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 > 实用文档 > 教学教案 > 详情页

朱德的扁担(优选13篇)

作者:admin2023-03-04 14:44:01

  导读:朱德的扁担(优选13篇) 朱德的扁担 篇1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及以下词语:出产、扁担。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感受朱德同志和战士同甘共苦的...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朱德的扁担(优选13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朱德的扁担(优选13篇)

  朱德的扁担 篇1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及以下词语:出产、扁担。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感受朱德同志和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识字、朗读课文。

  2.难点:了解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准备:

  朱德同志像、扁担图片或实物、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对关怀人民的革命领袖毛主席产生了敬爱之情,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老一辈领导人。

  2.课件或图片出示朱德像。认识“朱德”这两个字。

  你们知识他是谁吗?

  板书朱德。说说这两个字怎么记。

  简介朱德。

  3.这篇课文讲的是关于朱德的什么事呢?

  板书:的扁担请你们读一下课题。

  4.课件或图片出示扁担图,也可出示实物。认识“扁担”这两个字。

  这就是扁担,谁知道用它可以干什么?

  “扁担”这两个字怎么记。

  [课题中“朱德”“扁担”两个词里的四个字都是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其中有三个字是要求会写的字。利用图片,随着出示课题分散识字。这样字不离词,音、形、义紧密结合,学生识记生字的效果好。]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

  要求:(1)圈出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遇到不懂的词句和问题作记号。

  2.小组学生互读、互查、互教生字读音,互相解疑。

  教师巡视,了解生字认读情况。

  3.集体认读生字词。

  课件出示生字词:井冈山同志一支队伍不远

  生产草鞋打仗

  (1)小老师教读生字词。

  要求:先读词中的生字,再读词。

  (2)开火车认读。

  [生字放在词语中认读,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手势告诉老师,这课有几个自然段。

  2.请三名同学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看谁能读正确。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这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先评读,再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朱德和大家一起挑粮。战士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后来朱德在扁担上写了“朱德记”三个字,大家就不好意思藏他的扁担了。]

  4.学生质疑,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

  (1)什么是“斗笠”?

  (2)“会师”“朱德记”“不料”是什么意思?

  (3)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不藏了?

  5.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采用不同方式解疑。

  (1)利用实物、图片、插图解决以下问题:

  ①出示贴有“斗笠”词语的斗笠实物或课件。

  一起读读这个词。

  这就是斗笠,是用竹篾夹油纸或竹叶等制成的。用来遮阳光和雨。

  ②出示总司令带着一支队伍在井冈山和毛主席会师的图片或课件。

  你们看,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了井冈山和毛主席的队伍会合了,书上用的是什么词。(会师)

  “会师”就是指几支独立行动的部队在战地会合。

  ③让学生看书上插图。

  “朱德记”三个字写在哪儿呢?(扁担上)

  “记”在这里表示标志、符号。

  在扁担上写“朱德记”表示这根扁担是谁的呢?(朱德的)

  (2)引导学生带着质疑3读课文,找有关的句子,初步了解战士为什么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的原因。

  ①让学生带着质疑3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②让学生读有关的句子,说说战士藏扁担和后来又不藏的原因。

  (因为战士心疼朱德,所以要藏他的扁担。后来大家敬爱他,不再藏他的扁担。)

  板书:心疼敬爱

  (四)研读、感悟、理解战士为什么心疼朱德。

  1.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哪些地方让战士心疼,找出相关的词句。

  2.小组交流。结合自己找的词句,谈看法,互相补充。

  3.集体交流。

  学生先读找出相应的句子,然后抓住重点词,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看法,教师相机指导。

  重点研读以下句子。随学生发言投影以下句子,随机在重点词下面点点。

  (1)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是敌人。

  从“不远”这个词看出敌人离井冈山很近,是要进犯井冈山。朱德到山下挑粮会遇到危险。

  (2)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①想想“五六十里”是多远,要走多长时间。(天不亮出发,开黑才能回来。)

  ②陡峭的高山,你有什么感觉?(难爬、累、喘不过来气。)

  想想朱德还要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走这样难走的路就更难更累了。

  ③指导朗读:评读、赛读。

  谁能把挑着粮爬这样的山,来回走五六十里那种艰难的感觉读出来。

  (3)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晚上,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①朱德穿着草鞋,肩上担的满满的一担粮食,走那么难走那么长的山路,实在让人心疼。

  ②朱德白天挑粮,晚上还不能休息,而且不是一个夜晚,是整夜整夜地研究打仗,他太累了,太辛苦了。

  ③想想朱德最需要的是什么?(休息)

  ④让学生进入角色。

  如果你是红军战士,你会对朱德同志说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练读,小组交流读、个人展示读。

  5.教师小结:战士们看朱德同志天不亮就出发和大家一起去挑粮,天黑了才回来,晚上还要研究工作,实在太累了,大家怕累坏了他,就劝他不要去挑粮,可他还是坚持跟战士一起去挑粮,战士们看着心疼,就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了。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

  上节课我们通过读书、讨论,知道了战士心疼朱德,所以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大家想,朱德找不到扁担,没办法去挑粮,就可以多休息一会儿。

  (二)研读读课文,感悟理解。

  这节课,我们再认真读书,找找大家因为什么敬爱朱德同志,而不藏他的扁担。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请你们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找找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找到答案的。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体研讨。教师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悟理解。

  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看法。

  (1)课件出示句子: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①朱德为了不让大家再藏他的扁担,就在扁担上写了“朱德记”三个字。

  ②从“不料”这个词看出朱德这样做是大家没想到的。从这句话能看出战士藏扁担是挡不住他和大家一起挑粮,共度难关的决心。

  (2)课件出示句子: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①大家被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所以越发敬爱朱德同志。

  ②从“越发”这个词看出大家更加敬爱朱德了。

  ③大家对朱德产生了敬爱之情,所以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④再联系上文,想想大家都敬爱他什么?

  (勇敢、不怕危险和战士同甘共苦等)

  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

  (三)总结谈话。

  读了《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战士心疼朱德而藏他的扁担。当大家看到“朱德记”三个字,被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而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朱德的扁担》是朱德同志以身作则、艰苦奋斗的象征。在1958年已是72岁高龄的朱德同志还亲临十三陵水库劳动,和大家一起挑土筑坝。

  (四)拓展。

  关于朱德同志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请你们课后收集有关他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五)指导书写。

  1.让学生读、描字帖中的字,找出难写的字。

  2.小组研究书写方法。

  3.教师课件演示指导。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收集有关朱德或其他革命先辈的故事、名言。

  朱德的扁担 篇2

  主备人

  集备教师:

  学科

  语文

  课题:13朱德的扁担

  课型:新授

  知识点

  学情分析

  知识点:初步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学情分析: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学生只有在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会认15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按笔顺规则书写8个字。

  目标定位

  1.会认15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2、自主积累词语。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教学程序

  关注点修改补充

  一、激趣引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谜语,想猜一猜吗?请听:生在树上,落在肩上,干活躺下,休息靠墙。(这是扁担。)出示投影,板书:扁担。现在我国的农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岖,还有很多东西如水、粮等需要用扁担来挑。在科技不发达的古时候,更是离不开肩挑手提。说起扁担,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2.板书课题:13.朱德的扁担

  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相机简要介绍朱德及课文背景。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将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在有疑问的地方画上问号。

  2.听课文朗读录音,通过听,你认识了哪些字,记住了哪些字?

  3.把这篇课文读给同桌听,和同桌一起讨论识记生字,解决疑问,标出自然段。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互听互评,纠正字音。

  三、集中识字。

  1.在本课中,你找出了哪些生字?根据学生回答,贴出生字卡片.2.这一课的生字这么多,你能记住吗?有什么好办法?

  3.将生字按难易分类,把容易识记的字卡拿出来指名认读。

  (担战士军令井冈山粮食)

  (指出“担”是个多音字,本课读dàn担子、扁担,还有一个读音是什么?(dān担心)。指导学生读好后鼻音:令粮)

  4.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记住形声字:粮禁坪浩荡

  5.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同桌互读,小老师带读,指名读

  四、巩固练习。

  1.游戏:识字大餐。

  将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老师念出本课生字,学生指相对应的生字卡片,看谁指得又快又准确。指得快又对的为优胜。

  2.再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你能把课文准确地读出来吗?指名朗读课文,集体纠正发音。

  五、作业设计。

  将本课的生字和课文读给家人听。

  关注点、修改补充

  巩固与拓展训练: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ēnɡchǎntónɡzhìhuìshīquànshuōzhūhónɡhónɡjūnɡōnɡjībìdìnɡshǒuhòurìjì

  三、连线。

  穿粮食监守敌人

  戴山路粉碎部队

  挑草鞋储备根据地

  走斗笠带领粮食

  教学反思

  朱德的扁担 篇3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悟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朱德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2、引导感悟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三、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有关朱德的资料或故事、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熟读课文,了解两军会师的背景,学习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齐读课题

  2、检查生字词

  二、讲读课文

  (一)讲读第二自然段

  1、了解战士们挑粮的原因

  过渡:当时井冈山上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

  (出示朱德挑粮图)师述:(朱德挑粮上坳,粮食绝对可靠。

  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朱德是在什么情况下去挑粮的呢?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第二自

  然段。(出示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

  2)指名交流

  a因为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所以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粮。

  b为了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

  (点红:足够的粮食)师问:足够的粮食是指 生:很多很多的粮食。师补充:对了,必须要有充足的粮食。

  3)齐读这两句话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2、品味艰辛

  过渡:战士们从井冈山上到茅坪去挑粮食,茅坪是井冈山北面一个很远的地方,到那么远的地方去挑粮,是为了避开敌人。从井冈山到茅坪的这段路程,书上是怎么描写的呢?请一个小朋友来读一读。

  1)指名读

  2)(出示山图)师述:请小朋友们来看图,井冈山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主要山峰海拔都在千米以上,山高林密,地势险峻。一般的人是很难走上去的。可以想象战士们从井冈山到茅坪去挑粮容易吗?(生:不容易)

  你从哪些词中体会到不容易?

  a生:我从“五六十里”体会到不容易。(点红:五六十里)

  师:“五六十里”有多远,你们知道吗?(师:不知道,老师告诉你们相当于从江都到扬州一来一回,他们挑粮要用一整天的时间,一般天蒙蒙亮就下山,一直要挑到天黑,可以说是路途遥远。)

  b生:我从“山高路陡”体会到不容易。(点红:山高路陡)

  师:什么是“山高路陡”?(生:山很高,路很陡,直上直下,还很窄,非常难走。)

  3)指导朗读

  师:你能读好这句话吗?自己试一试。

  a生自由练读 b指名读(读出挑粮的艰辛) c齐读

  4)师引读:挑粮虽然路途遥远,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粮, 生齐读:大家都争着去。

  (二)讲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

  1、(出示朱德图)师:你们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你看到的朱德是什么样子的?请一个小朋友来说一说。

  2、指名说(头上 脖子上 挽着袖子)

  3、师:书上是怎么描写的?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去找一找相关的句子。

  4、指名说

  (出示句子: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1)体会“满满”

  a师: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好这句话?再请一个小朋友读,老师听出来了,你强调了“满满”这个词,你从“满满”当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粮食多。粮食重。朱德力气大。挑得很吃力。

  b师:女生一起来读一读,注意读好这个词。(女生齐读)

  2)想象遇到的困难

  a师:朱德同志当时已经四十多岁了,挑着这么重的粮食走这么远的路,而且山高路陡,想象一下他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生:a扁担压在肩上时间长了,会发麻、会磨破皮,会流血。

  b被碎石一绊很容易跌倒

  c累了只能硬撑着或歇一会儿

  d渴了只能强忍着

  e饿了只能吃点野果

  f时间长了,草鞋磨破了,脚上也磨出了血泡

  g遇到下雨下雪,衣服全被淋湿了,路很滑,还有摔下山崖的危险

  b师:小朋友们想象力真丰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把你的体会读出来(生齐读)

  5、师:作为一名军长,他工作很忙,除了挑粮,还要指挥打仗。况且只是抽一部分人去挑粮,他完全可以不去挑,为什么他还要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呢?

  生:a他是军长要起带头作用

  b他并没有把自己当作军长,就当自己是一名普通的战士

  6、1)师引读:战士们都劝他 生:不要去挑

  师:战士们会怎么劝他呢?

  生:a你是军长,你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

  b你别去挑了,累坏了就没人指挥打仗了。

  2)师引读:但是他 生:不肯

  师:为什么不肯?他会说些什么呢?

  生:a我不累,我一定要去挑

  b我是军长,我要带头挑

  7、师引读:战士们见劝不住他,有个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担 生:藏了起来

  1)师:朱德又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句子:不料,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师:齐读这句话 (生齐读)

  2)师:想一想他为什么要连夜赶做一根扁担,并在上面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a同桌讨论

  b指名交流

  (a 做上记号,就表明这根扁担是他的,专门用来挑粮的,谁也不许拿走,他还要继续坚持挑粮

  b 他连夜赶做,说明他第二天还要去挑

  朱德的扁担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认识二会字.理解"会师","根据地","围剿"等,知道五六十里到底有多长.

  2,让学生了解朱德同志不管工作多么忙,还和战士们一起爬山挑粮,从而教育学生热爱朱德同志,并学习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能正确书写生字,会用指定的词语进行说话练习.

  2,教育学生热爱朱德同志,并学习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利用晨会或班会讲朱德同志的故事.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二度设计

  第一课时

  一 看朱德画像和插图,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客人(出示朱德画像),简介人物.

  2,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是讲朱德的故事.

  板书课题: 13, 朱德的扁担

  3,出示插图.你能说说扁担的用处.(学生介绍)

  教师补充介绍:现在我国的农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岖,还有很多东西如水,粮等需要用扁担来挑.在科技不发达的旧中国,更是离不开肩挑手提.说起扁担,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对呀,就这样一根普通的扁担跟朱德这样的伟人有着一段被世人传为佳话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读一读.

  二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自读课文.

  要求:a,读准字音,读通顺课文.

  b,标出自然小节数,用" "划出生字词,用"~~~"划出要求认识的词语,用" "标出要求认识的字,并读一读.

  2范读课文,学生看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 学习生字.

  指名读生字.

  冈,必,守,劝,朱,产,攻,志

  指名读词语.

  井冈山,必须,会师,坚守,劝说,朱德,生产,围攻,同志,粉碎,

  山高路陡,翻山越岭

  四,读课文.

  请同学再读课文,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得更准确,更通顺.

  逐段读课文,逐节进行长句指导.

  如:红军要监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

  3,齐读课文.

  五, 指导书写.

  1,巩固生字.

  2,组词训练.

  3,写字指导:重点"必","攻"

  4,完成《习字册》.

  六,作业

  书写生字.再写3个句子.

  理解课文中难解的词.

  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二度设计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和词语.

  听句训练. 从井冈山上到茅坪,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二 讲读课文.围绕"藏"和"找"学习课文.

  1,过渡:我们上节课读过了这篇课文,朱德用这根扁担挑粮上山,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 (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不够山上的战士吃.如果粮食不够吃,战士们就会饿肚子.战士们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了.) 你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

  2,(出示图片)说说你看到的朱德.

  a,学生自由说话.

  b,回答后出示书中的句子: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指名读,齐读.

  c,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从"满满"这个词中,体会到了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肯定很重,朱德爷爷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这么重的一担粮食会把朱德爷爷的肩膀都压红了.可能还会流出血来.朱德爷爷可能是硬坚持住的.

  3,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 好好读读课文,想一想.

  (因为朱德同志工作很忙,还要挑粮上山,太累了.大家想,把扁担藏起来,朱德就不用挑了,这样就可以让他轻松点.如果朱德不挑粮,可以更加专心研究国家大事.. 战士们希望朱德不要过度疲劳.)

  4,指名读三自然段第3句.

  5,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

  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一找.

  如:从井冈山到毛坪,有五,六十里路,路很远,而且山高路陡,十分难走.尤其挑着粮食就更吃力了.

  理解什么是"山高路陡" 什么是"崎岖" 引导学生看图想象挑粮的困难.

  (山很高,路也不平.路上有很多石头,不像我们现在的水泥路.而且路很窄.下山时,石头一绊很容易跌倒.如果下过雨,战士们挑粮上山就更困难,路很滑,但是他们挑着担子,不能用手帮忙.走一步,又会滑两步.)

  6,刚才通过大家的想像,把挑粮的困难再现到了我们的面前.现在,你能用朗读表现出来吗

  指名读第2自然段.

  7,过渡:是呀,这些就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所在.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从"藏"字,我体会到战士们非常关心朱德军长,从"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爱朱德.这种体贴和关心,其实也是一种爱戴.)

  真是"藏中见真情"哪!

  8,战士们这种情有没有实现呢 让我们再一起读读第3自然段的4——7句.

  a,指名读,读到这儿你想说些什么呢

  朱德的找扁担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朱德做事不怕困难.朱德做事有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我觉得朱德作为军长,带头挑粮,非常负责.朱德很爱战士们,很爱部队,很乐意为部队做事.)

  b,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是的,朱德愿意与同事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同时也让我们看见了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三,总结补充.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了什么想法

  四,作业

  1,你还想知道更多关于朱德的故事吗 请阅读《朱德的故事》等课外书.

  2,把句子补充完整.

  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大家更加 .

  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大家更加敬爱朱德同志,同志们想 .

  雷锋叔叔做了好事不留名,大家更加 .

  春天,百花齐放,公园里更加 .

  补充资料:

  朱德的扁担

  朱德挑粮上坳,粮食绝对可靠;

  军民齐心协力,粉碎敌人"会剿".

  这首脍炙人口的歌谣,令人情不自禁想起那流传已久的朱德扁担的故事.

  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一部分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的队伍,来到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后,国民党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想拔掉它.他们在军事上的"会剿"失败后,又实行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冻死,困死.为了准备新的反"会剿",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井冈山根据地党组织积极动员群众为山上送粮.挑粮上山也成了红军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朱德经常亲自带领战士们下山挑粮.

  从宁冈茅坪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的中心茨坪有五,六十里山路,峰险路陡,坎坎坷坷,曲曲弯弯,十分难走.井冈山军民没有被困难吓倒,运粮队伍不畏艰难往返这条洒满血汗的山路,谱写了官兵一致,患难与共的动人乐章!

  1928年冬,天刚麻麻亮,朱德军长又带领部分红军战士和赤卫队员到宁冈砻市挑粮.这天,朱军长象往日一样精神饱满,穿着一身灰布军装,背着斗笠,扎着腰带,打好绑腰,穿着草鞋下山去.来到砻市,战士们有的用箩筐担,有的用口袋背;没有工具的战士索性脱下长裤,把裤口扎紧,把粮食装满两条裤腿往肩上一搭. 这样,大家挑的挑,背的背,翻山越坳,穿行在走向井冈山的蜿蜒山径上.

  那年,朱德军长已经40岁了.他头戴斗笠挑着满满一担稻谷和年轻的战士们一道走着.大家想:朱军长晚上忙着思考作战大计,白天还要挑粮,这可会累坏他.他们商量一起到朱德军长面前提"抗议",劝他少挑些.朱军长似乎看穿了大家的心思说:"小伙子们,今天我们来比比赛,看谁最先赶到黄洋界上的大荷树那儿!" 一听说比赛,战士们劲头来了:"好啊!谁先到大荷树谁是英雄!"一个战士灵机一动说:"朱军长,比赛可以,但有个条件."朱军长问:"什么条件 "战士说:"你年轻大,不能挑那么多,分给我们一点."朱军长一听,爽朗地笑起来了:"那可不行!"说着,挑起担子就走了,留下了阵阵笑声……

  中午时分,队伍赶到黄洋界大荷树下休息,黄洋界海拔1300多米,地势险要雄伟,一边是高山峻岭,一边是万丈悬崖.这里云海翻涌时如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 故黄洋界又称"汪洋界".休息时战士们议论开来了,七嘴八舌地说,劝也劝不住,讲也讲不过,怎么办最后大家叫一个机灵的小战士把朱军长的扁担"偷"来藏起来了.战士们认为这样朱军长可以休息了.那知道朱军长砍来一根大毛竹,用柴刀做了一根又大又扎实的扁担,叫军需处长范树德在扁担上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从此,他的扁担再也没人敢"偷"了.

  战士们看到朱军长大步流星走在山路上,满脸是汗,军装湿透了,扁担压得弯弯,感动不已.这时,山道上响起一阵阵歌声:

  同志哥,扁担闪闪亮,

  朱军长带头挑粮上井冈;

  井冈兵马强又壮,

  粮食充足装满仓;

  消灭白狗子,分田又分粮;

  保卫根据地,全国得解放……

  心随情动——《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

  《要好好学字》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亲切、和蔼的形象,而本篇课文继《要好好学字》后面,也向我们介绍了另一位领导人——朱德同志。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朱德同志和同志们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食的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也表现了战士们对领袖的关心和敬爱。全文3个自然段,没有一句对话,但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革命队伍中官兵互敬互爱、同甘共苦的感人场面。如果单纯地和孩子们就课文讲课文,那肯定没有多大的意思,因为现在的孩子,生在蜜罐里、长在太阳下,那种年代的事情是不肯能理解的,怎样让孩子们走进文本,理解课文,体会人物间的浓浓情意呢?又一次深入读课文、翻阅资料,我决定通过增加一些背景故事来增强课文的生动性。如在读到课文第二自然段时,对于“坚守”、“围攻”说明红军和敌人所处的形势是“守”和“攻”,既然要“坚守”就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这是当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挑粮食”就得去山下的茅坪去,山高路陡,而且还要面临着敌人的 “围攻”,简直难上加难啊!这时我又补充讲了《闪闪红星》、《安东子》等等英雄儿童的故事,这些故事孩子们或多或少有点感觉(电视、电影的传播),原始的基础补充说明当时形势的危险,所面临的重重困难。但尽管如此,战士们仍然“争着去”(表现了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精神),自然而然地过渡到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学习,第三自然段时全文的重点,生动的人物动作、心理描写,仿佛让我们再现了当时的场面,句子中重点词语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如“一道”、“那么忙”、“怎么办”等等词语的重点把握,另外词语的理解再配合插图的有效辅助,视觉感双管齐下,触动孩子内心的那根感情弦。一句“累坏了,怎么办?”饱含着战士们对领袖的深切关心和爱护,令人感动,于是他“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而且为表明他的决心,还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意思是这根扁担是朱德自己的,任何人都不能拿走。朱德的这一做法是战士们没有料到的,他的伟大人格深深打动了战士们,难怪他们“越发敬爱朱德同志”,课文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革命伟人的鲜活形象。

  朱德的扁担 篇5

  教学要求: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及以下词语:出产、扁担。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感受朱德同志和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识字、朗读课文。2.难点:了解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教学准备:课件、简笔画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在全国人民隆重庆祝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也学习了一个红军的故事。这个动人的故事传颂至今已经跨过了78年的岁月,他讲的就是红军的总司令——朱德的扁担。

  2、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师:字要规规矩矩、一笔一画的写。“担”这个字在这里读轻声。

  领读——扁担

  齐读课题

  3、像这样读的轻声词课文里还有很多,上节课我们特别注意练习了!(投影、指名读)

  二、指导朗读全文

  1、这些词放在课文中你能读好吗?(出示第一小节)

  (1)小朋友把书轻轻打开,谁来读第一小节。

  (注意激励性评价,结合轻声、停顿等在投影上做示范性标识)

  (2)【师画:会师】“会师”是什么意思?(队伍会合了)

  哪两支队伍会合了?(朱德同志……和毛泽东同志……会合了)

  (3)此时,红军在,山下不远处?(引读)

  小朋友有什么感觉?

  2、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红军怎么办呢?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第2小节。(投影出示)

  (1)红军怎么办?指导读第一句。

  (师指导把长句子的停顿读正确,范读、挑战读)

  【板书:粉碎围攻】

  师:红军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就得——粉碎围攻。要想粉碎围攻,必须怎么办?

  【板书:储备粮食】

  (2)师:井冈山上的粮食够不够?又该怎么办?请同学们接着往下读,你都读懂了什么?

  交流:a、到茅坪挑粮

  b、从井冈山到茅坪的路很难走。

  师:你真会体会,哪些词体现了路很难走?(在“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加着重符)

  体会重点词“五六十里”(情境渲染:小朋友们知道五六十里山路有多远吗?要走多长时间吗?老师早上六点钟起床,就开始不停的走,要走到中午十二点才能走完,如果走山路的话,时间就更长了。你们想想红军战士走的路是什么样子的?)

  生想像练说(师引导:如果下雨、下雪呢?)

  朗读:谁能用你的朗读把红军挑粮的困难表现出来?(2-3生)

  c、那么远,那么难走的路,红军怕吗?哪个字表现出来了?(争)

  d、设置情境、角色扮演朗读课文高潮

  师:小朋友,我们都来做小红军,看谁最勇敢,不怕苦、不怕累,为粉碎敌人的围攻去挑粮,来!连起来读后2句。

  (齐读、指名读、竞赛读……)

  3、指导看图,理解“满满的”,读好第3小节。

  过渡:看,朱德同志作为红军的总司令也争着挑粮去了。你瞧,这就是我们的挑粮队伍,走在最前面的是,后面跟着的是。(投影图片)

  (1)师:对,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板书:一道挑粮】

  (2)仔细看看,谁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你眼前的朱德总司令?

  (3)再看看这担粮食,给你什么感觉?

  (满满的、堆的像小山、快掉下来了、把扁担都压弯了……)

  (4)引导观察朱总司令的神态。

  为什么朱总司令的脸上笑眯眯的呢?他在想些什么?(生思考回答)

  师:当时朱德爷爷已经42岁了,为了粉碎敌人的围攻,不怕苦,不怕累,真让人佩服。

  (5)指导朗读:

  范读、评价、指名读、展示读

  4、过渡:朱总司令白天和战士们一起去挑粮,晚上还要制定作战计划,他太辛苦了!战士们看到了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

  (1)战士们怎么想的?所以大家劝他,不料?

  (3)朱总司令为什么要连夜赶做扁担呢?

  【板书:连夜赶做】

  (4)【画扁担】

  师:这就是朱总司令连夜赶做的那根扁担,它上面还写了“朱德记”三个字。

  【板书:朱德记】

  师:一根普通的扁担为什么要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引导:(理解扁担深刻的内涵)

  结合板书师生合作总结:有了扁担才能和——战士们一起挑粮

  挑了粮才能——储备足够的粮食

  储备足够的粮食才能——粉碎敌人的围攻

  师:朱德的扁担是普通的扁担吗?

  三、总结全文

  1、朱总司令的扁担是粉碎敌人围攻的武器,也象征了他带领红军战士勇敢地战胜困难的决心。

  2、让我们怀着对朱爷爷的敬佩再次齐读课题——朱德的扁担

  朱德的扁担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人民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学习第三自然段

  教学准备:课件

  板书设计:13、朱德的扁担

  战士们劝―――藏

  越 敬

  发 爱

  朱德赶做――――写上“朱德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扁担图,指导观察。

  讲解:记,在这里是做记号的意思。

  2、揭题:这是一根“朱德的扁担”。(出示课题)

  3、出示朱德像: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发群众的爱戴。

  4、朱德爷爷为什么要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二、初读指导

  1、各自按拼音轻声读课文,要求:

  (1)标出各自然段序号

  (2)画出生字词,结合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3)读正确。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生字词:朱德同志井冈山敌人

  (2)领读生字词

  (3)指名读生字词

  (4)齐读生字词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1)出示生字词

  坚守粉碎围攻必须生产山高路陡

  (2)理解生字词

  (3)领读生字词

  4、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1)出示生字词:翻山越岭劝

  (2)齐读生字词

  5、各自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

  三、课堂作业

  1、习题2。

  2、读读,抄抄,写写生字词。

  3、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同志生产红军会师井冈山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2)什么叫会师?(两支部队会合在一起)

  (3)简介背景: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192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一支队伍上山,与毛主席的队伍会师。

  (4)齐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轻声读第二自然(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

  * 部队为什么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粮?

  * 从井冈山到茅坪去挑粮有什么困难?

  (2)先根据课文内容口头填空,然后再回答以上问题。

  *,所以常常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粮。

  *从井冈山到茅坪,路很远,有,,非常难走。

  (3)引读:可是―――,提问:从“争”字可看出大家心里是怎么想的?

  (4)指导朗读,读出条件的艰苦,大家的热情。

  过渡:那朱德是怎么做的呢?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2)出示: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

  * 说说你怎样准备读好这一句。

  * 指导突出“也”和“一道”

  (3)朱德爷爷是怎样挑粮的?谁能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先指名自由说,再指导学生按顺序说。先说穿着,再说动作。

  (4)出示:他穿着草帽,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 朱德爷爷当时已经40多岁了,工作又忙,可他跟战士们穿戴一样,挑的粮食也跟战士们一样是满满的,看到这里,你心里会怎么想?

  * 指导用敬佩的语气读。(强调“一块儿”、“满满的”)

  (5)此情此景,战士们看到又会有何感想呢?

  出示: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

  * 想想大家会怎么劝他,朱德同志又会和睦相处以说。

  * 指导读出战士们对朱德的关心之情。

  (6)劝不管用,有个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担藏起来。战士们心里又会怎么想?

  (7)可他们哪里想到,引读:不料――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要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

  *朱德为什么要连夜赶做?又为什么要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 朱德拿着自己做的带有记号的扁担心里会怎么想?

  (8)引读:大家见了―――

  (9)是啊,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极在地鼓舞了大家,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朱德挑谷上山,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10)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四、课堂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朗读全文,总结课文。

  1、师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总结填空: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和战士们一块儿()的事,赞颂了朱德爷爷()的高尚的品质,表达了大家对朱德同志的()。

  二、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字。

  2、其他要描红的字

  怎么记字形‘

  生字开花。

  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三、课堂作业

  1、描红练习

  2、扩词练习

  朱德的扁担 篇7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1.会认15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按笔顺规则书写8个字。

  2.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谜语,想猜一猜吗?请听:生在树上,落在肩上,干活躺下,休息靠墙。(这是扁担。)出示投影,板书:扁担。现在我国的农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岖,还有很多东西如水、粮等需要用扁担来挑。在科技不发达的古时候,更是离不开肩挑手提。说起扁担,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2.板书课题:6.朱德的扁担

  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相机简要介绍朱德及课文背景。(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一部分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的队伍,来到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国民党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想拔掉它。他们在军事上的一、二次“围剿”失败后,又实行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冻死、困死。为了准备第三次反“围剿”,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地下党组织积极动员群众为山上送粮。挑粮上山也成了红军的一项经常性工作。那年,朱德军长经常亲自带领战士们下山挑。)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将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在有疑问的地方画上问号。

  2.听课文朗读录音,通过听,你认识了哪些字,记住了哪些字?

  3.把这篇课文读给同桌听,和同桌一起讨论识记生字,解决疑问,标出自然段。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互听互评,纠正字音。

  5.质疑:初步理解以下词语

  坳:山间平地。

  围剿:包围起来消灭掉。

  经济封锁:用强制的力量使跟外界经济联系断绝。

  绵延:连续不断。

  三、集中识字。

  1.在本课中,你找出了哪些生字?

  根据学生回答,贴出生字卡片:

  朱(担)粮绝军令禁井冈坪战士脱肩浩荡

  2.这一课的生字这么多,你能记住吗?有什么好办法?

  3.将生字按难易分类,把容易识记的字卡拿出来指名认读。

  如:担战士军令井冈山粮食

  指出“担”是个多音字,本课读dàn担子、扁担,还有一个读音是什么?(dān担心)

  指导学生读好后鼻音:令粮

  4.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记住形声字:粮禁坪浩荡

  5.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同桌互读,小老师带读,指名读。

  四、巩固练习。

  1.游戏:识字大餐。

  将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老师念出本课生字,学生指相对应的生字卡片,看谁指得又快又准确。指得快又对的为优胜。

  2.再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你能把课文准确地读出来吗?指名朗读课文,集体纠正发音。

  五、作业设计。

  将本课的生字和课文读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二、围绕“藏”和“找”学习课文。

  1.过渡:我们上节课读过了这篇课文,课题是“朱德的扁担”。齐读课题。朱德用这根扁担干什么用?(挑粮上山。)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不够山上的战士吃。如果粮食不够吃,战士们就会饿肚子。战士们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了。)你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

  2.(出示投影)说说你看到的朱德。

  回答后出示书中的句子:他头戴斗笠,挑着满满的一担稻谷和年轻的战士们一起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从“满满”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肯定很重。朱德爷爷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这么重的一担粮食会把朱德爷爷的肩膀都压红了。可能还会流出血来。)

  3.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好好读读课文,想一想。(因为朱德同志工作很忙,还要挑粮上山,太累了。大家想,把扁担藏起来,朱德就不用挑了,这样就可以让他轻松点。如果朱德不挑粮,可以更加专心研究大事。战士们希望朱德不要过度疲劳。)

  4.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如:从井冈山到毛坪,有五六十里路,路很远,而且山高路陡,十分难走。尤其挑着粮食就更吃力了。

  什么是“山高路陡”?什么是“崎岖”?引导学生看图想象挑粮的困难。

  (山很高,路也不平。路上有很多石头,不像我们现在的水泥路。而且路很窄。下山时,石头一绊很容易跌倒。如果下过雨,战士们挑粮上山就更困难,路很滑,但是他们挑着担子,不能用手帮忙。)

  5.刚才通过大家的想象,把挑粮的困难再现到了我们的面前。现在,你能用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6.过渡:是呀,这些就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所在。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从“藏”字,我体会到战士们非常关心朱德军长,从“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爱朱德。这种体贴和关心,其实也是一种爱戴。)真是“藏中见真情”啊!

  7.战士们这种情有没有实现呢?

  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朱德又找来毛竹,亲自动手削了一根新扁担,还在扁担上写了八个醒目的大字:“朱德扁担不准乱拿”。

  朱德的找扁担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我觉得朱德作为军长,带头挑粮,非常负责。朱德很爱战士们,很爱部队,很乐意为部队做事。)

  是的,朱德愿意与同事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课文里的一个“找”字,也让我们看见了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三、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读到这里,你明白第一自然段这首歌谣的含义了吗?

  2.指名读歌谣,说说自己的理解。

  这首歌谣表现了老百姓对朱德的爱戴和信任,有了像朱德这样和战士同甘共苦的首长,一定可以粉碎敌人的围剿。

  四、总结补充。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2.你还想知道更多关于朱德的故事吗?请阅读《朱德的故事》等课外书。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朗读课文。

  2.检查认字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

  朱(担)粮绝军令禁井冈坪战士脱肩浩荡

  (2)找朋友:给生字口头组词。

  二、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字卡片:朱担粮军井战士肩

  指名认读这几个字,明确这8个字是要求能认会写的。

  2.合作学习,识记字形。

  跟同桌讨论学习,读字音看字形,看看可以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的音形。

  指名汇报自学情况,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识记方法。

  如加偏旁:“未”字加一撇变成“朱”;“车”字戴帽子变成“军”;

  用比较的方法记住:旦——担良——粮站——战

  开——井土——士房——肩

  3.指导书写。

  (1)指名书空,强调字的笔顺。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3)说说在书写时该注意什么。

  朱:第一笔“撇”,要写得短一点,不要连在第二横上。

  军:上面部分是“秃宝盖”,不是“宝盖头”,最后一笔是“竖”。

  士:下面一横要写得比上面一横短。

  肩:下面不要写成“月”,而是要把“月”的第一笔变成“竖”。

  4.学生练写两个,教师巡视,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和执笔的姿势。

  三、巩固练习。

  1.随堂听写本课生字:朱担粮军井战士肩

  2.给生字组词。

  粮军井肩

  战士担

  朱德的扁担 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朱德、扁担、坚守、围攻、必须、劝、粉碎、山高路陡”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3段。

  教学难点:理解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教学准备:朱德画像、朱德的扁担等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扁担图,谁知道这是什么?认读“扁” 。

  问:扁担是干什么用的?

  2、扁担上写着什么呢?(朱德记) 记,在这里是作记号的意思。

  (出示朱德像)老师讲解: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民的爱戴。

  认读“德”,“朱德” ,学习“朱”

  3、这是一根“朱德的扁担”。(揭题)

  4、朱德爷爷干吗要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二、听老师范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渎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翘舌音:朱、志、守、产; 平舌音:碎;后鼻音:冈、攻、并;前鼻音:扁、产、粉

  2、分段朗读课文,正音。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4、你有什么问题吗?

  五、精读,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1、2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想: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1928年 井冈山 会师

  学生画出表示时间、地点 、事情的三个词语。

  2、简介背景:(看插图)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192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28年4 月,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上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合了。看,两支部队会合在一起了,战士们是多么高兴啊,他们跳啊,叫啊……多么兴奋1

  文中哪个词语表示两支部队会合在一起的意思?(会师)

  3、轻声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部队为什么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去挑粮有什么困难?

  4、读课文写挑粮原因的句子,理解“坚守、粉碎、储备”的意思,练习填空回答问题:

  a.( ),所以常常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粮。

  学习“坚、守”

  5、哪句话写挑粮很困难?

  填空:b.从井冈山上到茅坪,路很远,有( ),( ),非常难走。

  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山高路陡?想象一下,挑粮会遇到什么困难?

  指导朗读,读出困难大的语气。

  6、引读:可是——

  大家都争着去,说明什么?

  7、教学“志、冈、必、产”,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认读词语:

  1、 扁担、朱德、同志、坚守、围攻、必须、生产、劝、并、记

  2、1、2自然段讲了什么?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看插图)看,这就是当年红军战士们挑粮的情景。

  ①走在最前面的是谁?谁能看图给“一道儿”换个近义词?

  ②朱德爷爷是怎样挑粮的?谁能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先指名有一句说一句。再指导学生按顺序说:先说穿着,再说动作。)

  2、课文怎么写的?读1、2句。

  出示句子: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师范读,突出“满满的、一块儿”,问:你想到什么?战士们想到了什么?

  3、用敬佩的语气读朱德挑粮句子,用担心的语气读战士们的句子。

  4、大家怎么做?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轻声读后面的课文。划一划,哪些句子告诉我们答案?

  板书:劝、 不肯

  藏 赶做 “朱德记”

  5、想一想,战士藏朱德爷爷的扁担心里怎么想?

  6、“不料”可以换成什么词?(没想到)

  指导读出后面“不料”的语气。

  出示句子:不料,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

  引导学生读好带点词语,说说你体会到什么?

  7、读到这里,你心里怎么想朱德爷爷这个人?

  引读:大家见了——,体会“越发敬爱”之情。

  8、是啊,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大家,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投影出示)(齐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

  粮食绝对可靠。

  大家齐心协力,

  粉碎敌人围剿。

  9、有感情地朗读第3段。

  三、学习“劝、并、记”。

  四、朗读全文,总结课文

  五、课后阅读朱德同志其他故事。

  朱德的扁担 篇9

  教学要求:

  1、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体会革命领袖身先士卒,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品质,感受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2、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出山路的艰险,挑粮的艰难, 读出朱德和战士间的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学习第一节的第一句话。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位红军的军长,他的名字叫“朱德”。(板书课题)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德在革命战争中的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1928年,毛泽东同志带着起义的队伍来到了井冈山,而后,朱德同志带领队伍也来到井冈山,这两支队伍会合在了一起,(把两面红旗合在一起,板画一面大红旗),这就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井冈山会师,(出示图片)大家看,两支队伍会合了,力量强大了,多么开心呀!读好:会师。

  3、读好第一句。

  4、板书:扁担 指名读 问:扁担是用来干什么的?(挑东西)

  朱德用扁担来干什么?(挑粮)

  过渡:朱德是一军首领,带兵打仗,他为什么要用扁担去挑粮呢?

  二、学习第一、第二小节。

  1、学生自由读第一、二小节。

  2、出示第二小节一、二句。交流:

  (1)井冈山上粮食不多。

  (2)红军要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

  指导读好词语:

  围攻:敌人派出大军包围攻打,形势多严峻呀!

  是呀!敌人在山下把红军团团围住,多么疯狂地举动!

  但是我们不能让敌人得逞,必须要粉碎敌人的围攻。

  坚守:红军誓死也要保住这个根据地,一定要坚持到底,这就叫“坚守”。

  点评:读得意志坚定!

  很有信心!一定会成功的!

  储备足够的粮食:人是铁,饭是钢,要打败敌人,我们红军还要“储备足够的粮食。”

  点评:储存的粮食真多呀!

  粮食越多越好!

  战士们够吃几个月了!

  3、连起来读。

  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战士们去挑粮,朱德也去挑粮了,大家看朱德军长是怎么挑粮的?

  三、学习第三小节。(怎么挑粮的?)

  1、出示图片:说说朱德是怎么去挑粮的?看看他的穿着打扮?(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引导看:箩筐里、额头汗珠、扁担

  读好:“满满一担粮食”

  点评:是呀,箩筐里都快装不下了!

  多沉哪,扁担都变弯了!真够多的。

  3、读好这句话。

  4、朱德和战士们挑粮容易吗?(不容易)

  5、为什么说他们挑粮不容易呢?出示句子。

  交流:

  (1)路远:五六十里 师解释,读好词语。

  (2)山高路陡:(看山图)这山又高有直,爬山非常吃力。 读好词语。

  (3)想象说:大家在挑粮的时候可能会怎么样?

  (4)揭示:非常难走

  (5)读好这句话。

  过渡:虽然山高路陡,挑粮非常困难,可大家革命热情高涨,争着去挑粮,朱德军长也和战士们一道去挑粮,一同吃苦,这就叫同甘共苦 ,你们看,朱德还是走在最前面呢,这就叫身先士卒。多么感人的一幕呀!让我们读好它。

  6、齐读。“从井冈山到……一块儿爬山。”

  7、这么好的朱军长,战士们多么敬爱朱德同志呀!

  8、出示:越发敬爱 那为什么说大家越发敬爱他呢?出示句子,自由读。

  9、交流:为什么越发敬爱朱德同志?

  (1)大家劝他不要去挑粮,他不肯,藏了扁担还连夜赶做一根。

  (2)为什么劝他不要挑粮?(工作忙)朱德同志忙些什么?(自由说)

  (3)角色扮演:老师扮演朱德,学生演战士们来劝一劝朱德,让他不要去挑粮了。

  (4)有没有劝住他?(没有)于是一位战士偷偷地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

  可没想到,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且写上了“朱德记”。(出示图片)现在你知道了这“记”表示什么意思?(做记号,表示是朱德的。)板书:的

  师:对,“朱德记”就表示这根扁担是朱德的。

  四、总结:

  现在,这根扁担就珍藏在军事博物馆。过了这么70多年,当我们来到军事博物馆,看到朱德的扁担,我们还会想到朱德同志穿着草鞋、戴着斗笠,和战士们一起翻山越岭挑粮的感人画面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根特别的扁担“朱德的扁担”。(齐读)

  《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

  由于低年级是语文阅读教学的起步阶段,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是很强,因此产生的问题多数也是零散的,没有太多的探究价值。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上为其逐步培养的。在教学《朱德的扁担》这一课时,我通过“多读课文”的方法,引导孩子自己感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旨在通过发生在朱德同志身上的一件小事,让学生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而这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难度似乎大了一点。因此,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介绍朱德这个人物以及他在课文中所处的环境,在此基础上再接着讲读重点段落(第三段)。表现朱德高贵品质的两个关键成语我是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感受,自己提问来突破这个重难点的。“以身作则”学生能在引导下,自己说出来,这使我十分兴奋。可见二年级的孩子知识面还是很宽阔的!“同甘共苦”通过一步一步地引导,也让学生在自己的“读”中逐渐感悟、理解和掌握。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目的是让学生不同的个体真正走进文本,获得与众不同的感悟,促进语文能力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训练,从而实现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

  朱德的扁担 篇10

  《朱德的扁担》是一则关于朱德同志的小故事,讲诉了他与战士们一起挑粮的事情,他以身作则的高尚品质令人感动和敬佩。如何更好地突破这个重点呢?我一改传统的逐段分析的教学模式,代之以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再思中感悟,在辩中明白,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自由读课文,你有什么疑问?

  生1:朱德的扁担是干什么用?

  生2: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

  带着疑问学生再次阅读全文,你能解决哪个问题?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生1:我代表我们小组来交流,朱德用这根扁担干什么用?挑粮上山。

  师: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

  生1:因为敌军严密封锁,不够山上的战士吃。

  师:严密封锁会是怎样的情况呢?

  生2:敌人把井冈山都包围了。

  生3:把每一个能够下山的出口都埋伏了。

  师:所以才会有——生:挑粮运动。

  师:正因为严密封锁,所以革命地所需的奇缺,缺少了就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呢?

  生4:如果粮食不够吃,战士们就会饿肚子。

  生5:战士们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了。

  师:说得对。你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出示书中插图)说说你看到的朱德。

  回答后出示课件:朱德同志常随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一天往返50千米。他穿着草鞋,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走起路来稳健利落,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也常被他甩得老远。(书中的句子)

  师:请大家去读一读这两句话,又读懂了什么?小组里进行交流。

  生1:我代表我们小组说,读了这两句话我读懂了朱德是怎样挑粮的。穿着草鞋,挑着满满一担粮食。

  师:从“满满”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感觉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肯定很重。生2:我感觉朱德爷爷的力气很大。

  生3:我觉得朱德爷爷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这么满的一担粮食。

  生4:我想,这么重的一担粮食会把朱德爷爷的肩膀都压红了。

  生5:可能还会流出血来。

  学生6:我想,朱德爷爷可能是硬坚持住的,他真勇敢。

  师:朱德挑粮和战士们一样多,一样的艰难,也正是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表现。

  师:请大家用因为……所以……(课件展示)红军储备粮食原因和挑粮的原因。(小组活动)

  课文第二自然段中介绍挑粮的原因是我训练学生说话的重点。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来了解储备粮食的原因和挑粮的原因,并通过反问“去挑粮容易吗?联系前面的文字感悟挑粮的艰辛,为后面学生感悟朱德和战士们同甘共苦埋下伏笔。

  反思:在教学时我先让孩子们自己读文,从读懂了什么迁入课文的第二段,“朱德是怎样挑粮的?”学生质疑的答案。再边看图边用自己的话说说,从动作由此产生对朱德的敬佩之情。同时也抓住重点字词,体会朱德吃苦耐劳的优良革命品质。有的说看到了朱德挑着粮食走在了最前面;有的说朱德的箩筐里满满的,一定很沉;有的说周围杂草丛生、山高路陡,但是朱德同志始终微笑着,他一定感觉和战士们在一起很开心……说了很多。从图中,孩子们看到了朱德同志作为一个将领,始终和战士们在一起,没有上下之分,他们感受到了一个亲切的朱德,一个严格要求自己的朱德,一个没有架子的朱德,一个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朱德。遗憾在教学中还漏掉了一个“穿着”的引导,因为穿着草鞋的朱德和战士们一样的装束,一样的艰苦朴素……

  朱德的扁担 篇11

  教学目标

  1.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倩。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朱德、扁担、会师、封锁、险要、崇敬、稳健利落、日理万机”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朱德、扁担、会师、封锁、险要、崇敬、稳健利落、日理万机”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学习课文,读顺课文,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质疑问难,为下节课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朱德像,简介朱德。

  朱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民的爱戴。

  板书“德”,字形右边是“十、四、一、心”。在课桌上练习书写“德”

  (2)出示扁担图,谁知道这是什么?

  板书“扁”,注意下面的里面是一横,多音字“担”不同的音组词。

  (3)课题补充完整,教师示范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学预习课文,读准生字生词,读通课文,大体了解文章内容。

  1 回顾预习情况。

  2 交流预习情况。

  (1)生字词正音。

  生词:朱德到达布匹药材官兵着急毛竹防止甩得老远

  难读的词语:会师增添崇敬敬佩井冈山十分险要日理万机稳健利落

  (2)分组分段朗读课文,正音。

  难读的句子:

  ①根据地周围地势十分险要,上山下山非常难走。

  ②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所需的食盐、布匹、药材和粮食奇缺,红军官兵的生活十分困难。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互听互评,疏通课文。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5)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质疑。

  学生质疑预设:

  a朱德是谁?扁担是什么?

  b朱德用扁担干什么?

  c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

  d朱德为什么要在扁担上刻“朱德记”。

  三学习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1 简介背景:(看插图)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192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上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师。

  2 读课文,说说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3 查字典理解“会师”“记”。

  会师:两支部队会合在一起。

  记在字典中的含义有:①在脑子里保留着印象。②把事情写下来。③记载、描写事物的书或文章:④符号;标志。⑤皮肤上天生的色斑。⑥量词,用于动作的次数。

  想一想“朱德记”的“记”应取的解释是:

  这些词语中的“记”又分别是什么意思?选择填空。

  记忆日记笔记胎记一记耳光

  过度:朱德为什么要在扁担上作记号?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课文。

  四.课堂练习:

  1 认读生字卡片,复习生字。

  2 学习生字:朱、达、冈、匹、材

  3 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1 学习课文,了解朱德同志与红军战士一起跳粮的事迹,体会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回忆质疑。

  (1)朱德用扁担干什么?

  (2)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

  (3)朱德为什么要在扁担上刻“朱德记”。:

  二.学习课文,解决问题,指导朗读。

  1.指导理解第一个问题:朱德用扁担干什么?

  (1)自由读课文,分别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言,回答问题。

  提示:课文总共有五处可以说明朱德是用扁担来挑粮的。可以引导学生学会从课文中仔细地体会,全面的理解课文内容。阅读教学的读懂课文内容就要落实到每一篇文章的学习过程中。内容主要集中在第2、3、4自然段中。(详情见课文)

  (2)指导学生完整、连贯、全面的回答这个问题。

  2 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

  提示:这是文章的重点问题,也是一个贯穿全文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朱德挑粮的样子,战士对朱德的敬佩和心疼来理解“藏扁担”的原因。重点抓住的词有:地势十分险要、非常难走、往返50千米、穿草鞋、满满的一担粮、稳健利落、甩得老远、日理万机、翻山越岭等等词语来体会朱德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以及战士们对他的崇敬和爱戴。

  3 为什么要在扁担上刻“朱德记”?读了文章,你想说什么?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指导书写有关生字:官、甩、急、竹、防

  (2)课堂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甩( )记( )桃( )防仿

  用( )纪( )挑( )放访

  (2)总结填空: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和一块儿( )的事。赞颂了朱德爷爷( )的高尚品质;我们( )。

  (3)写出和下面句中带横线的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a 朱德同志仍然走在战士们中间。

  b 大家很惊奇,崇敬之外更增添了几分干劲。

  朱德的扁担 篇12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会认8个只识不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学习句子,初步感悟革命领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初步感悟革命领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可贵品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四、学习部分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反馈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1、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读词语:扁担布匹官兵仍然严密封锁日理万机

  二、激趣导入,引导质疑,整体感知二、三自然段。

  1、回顾课文内容,画扁担。

  2、认识朱德的扁担。

  3、激疑: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呢?

  4、自读二、三自然段,思考: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

  5、全班交流。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感悟朱德的可贵品质。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朱德挑粮辛苦。

  1、自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感受朱德挑粮辛苦。

  2、围绕“挑粮辛苦”,指导学生读懂句子,并朗读句子。

  3、联系第二白然段的第一、二句话,感受挑粮的紧迫。

  4、再读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感受朱德乐观的精神。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感悟朱德工作劳累。

  1、默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句子。

  2、理解关键词语,感受朱德工作的劳累。

  3、朗读相关句子,表达心中对朱德的敬佩之情。

  4、听课文录音,了解朱德的心情和做法。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创设情境,体会战士心中的惊奇、崇敬之情。

  2、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官甩。

  2、范写“官”。

  3、学生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9. 朱德的扁担

  敬佩

  战士们朱德

  (扁担的图画)

  藏连夜做

  崇敬

  朱德的扁担 篇13

  1、课前二十分钟熟悉学生(15分钟):

  老师讲朱德、红军的故事,唱红军的歌。让二年级学生了解红军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了解朱德是怎样的人。让学生能够初步感受当时的时代背景。

  2、交流(5分钟):

  ⑴出示三组词语:

  ①红军 毛泽东 朱德

  ②草鞋 斗笠 扁担

  ③井冈山 茅坪

  ⑵让学生结合听到的故事、自己了解的知识、自己预习课文的内容自己谈。(相机表扬)

  正式上课:

  一、揭题

  1、谈话:通过刚才咱们之间的谈话,老师发现小朋友们耳朵真灵,会听、会说。课前听了那么多关于朱德爷爷的故事,小朋友们都觉得朱德爷爷了不起,那关于他的故事,还想再读吗?

  2、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一个朱德爷爷和扁担之间的故事,好不好?

  3、板书课题,指导写生字“朱”:来认真看老师写课题,看仔细了,“朱”是一个生字,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书空“撇、横、竖、撇、捺”,撇和捺像一对小翅膀,要写的舒展些。来,一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相机讲读第一自然段

  1、这篇课文课前已经很认真地预习过的小朋友举手。

  2、那通过预习,你都学会哪些知识啦?(字词句段篇随意交流)

  3、引出第一自然段(是什么时候的事情?)(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以及会师图片)

  ① “会师”就是两个队伍合到一起了,这时队伍的人变多了,队伍壮大了,会师成功了,看,战士们多高兴啊!井冈山可是我们红军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它就是朱德总司令和毛泽东等一些了不起的人共同创立的。看,自己读书就能获得这么多的知识,可真了不起。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高兴的读一读这句话。(生读)

  ②可是(引读)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多危险啊!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过渡:红军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可是井冈山上红军自己生产的粮食不多,不够山上的战士吃。怎么办呢?请小朋友们自由的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说说读了这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读、自由说)

  交流(抓“五六十里,山高路陡”,体会路远,难走)

  2、路那么远,又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路这么难走,红军战士却争着去,抢着去,可以看出红军怎么样?(团结不怕吃苦)

  3、小结:红军真是一支团结、不怕吃苦,有困难抢在先的队伍,小朋友们自由的读一读这一句话,读出路途的远和艰难。(自由读练)指名读、齐读

  四、讲读第三自然段

  1、过渡:路途那么遥远,山路时那样艰险,如果遇到打雷下雨,道路非常泥泞,战士们挑着那么沉的粮食自山路上,走一步滑两步,多难啊!身强力壮的年轻小伙子争着去,抢着去,可是,作为总司令的朱德同志,他是红军的重要领导人,当年已经四十多岁的他,也和战士们一样争着去挑粮。

  2、指导看图、读文、说话(课件出示插图和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

  ①看图、读文:你们仔细看着幅图认真地看,再仔细地读一读这几句话,边读边看,边看边读,然后同桌的速小朋友交流交流你从图片和这段文字读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看图、读文、思考) 交流

  ②说话:能联系课文内容把这幅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吗?(引导联系前面内容:井冈山上到茅坪的路非常远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再看图、看看他们的表情,在说话的时候把自己的想法加进去。) 交流

  ③指导读书:这就是我们的朱德同志,他和普通的战士没有什么两样,他要做很多事情,但是战士们干的活他照样真着干,抢着干,他和战士们吃一样的苦,他和战士们干活觉得苦也甜,他和战士们同甘共苦。自由的把这段话练着读一读。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过渡:是啊,他和红军战士打成一片,没有区别,这样一位可亲可敬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司令,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敬佩,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感动,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心疼呢。看到朱德同志这么辛苦,战士们想啊:课件出示(范读)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藏起来。

  ⑴抓“忙”

  想想,朱德同志是领导,是总司令,战士们干的活儿他一起干,战士们不干的事情他还要干,他还要忙些什么呢?大家看看图片自己想想。(课件配乐出示图片,学生自由想) 交流

  ★ 师配乐看图片小结:是啊,清晨,当战士们还在睡梦中时,朱德同志可能已经在察看地形,进行作战布局,布署一天的任务。白天,他没有一点休息的时间,和战士们研究作战计划,和战士们一起操练,和战士们一起耕田种地。晚上,当战士们都进入了梦乡,他还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思考,研究战略,可能一工作就会到天明,他的工作这么忙,这么苦,却还坚持和战士们一起爬过一座又一座山岭,来回走上几十里山路,跳上那么沉、那么重的粮食。他真是一个与战士们同甘共苦(指板书)的好司令啊!也难怪战士们会这样想了。这句话该怎么读出战士们怎样的心情呢?好好练练。(生自由读、指名读)

  来带着你的担忧,带着你的心疼齐读。

  ⑵抓“劝”

  ①在这种情况下,战士们都劝他不要去挑,你想想,战士们会怎么劝说朱德同志呢? (思考交流)

  ②多么贴心的话呀,朱德同志听劝了吗?他会怎么回答战士们好心的劝说?(交流)

  ③过渡:在大家劝说不成的情况下,决定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大家一起把这几句话读一读。(齐读)

  ⑶朱德做扁担

  ① 过渡:战士们认为只要朱德同志没有扁担了,就不能再挑粮食了,让红军战士们没有料到的是,朱德同志连夜在赶做扁担,夜那么深了,可他还在煤油灯下用力的劈,认真的削,仔细的磨,花了很多精力,做了整整一个晚上,赶做了这样一根扁担,当第二天早晨,他拿着扁担走出来时,你看到的朱德司令是什么样子? (交流)

  ② 看到朱德同志连夜赶做的新扁担,战士们还忍心再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吗?因为大家知道,他们藏了,朱德还会再做,这样只会让他更累,战士们不忍心啊!而且扁担上写了“朱德记”三个字,大家就是藏也藏不住啊,大家是不忍心再藏,不能再藏了。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齐读)不料,朱德……三个字。 所以大家见了(引读)越发敬爱……他的扁担了。因为大家知道,他就是一个和战士们(指板书)同甘共苦的人,他就是再苦再累也要和战士们一块儿苦,一块儿乐!

  4、说话:小朋友们,毛泽东主席曾经亲笔题词,说朱德爷爷是红军战士值得骄傲和光荣的人,塌实我们中国人民的光荣。那读了今天这个故事你有什么话要对朱德爷爷说吗?(交流)

  5、小结:朱德爷爷这根扁担,现在正珍藏在军事博物馆内,每天都有很多人去看这根扁担,这根扁担让我们永远记住朱德爷爷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伟人,永远学习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相信,读了这个故事的人都会和小朋友们一样受到教育,和小朋友们一样感动。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小伙伴听,讲给你的家人听,讲给你周围的人听,行吗?

  6、推荐: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朱德爷爷的故事,想了解和朱德爷爷一样伟大的人的故事,想了解更多关于红军的故事,可以在老师和爸爸妈妈的指导下访问这个网站,还可以在老师的陪同下到我们学校的图书室借阅相关的书籍,相信小朋友们看了这些故事会有更多收获。

  五、指导写字

  根据学生提问书写 注意书写姿势 做到字字入体。

  实录片段

  课文记叙了朱德同志与战士们一起挑粮的事情,赞扬了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如何更好地突破这个重点呢?我一改传统的逐段分析的教学模式,代之以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再思中感悟,在辩中明白,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片段1:

  老师:朱德用这根扁担干什么用?

  学生:挑粮上山。

  老师: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

  学生1: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不够山上的战士吃。

  学生2:如果粮食不够吃,战士们就会饿肚子。

  学生3:战士们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了。

  老师:说得对。你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出示投影)说说你看到的朱德。

  回答后出示书中的句子: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师:从“满满”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1:我感觉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肯定很重。

  学生2:我感觉朱德爷爷的力气很大。

  学生3:我觉得朱德爷爷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这么满的一担粮食。

  学生4:我想,这么重的一担粮食会把朱德爷爷的肩膀都压红了。

  学生5:可能还会流出血来。

  学生6:我想,朱德爷爷可能是硬坚持住的,他真勇敢。

  片段2:

  老师: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好好读读课文,想一想。

  学生1:因为朱德同志工作很忙,还要挑粮上山,太累了。大家想,把扁担藏起来,朱德就不用挑了,这样就可以让他轻松点。

  学生2:如果朱德不挑粮,可以更加专心研究国家大事。

  学生3:他们希望朱德不要过度疲劳。

  老师: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学生1:从井冈山到毛坪,有五、六十里路,路很远。朱德工作很忙,现在还要走这么多路,说不定会累出病来的。

  学生2:而且山高路陡。

  老师:什么是“山高路陡”?

  学生1:山很高,路也不平。

  学生2:路上有很多石头,不像我们现在的水泥路。

  老师:再想想,这儿的陡,除了不平之外,还有什么意思?(老师做了个手势)

  学生1:路很窄。

  学生2:下山时,石头一绊很容易跌倒。

  学生3:如果下过雨,战士们挑粮上山就更困难,路很滑,但是他们挑着担子,不能用手帮忙。走一步,又会滑两步。

  老师:刚才通过大家的想像,把挑粮的困难再现到了我们的面前。现在,你能用读表现出来吗?

  老师:是呀,这些就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所在。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学生1:从“藏”字,我体会到战士们非常关心朱德军长。

  学生2:从“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爱朱德。

  学生3:这种体贴和关心,其实也是一种爱戴。

  老师:真是“藏中见真情”哪!

  片段3:

  老师:战士们这种情有没有实现呢?

  学生:没有。

  老师:从哪个词看出来?

  学生:不料。

  学生:也就是没有如愿以偿。

  学生:朱德又找来一跟扁担,写上:“朱德记”三个大字。

  老师:朱德的找扁担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1:朱德做事不怕困难。

  学生2:朱德做事有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学生3:我觉得朱德作为军长,带头挑粮,非常负责。

  学生4:朱德很爱战士们,很爱部队,很乐意为部队做事。

  老师:是的,朱德愿意与同事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

  学生: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

  老师:朱德的一个“找”,也让我们看见了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成功点击:

  人物形象鲜活丰满的再现,从人物的行动入手,抓住“藏”和“找”,使他们带着情感进入主客观高度融合的审美境界。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了它的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这时,通过教师有效地引导,当学生回旋于情感的浪尖,心潮澎湃,有一种渴望表达的冲动时,心灵的闸门就已经开启了,人物的个性得到鲜明地再现。教学是一种艺术,让教学充满生命的气息,出现不曾预约的精彩。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朱德的扁担(优选13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朱德的扁担(优选13篇)《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优选17篇)《练习8》学用字词句教学设计(优选16篇)儿子们教学设计(优选8篇)课文《快乐的节日》教学谈--月儿弯弯(优选14篇),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0 作文录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424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