然间,学生的情感世界就会升华,就会在内心深处升腾起一种创造的激情与冲动,就会从自己的角度将文本的形式美、音韵美、形象美和意韵美给表现出来。语文教学的真谛应该如此,我以为。]

  装满昆虫的衣袋 篇14

  一、说教材(教材简析)

  1.本篇教材主要通过法布尔捉纺织娘和小甲虫这两件事讲述了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正是法布尔的这种对昆虫的痴迷和对昆虫研究的执着引领他走进了科学的殿堂。

  2.本篇教材的重难点为:抓住重点章节第二段,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从阅读课文中受到感染,从小养成爱科学、爱自然的志趣。

  二、说教学理念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的核心精神是以人为本,语文课标也倡导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我的整个课堂教学就是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

  2.凸显本学段目标。

  本篇教材是五年级上册教材,课标对这一学段的要求是把握课文内容,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所以我的整个教学过程就是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进行,使我的课堂教学有目标、有方向,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以读为主,组织阅读课堂教学。

  一位著名教育家这样说:“阅读课,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课标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节课教学我着力体现一个“读”字,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充分读书感悟,理解文章字面的意思,更了解文章的深层内涵。

  三 、 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理念,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

  1.抓住重点章节(第二段),关键词句,指导学生精读感悟,真正读懂课文,用心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由着迷到迷恋再到痴迷的这种执着的精神。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我依据学段要求,教材特点,确定这样的目标,简单、明确,重点突出,抓住关键性的问题解决一两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学有所得。)

  四、 说教学过程。

  课标提出,阅读课应加强整合,为此我采用版块教学,体现整体性。

  (一)第一版块:扣题导入,整体感知。

  1.抓住课题,发问:这篇课文写了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导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我这样安排,激发学生兴趣,形成阅读期待,以饱满的热情进入新课的学习,同时训练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二)第二版块:抓住重点章节、关键词句,精读感悟,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和执着。(这是我教学的重点工程)

  1.引导学生根据要求轻声自读自悟:哪儿可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画出关键的词句,可以多读几遍,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唤起生活体验,用心读,读进去,看看你能有哪些收获,能得到哪些启迪,可以把思考的要点写在课文的旁边。

  (应注意的是,这里应给学生充分时间让学生能真正潜下心来,走进文本中去,与作者与文本对话,真正体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自能阅读。)

  2.汇报交流,指导点拨。

  指导学生汇报交流,分享学习成果,在此基础之上,发现学生理解不到位,教师即使指导点拨,引领学生走向文本的本质内涵。

  (1)出示:

  “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妈妈一看,儿子的手里拿着一只全身翠绿、触角细长的纺织娘。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他,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

  ①问:在法布尔的眼中这是一只怎样的纺织娘呢?

  指导学生抓住“全身翠绿、触角细长”体会法布尔眼里美丽的纺织娘;抓住“三天前、经常、不知是谁”等词句体会法布尔很早就留意这只纺织娘了,已经找了它很久了;抓住“终于”体会法布尔抓住纺织娘时的喜悦的心情。

  ②问:什么样的人能被称为歌唱家?法布尔称谁为歌唱家?你有什么感想?引导学生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③此时,法布尔捉到了这只梦寐以求的纺织娘,心情怎样?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2)出示:

  “嗬,真漂亮!”

  ①问:这个“嗬”字里包含了什么?引导学生说一说法布尔在发现小甲虫时的心情。

  ②读一读。

  (3)出示:

  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①问:从这段中,你能看出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小宝贝、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好好欣赏”等词句他会法布尔对这只小甲虫的珍爱。

  ②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进一步:你的小宝贝是什么?你怎么去珍爱它?指导学生说一说。

  ③法布尔把什么当成自己的小宝贝?你觉得法布尔怎样?你来读一读。

  (4)出示:

  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①问:法布尔为什么而难过?从“放”字中可以看出什么?

  ②读一读。

  (5)进一步:就是这样也没能改变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你觉得他怎样?

  引导学生感悟法布尔对昆虫观察、探究的执着精神。

  (6)法布尔最终成为著名的昆虫学家,对昆虫进行了40年的研究,又花了30年写下了传世名著《昆虫记》。你觉得法布尔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法布尔的几十年如一日的执着研究探索的精神。

  (7)再进一步:此时,你想对法布尔说些什么?引导学生把外在的东西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用真情表真意。让学生通过自由读、范读、齐读、背诵等各种形式把课文读得声情并茂,淋漓尽致,进一步感受法布尔之所以能够成为著名的昆虫学家是因为法布尔从小对昆虫的痴迷,及他的几十年如一日对昆虫研究的“法布尔精神”。

  (这部分是我教学的重中之重,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让每一个学生对文本都有个性化的解读,享受学习的快乐,接着是汇报交流,学生年龄、生活积累不足,理解起来有难度,我就抓住重点词句,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学生充分展示的基础上,给予必要的指导点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内涵,感受法布尔对小虫子的痴迷,最后我引导学生尽情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用真情表真意,把课文读好,让文本的精美的语言文字和法布尔的可爱、执着的形象深深烙在学生的心灵上,获得思想启迪,形成语文素养。)

  (三)第三版块:赏读全文,回归整体。

  学生可读自己喜欢的内容,也可快速浏览全文。

  (让学生从散状的学习状态回归整体)

  (四)第四版块: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叶圣陶说过:“课文只是个例子。”从叶老的话中我得到启迪,学习语文就是要在举好一的情况下,能够得以反三。有位教育家还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针对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引导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

  1.了解法布尔对昆虫痴迷的小故事。

  2.读法布尔的名著《昆虫记》。可以选择其中的一段讲给大家听。

  最后,说说板书设计:

  着迷

  装满昆虫的衣袋 迷恋

  痴迷

  (我的板书设计简洁美观,力求文路、教路、学路三者统一。)

  装满昆虫的衣袋 篇15

  预设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在阅读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领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3、学习描写昆虫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与周围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1、有关昆虫的谜语。

  2、法布尔图象的投影片。

  3、描写蝴蝶的一首短诗。

  课程实施过程:

  课前游戏:

  猜几个关于昆虫的谜语。

  一、导入新课:

  1、刚才的游戏中,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对昆虫的了解还真不少!在上一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来自法国的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他就是——法布尔。

  2、(投影示法布尔图)

  瞧,这就是法布尔!你觉得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他的衣袋高高地鼓起)

  3、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15课《装满昆虫的衣袋》。

  (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1、打开课本,从课文中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到了法布尔的衣袋?

  知道这鼓鼓的衣袋里放着的是什么吗?

  从这儿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板书:着迷迷恋痴迷)

  2、法布尔是一个痴迷于昆虫的人,写人离不开写事,默读全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几件事反映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1)法布尔终于找到了\\\"歌唱家\\\"纺织娘;

  (2)法布尔放鸭子后经常去观察昆虫,虽遭父母责骂,依然痴迷于昆虫。

  3、小组学习:

  投影学习要求:

  a、自由读2-10自然段,划出让你感觉到法布尔对昆虫痴迷的句子;

  b、把你划出的句子读给组内同学听,并说说你划出它的理由,听一听别人对你的朗读评价;

  c、有其他的感受也可相互交流。

  4、集体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没用的玩意儿”指什么?为什么加引号?

  5、过渡:法布尔就是这样一生痴迷于昆虫的研究,他专心地观察、探究昆虫,常常忘了周围的世界.父母的责骂也丝毫不能阻止他对昆虫的迷恋.凭着这种痴迷的、契而不舍的精神,他走进了科的殿堂,成为了一位世界著名的有影响的昆虫学家!

  齐读第11自然段。

  6、再次投影示法布尔图,同时出示句式:

  看着法布尔鼓鼓的衣袋,我仿佛看到他。

  现在请你想想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

  7、你从法布尔身上懂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四、迁移训练:

  1、其实,只要你用心观察,昆虫是很可爱的,它们的外形就很有特点。

  找出课文中描写昆虫的句子,读一读。

  2、老师学了这篇课文后,也情不自禁地写了几句,想看看吗?

  投影:像指挥棒一样灵活的触角,

  像鲜花一样斑斓的翅膀,

  像晨曦一样轻盈的体态。

  你翩翩飞舞着,

  美丽了人们的视线……

  能看得出写的是什么吗?

  3、课外,我们也观察了昆虫,也想来写几句吗?

  用一段话描写一种昆虫的外形。

  4、交流。

  五、课后作业:

  1、继续观察昆虫的生活,完成一篇观察日记。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昆虫记》读一读。

  设计理念:

  1、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阅读是学生带有个性的学习活动,每个学生由于其个人经历与知识阅历的不同,面对相同的文字,产生的内心体验不尽相同。课在尊重学生独特感受的基础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文本的对话,使他们在总体把握文本的内容,定下与文本对话的情感基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2、教会学生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语文课,我只教会学生阅读与思考。”在一次次的形式多样读中,引导学生去领悟文字中间蕴藏的情感,思考文字背后的意义。从而获得更多的内心体验,更完整、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自己的思考所得。

  3、感悟与“训练”并重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力求把“感悟”与“训练”巧妙地融为一体,通过说话、引导、朗读、想象、写作等训练,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使语言形式的掌握与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相互交*,有机结合,放飞学生的灵性!

  装满昆虫的衣袋 篇16

  紧扣情感主线,实施组块教学

  ――《装满昆虫的衣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执教:金坛洮西中心小学 高国华

  设计理念:

  1,落实主体地位,尊重多元解读.在课堂中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和发现的操作平台.学习过程中,以教材为依托,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2,重视方法引导,培养读书习惯.合理组织组块教学,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与提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整合三维目标,提高学生素养.本节课注意把三维目标融合为一个整体,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关注语言的感悟与训练,运用与发展,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走向运用,走向生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合理组织组块教学,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文本内容进行有效地整合与提炼,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内核,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3,在阅读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领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品析关键词,把握情线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2,同学们,平时在你的衣袋里,你都装些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但是法布尔的衣袋里却装满了昆虫,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法布尔对于昆虫 .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当作引导:可以是课文中的,也可以是课外积累的.

  相机板书:着迷―迷恋―痴迷

  3,看来同学们第一节课学习得很认真,也有许多的收获.那么,你们认为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完全一样的吗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快速的浏览课文,联系三个词语前后的内容,好好想一想.(学生自由交流)

  4,教师小结并引导:三个词语写出了法布尔对昆虫的兴趣日渐浓厚,迷恋昆虫的程度越来越深,致使他最终在昆虫学的领域作有了卓越的成就.

  二,教学第一板块(2―3自然段):感受着迷

  导入: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中,跟随着法布尔去田野里捉纺织娘吧!

  1,自读课文(2―3自然段),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体会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2,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进行交流.

  相机出示句子,教师适当点拨:

  ▲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1)这个时候,法布尔的心情是怎样的 (激动,兴奋等)

  (2)练习感情朗读,读出他说话时的心情.

  ▲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

  (1)自读这句话,从终于这个词语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如获至宝,期待以久,如愿以偿).

  (2)引出课文三天前,法布尔……不知是谁在唱歌.练习感情朗读.

  3,在读课文的时候,每一个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抓住了不同的词语或句子来体会法布尔的着迷.老师在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也画出了三个表示时间的词语:一天傍晚,三天前,现在 .你们能将这三个词语连起来,概括地说一说这部分的内容吗

  4,学生自由表达,师适当评价.(看来你已经真正读懂了课文,而且被法布尔的故事深深吸引;说得很完整,从你的言语中,我们感受到你对法布尔的敬佩)

  5,小结方法:同学们,在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中,为了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我们先是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然后通过交流与朗读来摩人物的心情,体会人物的感情,最后,老师引导大家抓住三个表示时间的词语来概括了这一部分的内容,大家学得很扎实也很轻松.

  三,教学第二板块(4―9自然段):体会迷恋

  1,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老师想先让同学们学着老师的样子,在读课文的时候试着提炼出几个能概括这部分的内容的词语,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刚才老师用三个表示时间的词来概括内容,其实还可以从事情发展,人物动作或者是感情变化等方面进行提炼.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4―9小节),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并用自己的话说内容,教师适当评价.

  4,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出示投影:高兴极了,甜滋滋,难过极了,刚才有同学交流到了这几个词,老师也将它们摘录了下来,你们发现这三个词语都是写了法布尔的 (学生自由交流:法布尔的感情变化)

  5,那么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了法布尔高兴的,甜滋滋的,难过的心情的 请同学们用心地去读一读课文,在感受深的地方写下自己的感想.

  教师相机出示投影,带领学生一起品味语句:

  (1)嗬,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

  ▲此时法布尔的心情是怎样的 (惊喜)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 (嗬,真漂亮!比蓝天还要蓝)

  ▲练习感情朗读.

  (2)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对小甲虫的珍爱,小心翼翼)哪些词最能体现出来 (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语:放进,包上,装进,好好欣赏)

  ▲练习朗读,读出法布尔的心情.

  (3)夕阳西下,法布尔赶着鸭子,满载而归,心里甜滋滋的.

  ▲你有过满载而归的时候吗 (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经历,体会法布当时的心情)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最能体现法布尔难过的词语有哪些 (刷刷地,很不情愿地)他为什么会难过极了 (父母的责骂)

  (5)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父母责骂的语句.(教师扮演法布尔,并做出难过的表情;学生扮演父母读出责骂的语气)

  (6)练习整体朗读(4―9自然段),体会法布尔心情的变化.(教师评价:你的朗读打动了我,相信也会打动所有的同学;你俨然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中,把自己当成了法布尔.)

  四,教学第三板块(10自然段):想象痴迷

  父母的责备与不理解,无疑是对法布尔最沉重的打击,小小的法布尔伤心透了,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阻止他对昆虫的研究,反而使他对昆虫更加的痴迷.

  2,自读课文第10自然段,哪些词语写出了他的痴迷

  3,练习感情朗读课文.

  4,在以后的日子里,尽管父母反对,一次又一次地遭到责骂,但是法布尔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对昆虫的世界更加的痴迷.

  5,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捡起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围绕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续写一个小故事.

  6,学生自由表达.师适当作出评价.

  五,小结全文,畅谈启发,升华感情

  1,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热爱与痴迷,这种对事业的不懈追求,把法布尔引进入科学的殿堂.终于,举世闻名的巨著《昆虫记》在他手中诞生了,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的贡献.

  2,学习了这篇课文,从法布尔的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学生自由交流)后人把法布尔这种对昆虫的痴迷,对事业的执着精神称作法布尔精神,同学们的交流让老师倍感欣慰,相信法布尔精神会在你们的身上延续,不久的将来会诞生更多的法布尔.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装满昆虫的衣袋(优选16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装满昆虫的衣袋(优选16篇)《嫦娥奔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优选14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小桥流水人家》课堂实录与点评(优选16篇)《少年王冕》教案(优选15篇)所见教学设计(优选14篇),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0 作文录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424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