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 > 实用文档 > 教学教案 > 详情页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优选12篇)

作者:admin2023-03-11 20:09:01

  导读:《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优选12篇)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篇1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248 《放飞蜻蜓|苏教版》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优选12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优选12篇)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篇1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248

  《放飞蜻蜓|苏教版》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1、 在读文的基础上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明白道理。

  2、 学习多种途径收集、处理资料。

  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蜻蜓的习性、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

  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配套光盘

  教学时间:3课时(包括课堂练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 时

  一 扣题引发,理清脉络。

  1、 启发猜想:出示课题,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2、 导入: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的。不过,这个和小朋友们说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你们想了解陶行知先生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经过吗?快读读课文吧!

  3、 初读,理清脉络:

  (1) 第一遍读,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2) 第二遍读,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弄清词语意思。

  (3) 第三遍读,根据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让学生填上恰当的词,弄清文脉。

  二简析首尾,聚焦“放飞”

  1、 指名读第一段,了解大意,想象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2、 读第三段(11自然段)

  (1) 从“纷纷”一词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飞蜻蜓

  (2) 从“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遍,体会孩子们的心情。

  3、 激起悬念。

  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呢?(在“放飞”下加重点号)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指导写字

  1、 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再次认读。

  2、 学生找出简单的,可以自己写好的字:舌、蝇、蚊、饿、构描红、记忆字型。

  3、 教师范写:陶、慈、抢(强调左边不是“仓”)、复,抓住重点笔画进行提示。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回顾,问题导入

  1、 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2、 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回顾上节课的提问: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

  二 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1、 学生自由读二、三段,想一想: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

  2、 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形成自己的理由。

  3、 教师组织课堂讨论:联系前后文说明自己放的理由,关键点:

  (1) 陶行知的语气:“慈爱的”、“商量的”(尊重孩子,耐心、民主,孩子们容易接受他的教育)

  (2) 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的对话内容:蜻蜓吃什么?尾巴有什么作用?眼睛的结构。(了解蜻蜓的特点,认识到它是益虫,应该保护)

  提问: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什么了解?(学生读议)

  (3) 孩子们的回答内容和神态。(“入神”说明陶行知先生的话太吸引人了)

  4、 练习分角色朗读。

  (1) 同座间练习,再次体会人物的心理。

  (2) 指名演读,集体评议。

  5、 启发小结。

  师: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谈了蜻蜓后,会自觉自愿、非常乐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呢?请结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对理由作一个小结。

  学生小结。(教师点评)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本课更多相关资料:

  搜索时,“文章标题”“所有大类”“所有小类”这几项无需选择,直接输入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就行!

  (搜索引擎在首页左侧)

  返回5ykj首页>>>>>>www.zwlu.com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篇2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

  (徐博)老师课题实验课《放飞蜻蜓》的综合评议记录

  1、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教师扎实、朴实的教学风格。在教学过程中能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

  2、组织学生进行有效自学,要求提得明确,分层次落实,指向课后练习的重点目标。注重朗读、讨论、圈画、讨论多种形式的结合,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教师巡视指导。

  3、词语理解得法,能紧扣课文语言,有些通过表演来体会,学生感觉有趣而且印象深刻。

  4、教师课前能精心制作蜻蜓标本,帮助学生形象地建构蜻蜓的特点,使学生对蜻蜓了解得更清楚,认识更深刻。并且在课前教师能搜集资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课本以外的有关蜻蜓的知识,使学生的学习得到空间上的延伸。

  5、开展创造性的朗读,补充提示语朗读,理解语句,分析结构,使朗读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

  6、建议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科学化、板块性的设计,使教学思路更清晰。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篇3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

  课文《放飞蜻蜓》这一课是一篇记事文章,是按“捉蜻蜓——识蜻蜓——放蜻蜓”的顺序来写的。课文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蜻蜓有关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蔡老师的这堂公开课中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点:

  一、块状教学凸现

  在课堂中,能清晰地感受到教学设计中的“识蜻蜓——识陶行知”这两大板块的存在,师生的多层次对话也是在这一基础上展开的。

  二、文本解读精致

  蔡老师对让学生了解蜻蜓知识这一教学设计中,能从图片入手,层层深入,并将课外资料适时补充,让学生对蜻蜓的了解由肤浅走向深刻。

  商讨:1、课后作业能否增加一项:为蜻蜓做一张动物名片。

  2、板书“陶行知”的位置应调整,不要与课题对齐。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篇4

  《放飞蜻蜓》是小学语文国标本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讲述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通过人物具体明白的对话,推进故事的发展,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从中了解有关科学知识,受到教育,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代的谆谆教导。是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的好教材。根据新课标对中年段孩子的要求以及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词语,了解他们的含义。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培养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其中目标1、2是教学的重点,目标3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蜻蜓的资料,为上课做好准备。

  我预设用2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我安排三个环节,

  首先我直接板题,让学生读完课题根据课题质疑。

  第二个环节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完成1、标好自然段2、画出文中到生字的词语3、把课文读通顺读熟练。在检查自读情况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生们自己评价点评,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指导学生读准确这些字的读音:前鼻音“贞、蚊”后鼻音“舌、蝇、抢”,调整的tiao,露水的lu。

  在学生扫清阅读障碍后,用质疑讨论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的方法理解课文中的词语,知道课文讲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简单介绍陶行知)见到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事。

  第三个环节,最后学生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的习字册

  2、读课文

  下面我着重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本课时我将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安排复习回顾、探究自悟、拓展延伸三个环节以期达到让学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培养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的目标。

  第一个环节复习回顾

  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2、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接着进入第二个环节探究自悟

  课文的2-10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我以“在陶行知和小朋友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相机板书陶行知)这一问题为切入点进入文本的学习,我将用充足的时间安排学生自读课文,圈圈画画,找出相关语句进行交流。我这样预设教学过程

  第一步、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课文,边读边思考,并画出相关内容.

  第二步、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第三步、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指名交流

  第四步、评议,补充完善

  第五步、请学生完整地,有条理地叙述蜻蜓的相关知识:相机板书:食物、尾巴、眼睛

  第六步、教师总结

  第七步、感悟朗读

  1、学生自读

  2、指名读

  3、学生互相评议(人物的不同语气应该是怎样的)

  4、学生在评议的基础上练读

  5、感情朗读(读出人物不同的的语气)

  第八、课文的第十一自然段写在陶行知的开导下,孩子们放飞蜻蜓。我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这部分,我这样预设教学过程。

  1、让学生自读这一段,对文本有更深的了解。

  2、自读,感悟:你读懂了什么?

  3、讨论交流(理解孩子们放飞蜻蜓时的迫切心情)

  4、引导学生用欣喜、赞叹的语气读好这一段。

  5、自读感悟陶行知是个怎样的人?(在书上找出有关的词句)

  6、讨论陶行知是个怎样的人。

  7、教师归纳总结:陶行知是一个慈爱,有学问,尊重学生,懂得教育方法的大教育家

  第九步、学生再读全文,加深感悟。

  第十步、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

  第三个环节拓展延伸

  陶行知先生说: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这个说法对吗?找找有关资料验证一下。(组织学生结合问题查找资料,展开交流。)

  板书 放飞蜻蜓(陶行知)

  (人类的朋友)食物尾巴眼睛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篇5

  语文课是紧密联系生活这个大课堂的,在这一堂课中我幸运地获得了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捡着了这一只死了的美丽的大蜻蜓,若是活的我还肯定没这个机会了。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喜爱动物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源于对小动物的热爱,发自内心愿意接近、*近文本,学生的情感在一见到蜻蜓的刹那间已流淌出来了,他们抑制不住这份心中的激动,在一边听着老师的介绍内容,一边已慢慢踱步安静地朝前围拢过来。看清了蜻蜓的全身,同学们一个个都张开了大嘴,都感受着自己此刻对蜻蜓不一样的心境,亲眼看到蜻蜓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能保持平衡、调整方向的尾巴一节节的,又细又长。他们看着都忍不住亲手摸一摸蜻蜓那像花边一样的膜状的翅膀。用手扇动翅膀飞舞,看着这一只仿佛活了的大蜻蜓,同学们都不禁想起了“蜻蜓点水款款飞”的美丽情景。感受着蜻蜓的美丽身影,同学们学习课文热情高涨,读书感情把握较好,挖掘人物内心的思潮更深刻……这一切都得感谢这只大蜻蜓的到来。

  《放飞蜻蜓》一文,这些虽普通但无比可爱的字眼饱含情感,不仅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实践,更是真情的流露、灵性的涌动。学生用心倾诉,是心灵深处真正的独白。

  纵观全文,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作为一名教师,要设法去调动他们的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寓教于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不是负担,而是享受,从而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对资料的合理运用,了解有关蜻蜓的有关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同学维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保护和谆谆教导。

  教学重点:

  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知识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认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同学维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保护和谆谆教导。

  教学难点:

  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知识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走近蜻蜓

  1.借助教材,走近蜻蜓

  ⑴(出示蜻蜓休息图片)同学们看,多么可爱的蜻蜓呀!(出示课后练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从陶行知和小朋友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请同学们打开书,在课文中找一找。)

  ⑵吃食

  (同学发言)你了解了蜻蜓的吃食。(板书:吃食)俺们一起来读一读书中的语句。(注意“孑孓”的读音)

  小结:从蜻蜓的吃食,俺们可以发现蜻蜓是益虫,是俺们的朋友,所以要放飞蜻蜓。

  ⑶尾巴

  ①(同学发言)(板书:尾巴)关于蜻蜓的尾巴,课文还向俺们介绍了什么?(同学发言, 3、4人)(点击出示课件)请你把课文中描写尾巴的语句读一读。(指名2人读)

  ②(点击出示课件)陶行知说:“据说,在它——(同学读)。”这个说法正确吗?陶行知先生用了个“据说”,这标明他也不是很有掌握,只是听说而已。究竟是怎么回事?谁查找了资料?请你为大家作介绍。(同学发言)

  “蜻蜓吃尾巴” 原来是这么回事。(点击出示课件——“蜻蜓交配时,由于需要,会咬自身的尾巴,看起来像“吃”尾巴,其实并没有吃掉。” 俺们一起来读一读。(同学齐读)同学们像老师这样把这句话补充在旁边好吗?

  同学摘写资料(提醒写姿)。

  在今后的学习中,俺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将自身搜集的资料或读书的体会写在书的旁边,这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习惯。

  ③现在谁能完整地为大家介绍蜻蜓尾巴的特点呢?(指名介绍,齐读——看课件)

  ⑷眼睛

  (同学发言)蜻蜓的眼睛十分特别。(板书:眼睛)

  老师边引读课文边出示课件:它的眼睛很大(点击出示:大眼睛)结构很复杂,是由(引读)——不计其数的小眼睛构成的,(点击出示:无数小眼睛)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俺们一起把描写蜻蜓眼睛的语句读一读。(齐读)

  2. 活用资料,走近蜻蜓

  ⑴示范批注。

  关于蜻蜓,同学们手中还有一份资料,大家都读过了吧?你能借助资料把蜻蜓介绍得更加具体吗?比方说俺们可以选择一个方面来作补充。(展示课本吃食局部)同学们请看,课文介绍了蜻蜓吃苍蝇、蚊子、孑孓,但没讲吃多少,资料上是怎样说的,(指名读)俺们可以把它补充在旁边,一起来读一读。

  (示范补充吃食)一只蜻蜓一小时能吃20只苍蝇或840只蚊子,蜻蜓的幼虫在水中也能消灭孑孓等害虫。

  大家不忙写,老师补充了吃食方面,请你们按这样的方法补充其他方面,好吗?

  ⑵合作批注。

  下面俺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先讨论确定补写哪方面的内容,(点击出示:1.确定补写内容;);然后认真仔细地阅读资料,划出要补写的相关语句(点击出示:2.读、划相关语句;);大家一起商讨你划出的资料是否恰当,再补写在课文中相应的位置(点击出示:3.补写资料;);最后小组内练说并确定一名发言人(点击出示:4. 确定发言人。)

  同学补充,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指导同学从各个方面介绍;提示:你不但找得准确,而且字也写得很漂亮)。

  ⑶合作效果展示(注意错别字的纠正,病句的指导,语言表达的训练;面向全体同学)。

  俺们先来补充蜻蜓的尾巴,哪个小组先发言?同学展示、交流。

  (注意:①指导以“俺们这一小组——”介绍;②口头语言的训练。)

  ①蜻蜓点水(人们经常看到蜻蜓点水,实际上这是蜻蜓妈妈在生儿育女。雌蜻蜓在产卵时,单独在水面上飞行,然后一次次不时地把尾巴插入水中,产下一些卵,立即又飞起来。这样连续产卵的动作,好像蜻蜓在不时地点水。)

  相机出现:蜻蜓点水图片。

  ——评:“蜻蜓点水”这样一个简单的现象原来蕴含着如此丰富的知识,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啊! 齐读。

  同学介绍完后询问:你们小组还有人要补充吗? 其他小组还有补充的吗?——(集中介绍完一个方面再介绍另一个方面。)

  ②俺们再来看看蜻蜓的眼睛

  (有一对异常发达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一只大复眼由1万多只小眼组成。——(出示无数小眼的课件)评:多么独特的一双眼睛啊!

  在疾飞中,能正确清楚地看到9米开外,处于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局部,还能看见在千米以外飞行的同类。

  ——小结:正是这样一双敏锐的大眼睛,使蜻蜓荣获“捕虫能手”的称号。

  关于眼睛,还有要补充的吗?

  过渡:除了蜻蜓的吃食、尾巴、眼睛,你还想补充介绍点什么?

  ③身体细长,胸部反面有两对膜状的翅,休息时翅展开,平放两侧。——你读书很仔细,补充了翅膀的特点,你能用自身的话,把它说得更生动一点吗?(同学说)你真不简单,不但补充了丰富的内容,还把它变成了自身的知识。

  ④口内生着一对坚硬有力的紫色大鄂,脑袋可任意优美转动。

  ——评:这是它捕获飞虫的有利条件。

  ⑤蜻蜓是昆虫世界中最出色的“飞行家”。在作急促的冲刺飞行中,每秒的速度可达40米左右;还可以连续飞行一小时不着陆。——评:奥运冠军刘翔跨越110米栏用了12秒91,蜻蜓每秒飞行40米,110米只需要两秒多钟,你看,比奥运冠军还快上好几倍,真是当之无愧的“飞行家”!)

  3.创设情境,在言语交际中走近蜻蜓。

  ⑴同学们介绍了这么多蜻蜓的知识,老师也感到受益匪浅,也喜爱上蜻蜓了。(出示捕获蜻蜓图)瞧,这位同学也很喜爱蜻蜓,他在干什么呢?(用网兜捉蜻蜓)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⑵交际训练。(注意教师角色的转换)

  现在老师就是这位同学捕获蜻蜓的同学,你想对俺说什么?

  (为什么说蜻蜓是益虫?)俺知道蜻蜓是益虫,可俺并不想伤害它,俺只是想观察观察它。这眼睛可真大呀,和俺们人的眼睛有什么不一样吗?

  这尾巴又细又长,有什么作用?

  蜻蜓身上还有什么秘密?你们能告诉俺吗?

  蜻蜓能消灭这么多的害虫,可真厉害呀!不过,俺并不想伤害它,只是想仔细地看看它长得什么样子。 蜻蜓身上还有哪些秘密,你能告诉俺吗?

  过渡:蜻蜓是“飞行家”,是“捕虫能手”,是俺们的朋友……小朋友们入神地听着陶行知先生的话。

  二、走近陶行知

  1.课文中陶行知先生是怎样劝说小朋友们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划出描写陶先生神态、动作的词语,再读一读,体会体会,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同学读、划,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讨论,朗读体悟。

  “慈祥地抚摸”“拉着小朋友们坐在田埂上”——从这里你看出了陶先生的什么?请你再读一读,体会体会。(指名2、3人读)

  “高高举起” ——为什么要高高举起?(举得高,小朋友们才干看得清。)多么关心小朋友啊,处处为小朋友着想。俺们一起把这一句读一读。

  “小心地翻过去”——你读出了什么?是的,他要求小朋友们放飞蜻蜓,他自身也十分保护蜻蜓。大家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用商量的口吻”“还给”——陶行知先生没有居高临下,他非常民主,把放飞的决定权交给小朋友们,让他们放得心甘情愿。你能把这种语气读好吗?请你试一试。(指名2人读)俺们一起来读。

  3.拓展引申。

  陶行知先生(出示头像课件)就是这样一位尊重小朋友、热爱生命、提倡民主的大教育家,从他的一些名言中俺们可以更为真切地了解他。

  出示名言,配乐朗诵

  捧着一颗心来,(大家一起读)不带半根草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他人是这样赞扬他的,

  出示:万世师表(宋庆龄先生颂扬他为“万世师表”)

  永久不死(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题词“永久不死”)

  4.关于陶行知的故事还有很多,关于蜻蜓,关于有益昆虫的话题也有很多,这些都有待于俺们小朋友课后去搜集,去了解。(出示要求)同学们一起读。(课外延伸:读名言,讲故事,走近陶行知;查资料,做笔记,介绍有益昆虫。)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篇7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35

  《放飞蜻蜓》教学思路

  设计说明:

  课文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富有启迪意义。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逐渐深入探究。

  2.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导向深入探究。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陶先生的神情、动作、说话的口吻等,感受陶先生和蔼可亲、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闪光点,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之情,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写了一群儿童,充满了童趣,教学时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在创设的意境中去感受情、体味趣,于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

  [简要教学思路]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启发猜想

  1.“头上两只大眼睛,身体细长轻又轻,张着翅膀空中飞,专捉害虫有本领。”请同学们猜一种昆虫。板书:蜻蜓

  2.同学们喜欢蜻蜓吗?有一群小朋友也很喜欢蜻蜓,有一天,他们捉到了一只蜻蜓,可最后,他们却把它给放了。把板书补充完整。

  3.读了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要提出来?

  4.学生质疑。

  二、自学课文,理请脉络。

  三、简析首尾,聚焦“放飞”

  1.这些孩子捉到了几只蜻蜓?

  2.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把它放飞了?

  3.陶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

  4.如果你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掉吗?为什么?

  四、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1.组织课堂讨论

  ① 陶先生看到一群孩子捉蜻蜓,有没有马上叫他们放了?为什么没有马上让孩子们把蜻蜓放了?如果马上叫他们放了蜻蜓,孩子们会怎么想?怎么做?他们会放吗?

  ② 讨论上面的问题,可以联系教过的第18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把爸爸和陶先生作一下比较,同样是要让别人放掉某样东西,谈谈两人的做法相同吗?

  ③ 最后孩子们为什么会乐意放飞蜻蜓呢?主要是以下几点:

  a、陶先生谈话的态度和蔼可亲,方法巧妙。

  ⑴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开始谈话,显得亲切、平易近人。

  结合理解“慈爱”。

  ⑵谈话不是从指责捉蜻蜓开始的,而是从问翠贞蜻蜓吃什么开始,不会引起孩子们心理上的抵触情绪,反而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

  从“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问题,可以看出,由于陶先生态度和蔼,方法巧妙,孩子们已经把他当作了自己的朋友。

  结合理解“七嘴八舌”

  b、陶先生不摆架子,尊重孩子

  ⑴动作:“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

  ⑵表扬翠贞:“还是翠贞说得对。”

  ⑶征求意见:“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c、陶先生学问大,懂的东西多,谈的是孩子们不了解的知识,新道理,听起来新鲜又有趣。

  重点学习第10自然段

  合作讨论,蜻蜓的尾巴、眼睛分别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知识,如:蜻蜓的尾巴点水,实际上是蜻蜓妈妈在生儿育女;蜻蜓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在疾飞中,能正确清晰地看到9米开外,处于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部分,还能看见在千米以外飞行的同类。

  “孩子们入神地听着”的神态。

  结合理解“入神”。为什么“入神”?

  d、陶先生富有耐心、讲究民主。

  ⑴陶行知最后没有由自己直接放飞蜻蜓,而是把蜻蜓还给了翠贞。

  ⑵还蜻蜓时,“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

  结合理解:“商量的口吻”

  表演:以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

  2. 小结

  ①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先生谈了蜻蜓之后,会自觉自愿、非常乐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掉呢?

  ②看到蜻蜓展开翅膀向空中飞去,此时,孩子们会怎么想?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作业设计:

  1、画一幅蜻蜓图

  2、写一段话,关于蜻蜓的样子

  3、写一句保护蜻蜓的宣传语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本课更多相关资料:

  搜索时,“文章标题”“所有大类”“所有小类”这几项无需选择,直接输入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就行!

  (搜索引擎在首页左侧)

  返回5ykj首页>>>>>>www.zwlu.com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篇8

  《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双语小学 马 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3、研读文本,以读促写,能模仿课文的写法来介绍一种小动物。

  教学重点: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并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

  教学难点:研读文本,以读促写,能模仿课文的写法来介绍一种小动物。

  教学准备:蜻蜓眼睛、尾巴、翅膀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回顾文本。

  1、(投影出示)慈 爱抚摸 商量

  七嘴八舌 入 神 放飞

  结构复杂 保持平衡 掌握方向

  (1)指名读。

  (2)集体读。

  2、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轻声读一读第一行词语,你能发现什么呢?第二行词语、第三行词语又会让你想到课文中的谁?(指名回答)

  过渡:课文讲述的就是陶行知先生和孩子们一起放飞蜻蜓的故事。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走近我们的好朋友——蜻蜓。

  (相机板书:好朋友)

  二、自主阅读,互动交流。

  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7——10节,从陶先生和小朋友的对话中,你对蜻蜓又有了哪些了解?

  2、生自主阅读。

  3、组织交流。

  (1)阳光下,它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

  (2)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

  (3)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4、指导朗读。

  三、感悟写法,迁移练习。

  1、(投影出示)

  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

  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1、默读比较,发现课文中描写蜻蜓尾巴和眼睛的两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1)指名回答。

  (2)小结:描写蜻蜓眼睛和尾巴,都是先写样子,再写作用。

  3、过渡:蜻蜓被称为“除害飞行家”,这和它有一对神奇的翅膀是分不开的。

  (投影出示蜻蜓翅膀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翅膀的外形。

  (1)观察图片,指名交流。

  (2)师结合资料介绍蜻蜓翅膀的作用。

  (3)迁移练习:(课堂小练笔)

  学习课文的写法,介绍蜻蜓的翅膀。

  (4)组织交流,进行评议。

  四、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过渡:在陶先生的启发下,孩子们放飞了手中的蜻蜓。重新获得自由的小蜻蜓在空中尽情享受大自然的乐趣。如果你就是这只蜻蜓,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1、(投影出示)童心留言:如果你就是蜻蜓,你想对人们说:

  (相机板书:)保护动物

  2 、再读课题,放飞蜻蜓,放飞的仅仅是蜻蜓吗?放飞的是真情,是爱心,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珍爱。让我们用心去呼唤:保护动物 珍爱生命

  五、课后实践

  观察身边的小动物,学习课文的写法来介绍一种小动物。

  板书设计:

  19 放 飞 蜻 蜓

  好朋友

  保护动物 珍爱生命

  【课堂实录】

  19 放飞蜻蜓

  双语小学 马 玲

  一、复习词语,回顾文本。

  1、(投影出示)

  慈爱 抚摸 商量

  七嘴八舌 入神 放飞

  结构复杂 保持平衡 掌握方向

  (1)指名读,强调读音注意点。

  (2)集体读。

  2、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轻声读一读第一行词语,你发现什么呢?第二行词语、第三行词语又会让你想到课文中的谁?

  生:第一行词语让我想到了课文中的陶行知先生。

  生:第二行词语让我想到了课文中的小朋友们。

  生;第三行词语让我想到了蜻蜓

  师:课文讲述的就是陶行知先生和孩子们一起放飞蜻蜓的故事。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走近我们的好朋友——蜻蜓。

  (相机板书:好朋友)

  二、自主阅读,互动交流。

  1、提出读书要求。

  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7——10自然段,想一想,从陶先生和小朋友的对话中,你对蜻蜓又有了哪些了解?

  (生自主阅读课文,师深入指导。)

  2、师:把你的收获先和同桌进行交流。(生同桌交流)

  3、组织集体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收获和大家分享。

  生:我知道蜻蜓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师:(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蜻蜓的眼睛。你看到一双怎样的眼睛呢?

  生:它的眼睛很大。师:是呀,大约占了头的一半。

  生:眼睛里有很多小亮点。师:原来蜻蜓的一只眼睛里面就有许多只小眼睛,所以说它的眼睛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

  师:这么奇特的眼睛本领可大啦!它能——生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师:老师发现,这句话的末尾用了一个省略号,这是让同学们来补充的。谁来为我们补充介绍蜻蜓眼睛的作用。

  生:它的眼睛能看到九米开外处于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部分。

  生:蜻蜓的眼睛能看到千米之外飞行的同类。

  ……

  师:蜻蜓的眼睛这么奇特,谁能把这句话读好,表现出蜻蜓眼睛的特点。(指导感情朗读)

  师:继续交流,你对蜻蜓还有哪些了解?

  生:我知道蜻蜓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

  师(出示图片)蜻蜓的尾巴是什么样的?

  生:一节节的,又细又长。

  师:谁能通过读让大家看到这样的尾巴。

  生:读(突出“一节节”“ 又细又长”)

  师:读书就应该这样,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蜻蜓的尾巴又有怎样的作用呢?

  生:保持平衡,调整方向。

  师:蜻蜓的尾巴在飞行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可书上却说蜻蜓在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掉一截,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

  生(议论纷纷,说法不一)

  :师:为什么我们不能得出肯定的答案呢?

  生:因为这句话前面有一个“据说”。

  师:“据说”是什么意思,能去掉吗?

  生:据说就是听别人说,在课文中不能去掉,去掉意思就不一样了。

  生:陶先生是听别人说的,他自己也不敢肯定,所以要加上“据说”。

  师:陶行知先生就是这样一个求真求实的人。看来,准确用词很重要。那么,这种说法究竟是否正确呢?老师查了资料,蜻蜓并没有吃尾巴,而是由于生殖的需要,会咬自己的尾巴。

  师:继续交流。

  生:我知道阳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

  师:“一闪一闪”让你想到了什么?

  生;想到了星星、钻石、金子……

  师:蜻蜓的眼睛在阳光下就像星星、钻石一样闪亮,多美丽呀!谁能通过读让老师看到这样美丽的眼睛。(指名练读)

  师:“一撅一撅”用手做一做这个动作,瞧,小蜻蜓多可爱呀1你能把你对它的喜爱表现出来吗?(指名练读)

  师:用上“一闪一闪” “一撅一撅”这样的词语,小蜻蜓显得格外可爱与活泼。同学们在说话时,也可以用上这样的词语:如小鸭走路一扭一扭的,青蛙的肚皮(生接说)一鼓一鼓的这样语句会更生动。

  师:谁还有自己的收获?

  生:蜻蜓的尾巴会点水。

  师:谁给大家说一说,蜻蜓真的是在点水吗?

  生:蜻蜓点水其实是蜻蜓在产卵。

  ……

  三、感悟写法,迁移练习。

  1、(投影出示)

  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

  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师:再读一读这两句话,你会发现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生:都是先写样子再写作用。

  生:都写出了样子的奇特和作用大。

  师:孩子们,蜻蜓是昆虫世界最出色的“飞行家”,它不光有神奇的眼睛和翅膀,还有一对了不起的翅膀,。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蜻蜓的翅膀。

  (出示图片)先观察翅膀的样子。

  生:蜻蜓的翅膀是透明的。

  生:蜻蜓的翅膀很薄很薄,

  生:蜻蜓有两对翅膀,对称。

  生:蜻蜓的翅膀上有一些黑色的点。

  ……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那么,它的翅膀有什么作用呢?请大家结合老师发给大家的资料来谈一谈。

  生;蜻蜓的翅膀能连续飞行一个小时。

  生:翅膀上黑色的部分是翅痣,有了它蜻蜓在飞行时,翅膀不会被折断。

  ……

  师:请同学们模仿课文中描写蜻蜓尾巴和眼睛的句子,写一写蜻蜓的翅膀。

  (生动笔写话。)

  师:谁愿意读一读你写的片段。

  (组织交流,进行评议。)

  四、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师:(过渡)看起来普普通通的蜻蜓却如此神奇,孩子们听得都入神了。(引读最后一节)

  (投影出示)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

  师:“口吻”可以换成什么词?

  生:口气。

  师:谁来用商量的口气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评价。

  师:孩子们纷纷说:

  生接: 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

  师:翠贞张开小手将蜻蜓往上一送,

  生接:蜻蜓展开翅膀向空中飞去。

  师:(出示图片,音乐响起)在陶先生的启发下,孩子们放飞了手中的蜻蜓。重新获得自由的小蜻蜓在空中尽情享受大自然的乐趣。如果你就是这只蜻蜓,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投影出示)童心留言:如果你就是蜻蜓,你想对人们说:

  生:谢谢你们让我重新回到大自然。

  生;我们是你们人类的好朋友,请不要再捕捉我们了。

  生;希望你们能和我们友好相处。

  生:保护我们,不要再伤害我们。

  ……

  师;你们道出了所有动物的心声。(相机板书:)保护动物

  师:(音乐响起)再读课题,放飞蜻蜓,孩子们,放飞的仅仅是蜻蜓吗?放飞的是真情,是爱心,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让我们用心去呼唤:保护动物 珍爱生命(投影出示)

  五、课后实践。

  观察身边的小动物,学习课文的写法来介绍一种小动物。

  板书设计:

  19 放飞蜻蜓

  好朋友

  保护动物 珍爱生命

  【教学反思】

  每一节课都是学生成长历程中不可重复的经历,作为教师应努力让学生在每节课上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拿到课题后,我反复思考:这节课,我要教给学生什么?学生又能获得什么?

  《放飞蜻蜓》一文讲述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学生凭借自主阅读完全能掌握关于蜻蜓的知识,并不需要教师花费过多时间去分析、讲解。因此,在课堂上,如果仅仅围绕教材分析教材,无疑是在浪费时间,教学显然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反复研读文本,结合文本的特点,遵循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为本节课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并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3、研读文本,以读促写,能模仿课文的写法来介绍一种小动物。

  围绕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我努力淡化自己,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扎扎实实地引领学生走近文本,感悟文本,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读为主线,以读促悟。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始终坚持“读为主线”。课堂上,尽量减少教师的讲解,大量时间用来让学生自主阅读。通过个别读,集体读,比较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引领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课文语言文字的精妙。紧扣文本,抓住课文中关键词句,如:“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 “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阳光下,它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让学生反复阅读,从“一闪一闪” “一撅一撅”“一节节”“又细又长”“结构复杂”等词语中感受到蜻蜓的活泼、可爱与神奇,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从内心喜欢上蜻蜓。在这种情感基础上,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自然会增强。

  二、感悟写法,读写结合。

  语文课应摒弃追求表面热闹的课堂形式,去除“泛语文”“非语文”的教学内容,踏踏实实地引导学生进行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训练。学生学习课文不仅应感知课文“写什么”,还应感悟“怎么写”,从而发挥教材在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引领作用。

  解读文本过程中,课文中描写蜻蜓尾巴和眼睛的句子引起了我的注意。三年级学生作文刚刚起步,教材无疑是引导学生习作的最佳范文。因此,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反复读品味课文中的重要词句,感悟其遣词造句的方式,并设计了相应的小练笔。由于有章可循,学生完成情况令人比较满意。由此看来,读写结合确实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阅读教学不应拒绝“写”。

  当然,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对于课堂各个环节的处理都没能做到尽善尽美,尤其对于课堂生成的东西不能及时把握,教学机智明显不足,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学习,多磨练。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篇9

  对于陶行知先生,做老师的我们并不陌生,他的教育思想之精髓——“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提得多么精彩,朴素浅显,通俗易懂。先生的一些经典论述我们还大多能出口成诵,什么《人有两个宝》《小孩不小歌》等等学生们也是会背的。特别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一至理格言,则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放飞蜻蜓》这一课就是叙述了陶行知和小朋友之间的一个小故事。

  对于这课的教学重难点,很多教学用书大多是将“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作为重难点。可是我并不赞同这个观点。尽管教参上有这样的建议,尽管在本单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等是训练重点,但我细读课文后仍觉得将这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并不妥。

  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1、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为什么要确定这样的重难点?我以为还要从课文中来说。课文讲的是陶先生发现一群孩子在捉蜻蜓,他没有呵斥,没有批评,而是因势利导,跟学生讲起了蜻蜓的有关知识,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放飞了蜻蜓。陶先生的教育艺术由此可见一斑。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先生的音容笑貌,学生抓住有关语句就能体会先生的为人,教学时为何要放弃这样的一个认识先生、走进先生的良好契机呢?

  至于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我以为并不难,学生只要读读课文就能说出来,但仅限于了解还远远不够,学会整合书本资源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才是重难点。

  在课上,我跟孩子们一同探究着,感悟着先生的亲切的态度,启发引导的巧妙。学生们喜欢上了这位离他们原先较遥远的先生。可亲可敬的陶先生就这样走进了学生们心间。我也在努力学习着先生,当他们在读课文准备介绍蜻蜓时,我在学生的座位间穿梭着,倾听着,启发着,点拨着。课上,学生们眉飞色舞地介绍着蜻蜓,那些数字,那些小故事在他们的唇间动情地倾吐着,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经大多掌握了。

  临下课时,我问孩子们学完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谈了许多,有说关于蜻蜓的,有说关于先生的,有说要保护动物的等等,看来他们的收获还真不少。我建议他们课后再去找一找关于陶先生的资料,相信他们一定会更好地了解先生,从先生教育学生的一个个小故事中得到启发。而我,则从这节课中更好地明白了:“小孩并不小!谁若说小孩小,他比小孩还要小!”他们关于蜻蜓的知识其实并不比我们做老师的少!

  走进新课程,我们为师者首先应是一个善于学习者,向书本学习,更新理念;向学生学习,做平等中的首席;向同行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陶先生身上我又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启发与诱导!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篇10

  教材解读

  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爱护益虫的道理,是富有启迪意义的好教材。孩子们放飞的是蜻蜓,其实也是在放飞童稚,放飞爱心,放飞希望。

  设计理念

  1、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渐次深入探究。

  2、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根据标题“放飞蜻蜓”的特殊性,启发学生由此出发,提出自己的猜想,相机亮出故事结构“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进而兼顾首尾,聚集“放飞”,导向深入探究,使教学不致平板化。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学中尽量注意陶先生关爱儿童、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等闪光点,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情绪,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写了一群儿童,充满了童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在创设的意境中去感受情、体味趣,于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从陶行知先生的言行举止中体会其独特的教育方式,他是如何让孩子们懂得这个道理,志愿放飞蜻蜓的,感悟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

  1、了解陶行知的其人其事;

  2、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特点、习性等);

  3、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这篇文章短小且非常容易理解,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极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在这课的教学设计中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以趣激学,以情系说。 以情导趣意境呈趣趣例生趣 ※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在一个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对色彩鲜艳夺目、活动的东西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蜻蜓飞舞的画面导入课题,不仅激起学生对美丽蜻蜓的喜欢,而且由此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感情进入下面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将对后面的教学产生了铺路搭桥的效用。

  ※以趣为径,乐中学习。 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我以为并不难,学生只要读读课文就能说出来。我打算采取以趣导读;以读入境的方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观察讨论蜻蜓的特点后适当地插入一段“蜻蜓的自白”,这是我自己的一段录音,轻柔动听的声音配上精彩的课件制作,一只活灵活现、唯妙唯肖的小蜻蜓就仿佛在面前晃动!学生的情绪也会渐渐高涨起来,这种以趣为径,乐中学习的方式可以产生一种奇妙的效果。教学重点1也就轻而易举的解决了。 过度:教学重点2从陶行知先生的言行举止中体会其独特的教育方式,感悟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课文讲的是陶先生发现一群孩子在捉蜻蜓,他没有呵斥,没有批评,而是因势利导,跟学生讲起了蜻蜓的有关知识,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放飞了蜻蜓。陶先生的教育艺术由此可见一斑。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先生的音容笑貌,我以“引导学生认识陶先生”为主线,指导学生朗读、感悟并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慈爱”“小心”“商量”等体会先生关爱学生、循循善诱、讲究民主的精神作风的为人。 ※意境呈趣,以趣促情。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应当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现代教学论认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建构的辨正统一。“入境始与亲”,让学生转换角色,自己深入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自己去体验,去感受。在学完整篇课文以后,我又安排了一组图片欣赏,目的是引导学生想象:重回蓝天的小蜻蜓会说什么呢?并自由表达:你们有什么想对小蜻蜓说的吗?目的为了开启心智的思考,创设一个激情、智慧、灵感、生成的语文课堂。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篇11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52

  设计问题,认识事物——《放飞蜻蜓》教学思考

  作者:佚名

  应该说这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案例,是生活即课堂的案例。对于我们老师的成长来说,这是篇非常有启发性的案例,这一课可以让我们懂得陶行知的教学方式及教学理念。对于学生来说,生活中有许多东西看似是简单的,其实里面的知识可多了,如果只是简单地玩一玩,等于是丧失许多学习机会。现在各门学科都在讲究探究性学习,其实这一课也是探究性的案例。

  读这一课,我们可以发现这篇文章有多个问题出现,认识这些问题,明白这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其实就是交给孩子一把探究性学习的金钥匙。

  这个教学故事其实是从陶行知从村里走出来,看到孩子在捉蜻蜓谈起的:

  问题一:“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学生的答案,学生一下子可以读到。吃虫子,吃露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孩子的答案是开放的,这些答案到底哪个正确?陶行知在孩子们回答之后,给了学生更明确的答案。

  问题二: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简单的,当然这是第一个问题的思想提升。孩子初步理解了,肯定会有明确的认识。所以第七自然段开头就说“孩子们点点头。”

  问题三: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这又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从第一问题来看,学生答案这么多,这个问题肯定也难以回答,孩子只能假设。所以就出现了直接观察性的答案——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一种猜测性答案——尾巴是掌握飞行方向的。在学生不知之时陶行知向孩子介绍了蜻蜓的尾巴,非常有趣,孩子们读这个答题也会感受到原来蜻蜓的尾巴真的值得研究。

  问题四:关于蜻蜓的头部,其实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虽然这个问题没有提出,陶先生沿着尾巴的作用直接谈起,实质上却是一个重要问题。把其放在一起,更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蜻蜓。

  问题五:“把它放了,好不好?”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成了文章的结局,这个问题的出现,肯定是在最后,放是有理由的,放是学生真正明白以后才能做的事。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将起到“纲领”之作用,提起这个“纲领”,前面所有的问题会接二连三的出现,并且得以解决之后,才能高兴地放飞蜻蜓。

  研究上面这五个问题,其实给学生一个很大的启示,那就是平时生活的许多事都可以研究,怎么研究?设计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只要设计几个问题,或者发现到一些问题,将其逐步解决了,就是适应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一课抓住这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可以让学生收获到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理念。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本课更多相关资料:

  搜索时,“文章标题”“所有大类”“所有小类”这几项无需选择,直接输入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就行!

  (搜索引擎在首页左侧)

  返回5ykj首页>>>>>>www.zwlu.com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篇12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学会保护蜻蜓。

  学习重点:

  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加深感悟文中重点句

  课前准备:

  课前组内帮对检查学案5、6完成情况

  学习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标,重、难点。

  二、课内检查预习

  1、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课文,生词都会读了吗?下面小组内帮对互相检查,随即纠正,错的改正过来,一会找同学读一读。看哪个组完成的、最快。

  2、同学们把生词都会读了,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吗?下面小组内分工读,读错的及时纠正,再读一读,读对为止。检查读。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老师一会儿检查。

  3、质疑解疑:

  (1)小组内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2)、通过预习,同学们可能还有不明白的地方,下面小组内交流一下,解决不了的小组长进行汇总,一会儿提出来。

  (3)、小组长汇报。(抄到黑板上)

  (4)、小组间解疑。解决不了的,老师引导读书,思考、解疑,或在精读时解决。

  4、精读感悟,感情朗读: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6、7、8、9、10自然段,思考蜻蜓是怎样的蜻蜓?读后谈一谈,随即指导朗读,对蜻蜓有哪些了解?相机指导课后第四题。(1)、分自然段读课文。(找5个同学读)师在读中随机指导,读到位。

  (2)、全体练习读。每个同学都像刚才老师指导那些同学一样练习读一读。看哪组读得最认真

  5、听写生词,帮对检查,错了改3遍

  6、指导朗读分角色,自己练习

  7、指导课后第四题,从陶行知和小朋友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

  三、分配下节课展示任务。

  1、组搜集有关蜻蜓的资料。

  2、组搜集有关动物与人之间感人的故事。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优选12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优选12篇)《在金色的沙滩上》(优选11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实录(优选15篇)《荷花》练习题(优选12篇)《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份(优选14篇),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0 作文录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424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