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 > 实用文档 > 范文大全 > 详情页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范文

作者:金暮晨2023-11-16 15:11:00

导读:第1篇: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省、市、县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推行素质教育为主线,以促进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初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根...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学校五年发展规划范文(分享6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1篇: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省、市、县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推行素质教育为主线,以促进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初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根本,以建设现代化优质初中为保障,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精致管理、特色创新为追求,全面提升我校教育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

  二、学校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营造清新的校园文化,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彰显独特的人文情怀,创造优异的教育质量。

  一年目标:教育教学秩序规范,学生行为习惯良好,校园环境优美,教师办公条件有所改善,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三年目标: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良好意识和行为习惯,教师形成“学习、研究、创新”的科研意识和工作习惯。校园文化富有特色,教育质量保持在全县一类学校的先进行列。

  五年目标:再造一个全县知名的教育质量优良,管理富有特色,文化氛围浓厚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特质的优质示范初中。

  (二)学校发展的具体目标

  1、德育工作

  (1)德育工作总目标

  到20XX年,德育工作以管理、教书、活动、环境、特色等为育人载体,理顺拓展德育有效途径,丰富德育内容,创新育人形式,基本形成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各教育阶段纵向衔接、教育内容分层递进,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课外活动联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横向贯通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打造人文校园、平安校园、绿色校园,努力构建良好的和谐的学校德育文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抬起头来,使他们成为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具有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能适应将来社会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

  (2)德育工作具体目标

  A、德育组织网络化。在五年内,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学校为主渠道,党政齐抓共管、家庭社会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营造全社会关心的育人氛围。

  B、德育内容体系化。按照德育大纲的要求,根据不同年级段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努力构建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螺旋上升年级德育目标、内容、途径体系。

  C、德育工作全员化。建立和完善培训和考核制度,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德育。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培养县级以上优秀班主任2-3名,校级骨干班主任占在任班主任50%以上的目标;逐步增加持证上岗的心理健康辅导教师人数;逐步发挥学生干部队伍的自我管理作用。

  D、德育制度科学化。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改进和完善学生管理的各项制度,特别是学生综合素质星级评定、班级量化考评、班主任绩效考核、学生成长导师制考核、资深班主任激励机制等五项德育评价机制,使之更加科学,容易操作,对我们的工作更具指导意义。

  E、德育管理有序化:学校德育管理有序进行,严格按照有关德育制度办事,按照学校、班级学期德育工作计划实施,做到管理思路清晰,管理方法科学,管理目标人性化,德育科研规范化。建立德育科研制度,规范德育科研程序,监督和指导德育科研的操作过程,建立德育科研档案。

  (3)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进一步加强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强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教育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以公民道德和法制教育为重点,突出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文明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以科学精神与人文素质培养为支撑,提升科学精神,增强人文底蕴;以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培育健康人格。各年级的内容侧重点:七年级为五爱教育、行为养成教育、适应教育;八年级为生命教育、耐挫教育、文明礼仪教育;九年级为理想教育、生涯教育、责任教育。

  2、教学工作:

  (1)教学工作目标:

  A、教师专业发展目标:

  专任教师学历层次和职称:学历合格率达100%,本科学历达65%以上,教师高级职称达20%以上,中高级职称达55%以上。

  教科研能力:所有教师必须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具备相应的普通话、计算机能力证书。大部分教师科研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一线教师都能有较高的专业素养;

  B、教科研发展目标

  构建教科研梯队。50%以上教师能够独立从事教科研,20%教师能独立承担市级以上课题,形成一支在全县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研合一”型的教师队伍。未来的五年,县、校级以上名师达20%以上。提高教科研水平。走“教科一体化”道路。到20XX年,各教研组完成1个市级以上课题,各类课题数量、质量再上一个台阶,并使科研成果迅速转化,带动教学质量的提升。推进课程改革。在未来五年间,有计划、目标明确地开展好课程改革工作,在课程实验改革中寻找出一条办学新路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C、教学质量发展目标:

  初中教学质量:教育质量考评稳居一类学校先进行列,各学科合格率、人平均分超过县各学科合格率、人平均分,在各学科竞赛和特长比赛中取得好名次。

  (2)教学工作具体措施:

  A、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教师学历进修、继续教育。未来五年,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本科、研究生、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继续创设开放型的校本培训方式,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灵活的培训方式。督促老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各种远程培训。

  理论学习是教师业务发展的先导。为倡导教师学习,每学年继续给每一位教师负责订阅教育教学杂志,发放教育教学理论著作,给教研组增订有关教学参考书,每学年定期为全校教师发放前沿理论等资料供教师学习。

  继续开展课改的教学观摩、研讨等活动。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建立以校为本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创造有利于教师研究的氛围,使教师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每学年开展“师傅引路课”、“新手过关课、”“名师示范课、”“复习研究课”、等教学观摩活动,鼓励全校教师参与听课、评课。同时,每学年举办“期中、期末质量分析会”、“适应性考试质量分析会”、“中考研讨会”等专题活动。为教师提升理念、交流体会、总结经验提供良好的平台。

  完善名师工程。学校在培养新教师成为名教师的过程中,要求青年教师:一年适应,三年胜任,五年成为骨干。同时,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立足开发每个教师的潜能。设立教学专项基金重奖教学骨干,重点开展名教师等教师队伍建设,在骨干教师的管理上,实行责任、义务、待遇并存,健全骨干教师培养机制。鼓励有志气、有报负、有条件的教师努力创造条件当名师,让他们参加各种研讨会、学术交流,不断提高他们知名度,在校内,要求骨干教师有课题,上示范课,承担讲座、指导年轻老师任务,使他们尽快成为我校教师队伍中的领头羊。

  健全校本教研制度。为更好地迎接新挑战,获得新一轮课改发展中的生命和动力,为保障在教研中立足创新,大胆改革,开展集体教研、随机教研、环节教研、案例式教研、教学研讨式教研及系列教研等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

  B、实施科研兴校,健全教科研机制

  教科研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①打造高素质科研型的教师队伍。在今后五年内,学校要求每位教师积极参与课程研究,先教学定位,再科研接轨。对新教师着重是规范教学要求,力争提前达标;对中青年教师要求走在教育科研的前沿,通过教学探究和教学评比,强化其科研能力,并加速教学转型,从经验型教师转向科研型的教师;对老教师注重总结升华。同时,每学年每一位教师撰写1—2篇高质量案例或论文进行交流。

  ②创建科研型的成长基地。将科研的重点转到教研组工作中,重点探索如何应用先进教育理论和方法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以科研为抓手,通过课题研究,指导教师在教学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到20XX年培养一批具有较强教科研能力、能持续稳定地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的教师。

  教育科研管理机制建设。

  ①制定、完善一整套符合学校实际,便于具体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科研考核评价制度,每年度组织一次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教科研先进备课组、先进个人的评选。使考核评价、评选能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

  ②成立学术委员会。学校聘请专家、校内具有较高科研能力的高级教师组成学术委员会。其职能为参与、指导或合作进行课题研究,创办学校教科研刊物。

  加强课程改革。

  ①成立学校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建立由校长挂帅、教学副校长负责、教务处具体指导的业务培训机制。

  ②成立新课程指导小组,明确职责,各司其职,要求各成员认真学习与新课程相关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及时将新课程教育思想传输给全体教师,使旧观念得以转变。

  ③有计划地派遣教师前往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和课改名校进行理论及业务学习,同时聘请有关专家莅校进行专题讲座;

  ④加强备课组活动,同时,加强校际间的相互交流,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

  C、强化管理,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教学管理:加强对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抓好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教学环节的管理工作。

  ①备课管理:注重实效,鼓励创新,不用单一的备课模式来要求所有教师。

  ②教案管理:注重激发教师的创造性,突出教师自身的优势,实行有利于教师设计个性化教案的教案管理。

  ③上课管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引导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创新,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④作业管理: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作业量,避免机械式的重复训练,引导学生完成探究性、实践性与操作性的作业。鼓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自己设计作业,分类分层布置作业,注重多样化、富有实效的作业检查或批改方式。杜绝把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使学生快乐学习。

  ⑤学习辅导管理:要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予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要求教师与基础差的学生搞结对帮补,不利用节假日和其他时间进行集体补课。

  信息化管理: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信息技术来改变传统教育模式,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建立资源库(主要是课件库),每年购买教学课件,将课件存入课件库。此外,要求每学期教师自制课件上传十个,教研组上传各年级段的全册课件。同时要求教师全面应用现有设备进行教学活动,到20XX年,规定专任教师课堂使用媒体率达到50%以上,并将此作为考核依据之一。

  教学评价:改革评价的方法与途径,采用更科学化的、人性化的评价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促进教师、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通过教科研手段不断加强评价机制的研究,从评价目标、评价方法、评价的功能等方面进行大胆实践,构建适应21世纪师生发展的新型评价体系。

  3、后勤工作

  (1)后勤工作目标:

  优化育人环境,开源节流,管好经费,理好财产,完善教学设施,关心师生生活和福利,让师生能专心工作和学习。

  (2)后勤工作具体措施:

  A、校园改建、美化绿化。

  把校园设计成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个功能区块,校园环境在校园改造中,统一设计规划,20XX年建成学校综合楼,新建两面水泥球场,将校内砖头路面全部变成水泥路面,同步绿化美化校园环境,20XX年建成两桥之间河南绿化景观带;20XX—20XX年建成学校塑胶跑道,营造向上和谐的文化氛围。创建花园式学校。

  B、现代化教学装备

  积极筹措资金,为教师配置办公电脑,建立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现代图书阅览室,进一步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师、教学的功能。

  C、专用教室配备

  按照新课程实验需要增添教学设施和设备,为新课程顺利实施提供物质条件保障。进一步充实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建好音乐室、语音室,多功能教室等,为课程内容提供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科学实践活动的场地,为开放式探究实验提供方便。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依法治校,文化立校,规范办学,高效管理;

  2、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先进组织、优秀教师及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形成行为规范、举止文明、仪表端庄的师生风范和教风纯、学风浓、校风正的育人环境;

  3、加强人际环境建设,提高学校凝聚力。创建目标一致、观念共鸣、竞争合作、荣辱与共的学习型团队。形成充满关爱,团结合作,公平竞争,崇尚一流,积极进取的人际环境。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有利于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机制和措施,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身心健康的学者型、专家型教师队伍;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追求学校景观的人文气息,完善学校文化环境,丰富师生文化活动,让校园成为师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6、加强教学管理。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探索有效教学理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潜力生有更大提高,中等生更优秀,优秀生更出色;

  7、加强德育管理。突出学生的理想教育、感恩教育、养成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教育,自主发展;

  8、加强教科研工作。强化求实创新的教科研意识,注重教育教学研究及成果的推广应用,向科研要质量,以科研促发展;加强校本课程建设,不断开发体现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加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广度及深度;

  9、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发挥服务教育教学的功能;

  10、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注重青年干部培养,建立能上能下、岗位轮换的干部流动机制。完善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的选拔使用机制。

  11、加强全员竞争上岗和校内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建设。完善“能者上、庸者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校内管理制度;

  12、进一步夯实“控辍”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家长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的自觉性和实效性。加大对“控辍”工作的考核力度,完善“控辍”目标责任制,继续开展“无流生班级”的创建活动,并加大表彰和奖励力度,形成关心“控辍”工作的合力。关注学困生和家庭困难的学生。全面关怀学习困难的学生,从起始年级、起始学科抓起,耐心、细致地分析其成因,采取定人帮扶、补缺补差等办法,真正实现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不让每一个学生因学习困难流失。深入开展扶困助学活动,继续对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给予资助,不让学生因生活困难辍学。

  13、加强后勤保障建设。做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使教师没有后顾之忧。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重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

  四、实施步骤

  本规划实施时间为五年,具体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宣传阶段。(20XX年1月-20XX年3月)

  1.成立领导机构。成立红正中学未来五年规划实施领导小组,朱乃勤任组长,蔡古堂、徐滔、金正海任副组长,中层干部为成员。

  2.形成五年规划编制文本。未来五年规划包括德育工作、教学工作、教育科研和教研、教师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主要部分。

  3.宣传学习规划。召开校内会议,在全校职工范围内宣传学习本规划,让全体教职员工了解规划内容,统一思想,增强实施规划的责任意识和自觉意识。

  (二)初步实施阶段。

  1.时间安排:20XX年4月--20XX年元月。

  2.主要目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新的突破,实施发展性教育有初步成效,教育教学和各项管理在全县农村中学确立领先地位。

  3.重点工作: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德育工作体系,并在具体工作中加以实施;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教学管理体系,实现教学管理新突破;完成校园文化建设主体工作,其他建设有新进展。

  责任人:按照班子成员分工,共同负责合作完成。

  (三)深入实施阶段。

  1.时间安排:20XX年2月--20XX年12月。

  2.主要目标:规划实施三年后,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全县领先水平,具有红正中学特色的校园文化全面形成,办学品位不断提升,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在县内有较大影响力。

  3.重点工作:学校德育工作走向成熟,探索出先进的现代德育工作理论和实践经验,完全实现德育工作目标;形成富有特色的教学管理经验,并有计划的向外辐射;完成教师队伍培训,实现教育理论、师德规范、信息技术等方面大幅度提高,名师团队作用明显;基本完成“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打造丰富的科研成果,实现校内外资源共享,发挥辐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全面完成,特色更加鲜明,主题更加突出,其他建设全面符合教育教学要求。

  (四)总结提升阶段。

  1.时间安排:20XX年1月--20XX年9月。

  2.主要目标:实现规划总体设想,把学校办成一所有品位、有特色、有活力的县级优质示范性初中。

  3.主要工作:全面总结五年规划实施成果,积累各方面的经验,为下一个五年发展规划提供基础、动力。

  未来五年是我校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任重而道远,全体教职工务必增强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居安思危,与时俱进,团结协作,真抓实干,为实现学校五年发展规划,把学校办成校园环境优美、人文环境浓郁、教育教学质量良好、办学特色鲜明,在全县有影响力的优质示范学校而努力奋斗!

  第2篇: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 规划制定的依据

  青岛西海岸新区黄浦江路小学前身为青岛开发区第一小学,迁建于1992年9月,是西海岸新区的一所老校,学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山东省首批艺术教育示范学校,为积极探索学校发展的道路,明确办学方向和办学特色,根据市、区教育局有关文件要求,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五年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各校委会成员分工落实,制定了《青岛西海岸新区黄浦江路小学2020-2025年五年发展规划》。本规划以十九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扎实推进素质教育,高起点,高标准,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实现现代化、国际化。

  第二部分 发展背景及现状分析

  一、学校发展背景

  (一)外部背景

  1.国内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小班教学。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开足开好规定课程;增强学生体质。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保护学生视力。在教学中,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面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21世纪的发展前景,革新教育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浪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子女接受教育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已经不满足于“有学上”,更是向往“上好学”。这种对优质教育的期待,需要基础教育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重外延向重内涵转变,不断提高教育的质量。因此,创建名校,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是新形式、新时期对基础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

  2.区内背景

  2014年6月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新区位于胶州湾,依托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和正确的发展理念,正逐步成为青岛新的经济发展重心。根据规划,西海岸新区将推进现代化城区建设。依托黄岛和胶南城区建设新区主城,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功能分区,提升人口集聚能力。新区发展规划显示,将加快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城乡教育事业。高标准普及15年基础教育,逐步实现12年免费教育,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年。统筹教育资源配置和布局,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高中和职业教育向主城和董家口港城聚集,新增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整合西海岸职业教育资源,组建职教集团,发展以海洋学科为主的中高等职业教育,引进德国等国外职业教育学校、重点大学和优质教育资源。经济发展的攀升必将对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

  3.学校背景

  我校原为开发区第一小学,学校底蕴浓厚,学生来源比较广泛。随着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开发区人对子女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对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这既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大好机遇,又是新时期下教育发展的巨大挑战和考验。因此,为加快我校科学发展步伐,实现打造特色、丰厚内涵、争创在省市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名校成为我们的目标。

  (二)内部背景

  黄浦江路小学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九华山支路6号,座落在美丽的马濠公园东侧。学校校园总面积11299.5平方米,建筑面积10500平方米,其中运动场面积8600平方米。学校经历2次扩建,新楼已于2017年投入使用,新建设项目包括:室内篮球场、图书室、阅览室等各专用室,这是学校发展史上辉煌的一笔,给学校未来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改变。

  1.发展优势

  黄浦江路小学虽是一所老校,但却有其自身发展的优势:

  (1)教师队伍素质高

  学校现拥有37个教学班,1580多名学生,84名教师。其中高级教师11人,一级教师40人,青岛市学科带头人1人,青岛市教学能手10人,市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7人,区教学能手30余人。一流的师资为学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校还有一个敬业奉献、团结合作、作风民主的领导班子。中层干部都是从学校的教学、管理骨干中选拔上来,有着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有一定的管理水平,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工作踏实肯干。

  (2)校园管理规范严谨

  一所老校,各种管理制度已形成固定模式,黄浦江路小学领导班子并没有因为是一所老校而坐享其成,降低管理的要求,相反,一切都要求是高标准、高起点,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校园管理规范严谨。学校制定了《课程实施管理手册》、《教师评价手册》、《学习制度汇编》等规章制度,要求全体教职员工严格遵守学校工作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2.发展瓶颈

  黄浦江路小学是一所老校,有着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在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和办学特色方面都有了比较成熟的的经验,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吸引了大量优质的生源。但师资队伍相对老龄化,缺少青年教师,一线教师普遍年龄较大,新老更替出现断层现象,有部分老教师虽即将退休,但仍站在教学第一线,无人替换。特别是班主任工作,纷繁复杂,部分老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制约学校教育更好的发展。办学资源面临挑战,师资力量亟待加强。

  第三部分 指导思想与办学理念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为依据,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特色办学思路,积极开拓创新;以科研为先导,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办学品位,实现现代化、国际化。

  二、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让每一位学生成为校园最美的风景

  办学目标:让校园成为师生向往的乐园

  学校办学特色:艺术教育

  学校文化主题:和乐文化

  学生文化取向:乐观、乐学、乐成

  学生发展目标:成为健康,诚信,儒雅,自主,尚美的“和乐少年”

  校训:勤奋、守纪、坦诚、勇敢,做最好的自己

  教风:教学生一天,想学生一生

  学风:执著求实,做最好的自己

  第四部分 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

  一、愿景目标

  办精品学校 育一流人才

  二、五年总体目标

  经过五年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管理科学、队伍优化、环境优美、特色凸显的有高品位的现代化学校。

  管理科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依法治校,以德立校,优化各类规章制度,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队伍优化: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专业素养高、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环境优美:校园做到“绿化、美化、净化”,校园文化建设特色鲜明。

  特色凸显:凸显艺术特色,拓展葫芦丝、管乐、纸雕画等校本课程体系,着力打造艺术校园,推出“乐”文化品牌。

  三、五年具体目标

  1.办学规模

  严格招生制度,控制学生数量,趋向小班化、精品化,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办学条件

  多功能教学楼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包括室内篮球馆、图书室、阅览室、音乐教室等,并确保如期完工并投入使用。不断完善现有的教学设施,为孩子们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场所。

  3.校园文化目标

  深入挖掘校园“乐”文化,把“乐”文化的精髓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使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富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4.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班子队伍建设:强化“四个意识”(责任、服务、品牌、创新),树立三个形象(精干、能干、实干),弘扬“两个精神”(崇尚奉献、追求卓越)。

  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科研意识强、专业素养高、师德高尚、富有创新意识的教师队伍。

  5.特色培育目标

  加强特色项目师资力量培训,优化特色项目育人环境,争取通过五年的努力,在管乐、葫芦丝、足球等方面凸显,构建多位一体的校本课程体系。

  四、主要任务

  为实现学校五年发展目标,使学校朝着愿景目标不断前进,2020——2025年,必须确保完成以下各项任务:

  (一)校园文化建设凸显特色

  1.深入挖掘校园“乐”文化,把“乐”文化的精髓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使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富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2.校园环境做到“绿化、美化、净化”,彰显校园艺术特色。

  3.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不断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激发师生发展的内驱力,体现制度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二)多举措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1.搭建平台,拓宽培训渠道。积极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培训、听课机会多向一线教师倾斜,使每一位教师都有受高质量培训、锻炼的机会。积极联系省内外名校,选派教师参观学习,必要时可挂职锻炼,促使自身专业素养有较快的提高。

  2. 立足校园,强化校本培训。开展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帮扶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新老教师共同成长。注重阅读氛围的创建,每学期开展教师读书活动,荐好书、读好书、摘好书,把读书作为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手段。

  3.研训合一,促进和谐发展。规范校本教研活动,以教研和科研的整合加快教师成长速度。完善省、市、区三级科研网络,强化学校教育科研管理的职能,做到骨干教师有区级及以上立项的课题,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的实施研究。

  (三)开创生动活泼的德育新局面

  1.要进一步贯彻素质教育“德育为先“的精神,强化学生思想道德与文明礼仪规范的养成教育,努力打造一支充满爱心、富有智慧的班主任队伍,加强班集体建设,努力做到一班一品。

  2.积极开展各类少先队活动,建设好少先队小阵地,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宣传窗、队室等阵地,开展思想教育。

  3.做好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利用传统节日,做好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完善开展好校园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等大型活动,使学生在各类活动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收获成长。

  (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四步教学法、微课、慕课等的学习与研讨,通过课改,让老师乐教善思,博爱学生;让学生乐学善思,合作探究。通过课改,学生不再怕考试,乐于学习,并享受学习带来的幸福。

  2.加强同课异构、集体备课,上好高效课堂。老师上课讲究课堂效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特色培育凸显成效

  1.开设围棋、书法、足球、管乐等特色兴趣小组,采用外聘教师和本校教师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充实特色教育师资力量,强化特色教育活动。

  2.积极参加和特色项目相关的各级各类比赛,争取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提高学校知名度。

  3.制定特色项目教育实施方案,在抓好兴趣小组的同时,适当的在面上铺开,抓好普及与提高,使得本校学生在其中的某一项特色活动中学有所成。

  4.做好学生学习成果展示,逐步汇总形成作品集。

  5.形成特色校本课程体系,不断拓展校本课程资源。

  (六)努力建设数字智慧型校园

  1.建立、完善学校网站,做好信息发布,使校园网成为教师工作交流、对外宣传的窗口。

  2.建设好学校网络应用平台,实现有线网、无线网全方位覆盖校园。更新教育设施,不断优化设备配套。

  3.把信息资源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不断完善学校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通过购买、自制等不同渠道不断充实学校教育资源库内容。

  4.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校本培训,达到大部分教师都能熟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现有现代教育设施、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水平。

  第五部分 规划保障与监督

  一、规划保障

  (一)思想保障

  办学思想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灵魂,只有将办学思想内化为教职工的共识,并成为教职工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真正在实践中得以落实。实施和管理本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将定期召开各级会议,积极学习本规划,从领导到教师,通过学习、反思与研讨,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形成新的教育观、德育观、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科研观与管理观,从而为规划实施提供坚实的观念保障。

  (二)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具体实施“五年规划”的全程管理,各分管领导、处室、教研组具体落实,全员参与,是完成规划的可靠保证。管理小组负责本规划的全程实施和管理,努力做到团结协作,分工明确,条块清晰。学校领导将首先组织学校中层干部、团队教研组长进行学习,充分把握教育的理念、内涵,切实把握精髓;其次,在全校教师中间进行充分的动员与宣传,使教师理解规划实施对于学校发展的战略意义,创造规划实施的良好舆论氛围。将本规划作为学校内部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动纲领,在本职工作中加以贯彻执行。

  (三)制度保障

  1.优化学校管理,加强监督反馈。不断完善校内各项规章制度和考核机制,健全民主管理制度,规范学校管理,并形成激励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对本规划不断修订、完善、提高,并对实施过程进行调控和改进,形成干部接受群众监督的工作机制,齐心协力,保障五年规划的顺利实施。

  2.测评成效,利益挂钩。及时作好规划各阶段的检查测评工作。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对各部门及个体的短期目标行为进行评估,将行为绩效与实施奖惩结合,制订相应的年度实施方案和评估体系;每学期、每学年检测《规划》实施情况,针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控、修订。

  (四)师资保障

  以“安全 质量 和谐”的理念为指导,以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以师生的共同发展促进学校的最终发展。以“一德三新”(师德、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为教师培训核心内容,遵循面向全员、倾斜青年、突出骨干的原则,建设一支品德好、观念新、学历层次高、教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五)安全保障

  安全工作实行网格化管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常规演练的责任意识,实行“日巡、周检、月普查”的安全常规工作法,落实“每一个岗位都有安全责任、每一个人都是安全隐患排查员”的岗位责任制。全体师生树立危机管理意识,始终紧绷三根弦:即安全第一位、提前预防、日常防护训练。积极构建迅速反应应急机制,确保校园安全。

  (六)后勤保障

  加强后勤制度与机构建设,使学校的校产管理、财务管理更加规范、有序,为教师有效使用教育设施设备,推进教育改革创造条件。

  (七)经费保障

  学校要力争上级部门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教师培训、科研、课程改革及特色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合理使用学校有限的办学资金,避免资金使用上的无谓浪费与低效。

  (八)评估保障

  为落实规划的实施,学校要制定相应的年度、学期工作目标和计划,形成较详尽的计划方案体系,把规划内容落实到位,学校根据规划的内容,每学年评估,监督规划的实施,并及时调整、修订规划的实施。

  二、监督机制

  1.成立学校发展计划实施与评价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

  (1)领导小组

  组长:宋兰(负责总监控和总评价)

  成员:王 兰(学校特色创建、党团活动、学校安全)

  赵玉风(学生发展、教育教学、

  薛建(工会、教代会、体卫艺工作监控评价负责人、家长学校)

  (2)实施小组

  组长:宋兰(领导与管理、阶段评估和终结评估具体实施)

  成员:王 兰(学校特色创建、党团活动、学校安全)

  赵玉风(学生发展、教育教学、

  薛建(工会、教代会、体卫艺工作监控评价负责人、家长学校)

  杨晓蒙(教师队伍、教师考核与激励、师德建设、学校宣传工作、教师考勤)

  刘健宁(德育工作 少先队工作)

  陈宝亮(教育教学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学籍管理、课程改革、教育科研)

  张建港、于义江(硬件建设与后勤服务)

  2.评价方案及监控

  在学校规划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通过充分的论证,健全和完善下列评价方案:《学校管理评价方案》、《教师绩效评价方案》、《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方案》、《学校课程评价方案》、《教研组工作评价方案》、《学生综合评价方案》等。通过定期的检查、评价,为学校决策、规划实施充分提供信息,真正使评价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

  (1)评价方法

  在评价的方法上,注意定性与定量、主观与客观、实验设计与非实验设计的结合。充分发挥自我评价的作用,结合专家学者的指导性评价,强调评价职能的形成性,突出评价程序上的内部导向性,注重评价实践中价值的发散性,重视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对评价结论的全面分析与慎重解释。

  (2)评价标准

  以学校五年发展规划中具体内容为评价依据,结合市、区办学水平督导评估的有关条例和标准进行评价。

  (3)评价程序

  依据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基础评价和发展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原则,每学年度之初,按照五年发展规划的阶段要求,并充分考虑学校实际情况,从而制定出学年发展具体计划;学年末,根据计划进行年度评估。评估分两大层次:一是各具体重要工作监控评价负责人进行各项工作自评,写出部门自评报告;二是评估实施小组集体对照计划进行全方位自评,形成自评报告。同时,可以和学校的常规检查、问卷调查等结合进行。

  (4)评价结果与反馈

  具体的阶段评价结果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进行个别反馈、小范围反馈、全校公示或全校教职工大会上进行点评。其目的有三:一是改进后期的工作、完善前期的不足;二是在下一学年度的工作计划制定中可以针对性地重点调整;三是更好地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黄浦江路小学五年规划,仅在发展目标和基本措施方面提出了大致的方向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制定规划过程,是对我校自身认识与思考的过程,为了将办学理念转化为每个教师、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实际行动,只有全校师生通过五年的努力,乃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实现基本目标;为使规划的“美好蓝图”化为现实,每个职能部门、每个办公室、每一位教师都必须结合本规划的目标和实际,制定自己的发展计划,学校在操作过程中实行有效的监控与评估,最大限度的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一步一个脚印的、实事求是的、与时俱进的工作和学习,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我们的目标。

  第3篇: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一、前言:

  欲作百年名校,须有百年大才!

  学校教育的使命在于培养人才,培养人才的标准有两个:一个是成人,一个是成才。成人者,即成就健全高尚的人格,即内圣;成才者,即具有创新成就的能力,即外王。现在,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教育成人的问题,德为人之本,一个人格不健全的人,要想成为大才,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几无可能。

  20xx年7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明确指出:必须“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必须“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同年9月发布的《山东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同时指出:必须“加强齐鲁文化人才建设,培养一批孔子文化、齐文化、泰山文化、海洋文化、泉水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运河文化、网络文化等优秀文化人才,凝聚一批具有重要引领作用、独特竞争优势、广泛社会影响的文化产业人才,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布局合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的齐鲁文化人才高地。”

  刚刚结束的党的xx届六中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要求全国全党必须“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教育改革方向就是,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改变。****实验小学五年规划的宗旨和核心应该紧跟中央精神和时代主旋律,以创造性的思维,闯出一条素质教育的成功之路,走在全国教育改革的前列,成为中国教育界成功实施素质教育的先锋。

  现在的****实验小学在校领导的英明领导下,领导班子空前团结,师资力量雄厚、工作热情高涨,整个团队想做事,敢做事,能做事,思想解放,轻装上阵,一定会在教育改革的事业上挥洒最绚丽的篇章。

  二、学校的现状分析

  略

  三、我校未来五年发展的目标

  创造思维,锐意改革,闯出一条素质教育的成功之路,学习成绩突破性提升,创造学生爱学、校家和谐的大好局面,成为济南市、山东省、乃至全国素质教育标杆。

  五、我校实现未来五年发展目标的思路

  认真研究中国和世界最先进的教育理论,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西方科学教育方法为指导进行数学等科学教育,以中华传统“孝亲尊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的道德文化奠定学生的人格基础。

  六、我校未来五年发展规划的实施办法

  、老师:

  “教者,上有施下有效者也”。“育者,养子使作善也”。所以,一个学生有没有品德,爱不爱学习,将来成才与否,主要取决于家长和老师的以身垂范。要让孩子爱学习,首先老师得爱学习,所以,在学校里首先要解决老师的教育理念问题。建议邀请各有真知灼见的教育名师到校作报告,老师们共同研讨学习,形成教育理念积极探讨的学术氛围。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2、孩子:

  引入“读经教育”理念。读经教育包括读诵中国经典、英文经典、音乐经典等。经典是经历数百千年生生不息的人类最高等智慧的结晶和体现,诵读经典,读经可以开启孩子的智慧,还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特别是中国传统的“四书五经”等经典,蕴含的都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人生准则,大量的读诵会令这些精神营养渗入孩子的心灵,指导孩子的行为,成就孩子的一生。

  大量的实验已经证明,读诵高等的经典,会强烈刺激孩子的脑神经发展,使我们的记忆力理解力发生本质上的提升。一个人的智力就是有记忆力和理解力构成,读经会让孩子变得非常聪明,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会轻松提高了。因此,读诵经典,可以同时解决成人和成才两大难题,被学术界誉为“最经济有效的教育模式”和“最急功近利的投资模式”。

  读经教育实施方法:

  a)教材:《论语》、《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等》

  b)时间:每节课上课前5分钟读经,剩余时间教课

  c)读法:只读不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d)音乐教育:每个教师不间断播放经典名曲做背景音乐,培植乐感,愉悦身心

  e)行为规范:全面引入和践行《弟子规》

  3、校园

  《道德经》说:“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圣人行不言之教”,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巨大。重新装点校园,以传世书法作品、圣贤经典名言警句等装饰墙体、教室等。校园播放经典名曲,杜绝摇滚乐等低劣的通俗歌曲,在整个校园塑造美妙、文雅、诗意的良好氛围,让孩子的心灵宁静而舒缓,远离浮躁暴戾之气。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会非常有利。

  4、家长

  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比学校更重要。但是,现在为人父母者,却完全不知道为父为母之道,这是家庭教育失败的最大根源。人不学不知“道”,人不学不知义,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学校应该肩负起教育孩子家长的重担。所以,我们要建立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再教育培训,如果家长能够知道名理,我们的孩子才会真正教育好。

  七、对未来的展望

  孩子学习成绩差,不是因为老师教得不努力,而是学生不够聪明!

  读经教育由台湾王财贵教授首先倡导,在全世界已经推广近二十年,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效果。时至今日,全球已经有5000万华人接受这一理念读诵经典,在台湾、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地区,乃至在国内很多民办私塾中均采用这种办法,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孩子的情商普遍提高,待人接物有礼有节。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经典本身就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人类人性的最完美的表现形式,与我们人类的本性完全吻合,所以孩子们阅读越愉快,阅读文言文的很高了,白话文的水平就随即提升了,语文的水平高了,逻辑思维的能力就相应提升,人就会变得耳聪目明,学数学等科学科目就很容易了,最终孩子们会把读书和学习当成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当然就愿意去做,爱学习爱读书了,孩子就明白道理,以此形成良性循环,孩子就会成人成才,老师会教的轻松愉快。

  现在,国内部分省份教育部门已经认识到“读经教育”的强大生命力,正在试验性的引入体制教育,也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作为孔孟文化的发源地山东省却落在了兄弟省份的后面。我们只有接着xx届六中全会的东风,认真研究,狠抓落实,推广五年,争取收到以下成果:

  、培养出一大批德才兼备,文武双修的社会英才

  2、培养出一批知书达理,感师恩知道义的仁人志士

  3、培养出一批清华北大的高材生,光耀母校

  4、老师通过带学生读诵经典,境界高升,气质非凡

  5、开体制教育改革之先风,深远影响中国教育的发展

  6、预计会成为山东省委宣传部“德耀齐鲁”工作的样板工程

  八、附录:关于读经教育的有关资料

  、《读经教育十一大好处》

  2、《读经教育成功案例》

  3、《诵读经典是最经济与最简单的教育方法》

  4、《诵读是开发大脑潜能的有效手段》

  5、《南懷瑾谈背诵》

  6、《从脑科学的观点论“儿童诵读经典与潜能开发”》

  第4篇: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引 言

  为深化学校改革机制,明确学校发展方向,提升学校文化品位,规范师生主体行为,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纲要和《长沙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目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 指导思想办学理念、办学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为了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这一育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特色发展为亮点,以提高学生的终身发展素质为核心价值追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二、办学理念

  1、“以人为本”。学校的一切工作都紧紧依靠全体教职员工和全体学生来进行,学校的办学目标是促进全体师生的和谐发展,学校的一切活动必须适应师生长远发展要求,学校的环境条件制度设施都应具人性化特点。

  2、“艺术立校”。 坚持以艺启智、以艺辅德、以艺健体、以艺育人。把提高学校艺术教育水平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办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打造高水平的艺术特色,并将这种高质量的艺术教育辐射到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全过程,惠及学校全体学生,陶冶其道德情操,发展其能力,通过艺术特色专业的打造,拓宽建设和发展空间,提高办学实力和水平,提质办学品牌和影响力,推动学校的全面发展。

  3、“和谐发展”。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和而不同、合作共事、宽容包容、共同发展”的思想。具体而言,涉及到校园设施与人相和谐,学校家庭社会的关系和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和谐,个性发展与群体发展和谐,近期需求与长远利益和谐,教职工内部关系和谐,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谐,师生心理与身体和谐,学生相互间关系和谐,学生的学科发展和谐等诸多方面。

  4、“追求卓越”。追求卓越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目标,一种工作态度。凡是认真,注重细节,一丝不苟,突破平凡的“合格”,追求优秀和一流,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中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超越对手,实现办事效率的最大化。

  总之,“以人为本,艺术兴学,和谐发展,追求卓越”,这四者是有机的统一。“以人为本”是办学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艺术立校”是达成理想境界的最佳途径,“和谐发展”是育人为本使命指向的终极目标,“追求卓越”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目标,一种工作态度。

  三、办学目标

  1、五年目标。通过五年的努力,要将学校建设成为一所管理规范、质量上乘、特色领先、设施一流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全省知名综合高中。

  2、形成品牌。

  一是将教师群体打造成爱岗敬业、专业过硬和具有尽善尽美精神的团队,将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成管理理念先进、密切联系群众、能干事干大事的坚强集体;

  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推行两个省级课题的研究,让每个学生有正确信仰、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和快乐学习,提高文化素养;

  三是完善艺体课的教学,通过改良和整合体育、艺术等课程和专业训练模式,让每个学生热爱艺术、学会艺术鉴赏、能唱会画,具有较高较全面的艺术素养;继续发扬艺术优势,力争在原有的省内知名的基础上创国内和国际知名品牌,提高学校知名度;

  四是进一步推动校园信息化建设,完善校园局域网络和学校网站,对内使其成为优化管理、服务教学、收集处理和披露信息的重要途径,对外使其成为推介学校、宣传学校的主要阵地;

  五是进一步完善“四位一体”的全员德育模式,为其赋予新的内涵,最终将学生培养成举止文明、行为规范的现代中学生,使学校的德育成为长沙市的一流品牌;

  六是突出校本课程,将心理教育和艺术教育建设成独立、规范、制度完善的学科,彰显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和艺术品牌;

  七是建立一整套规范社团管理的制度,确保让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一门终身受益的艺术技能;八是打造庭院化、艺术化、精致化的校园环境。

  第二部分 领域目标、任务策略

  一、提升智慧管理水平

  完善学校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制度程序,彰显人文管理精神,激发师生自主发展的主体意识。

  1、工作目标

  (1)构建“德治+情感+法制”的管理模式。

  (2)积极稳妥推进岗位设置、岗位聘任、岗位考核评价及绩效工资改革。

  (3)年级四人领导小组的管理、评价和效能提升举措基本成熟。

  (4)完善学校行政管理系统分层管理机制,落实分层管理的配套评价。并以此推进中层干部竞争上岗。

  (5)以落实发展规划的年度计划、考核和评估办法为核心,创建市级“四好”领导班子和创市教育局绩效考核一等奖。

  2、任务策略

  (1)建立和完善现代学校管理机制。2013年9月底前,组建成立长沙市11中学术与评价委员会(教学质量评估核心小组),成立校务委员会和常态化的学校特色发展委员会。根据学校实际修订和完善《长沙市11中制度大全》、《长沙市11中各部门岗位职责》、《长沙市11中各类奖励条例》、《长沙市11中岗位聘任条例》、《长沙市11中岗位评价考核方案》《长沙市11中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学校章程》等,完善各处室的各类规章制度,努力使学校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依法治校,按章办事。多途径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

  (2)让绩效评估的有效性最大化。积极稳妥地完善绩效工资实施方案,根据实施情况完善我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发挥岗位设置、目标管理、绩效工资、年度考核、学年聘任的应有效果。调整教职工学期考核和奖评细则,落实学年考核和奖评细则的激励作用,认真落实学年教师聘任工作。加强对各职能处室、班主任、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的考核评估,加强对教学质量的分析评估工作,使各部门学年总结和工作汇报制度常规化。

  (3)强化年级组管理职能。年级组负责整个年级各学科任课教师的教师聘任和日常管理,党支部建在年级,行政干部下年级,完善年级组为核心的年级组长、行政干部、党支部书记、工会组长四人工作小组的管理机制,实现责、权和评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能。

  (4)提高行政管理效能。校长出思想,副职出思路,中层出措施,全体出干劲,形成了分年级管理,逐级负责,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行政管理网络。大事实行征求意见、党委讨论、行政研究、教代会决策、专门工作小组落实的民主流程。对中层干部、年级组和教研组实行期初目标、期中督查、期末绩效考核。实现管理信息化,利用网络优势,提高学校管理效能。

  (5)落实《五年事业发展规划》。《五年事业发展规划》的实施要与年度市教育局对我校下达的绩效目标结合,与学校处室的学年、学期计划和检查结合。在落实《五年事业发展规划》中创建“市四好领导班子”和争取“市绩效考核一等奖”。

  二、增强德育文化实效

  以信仰教育和养成教育为核心,努力实施信仰教育1335工程,把学生人文素养、艺术素养的培养和行为养成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德育文化实效。

  1、工作目标

  (1)培养“身心健康、行为规范、信仰高尚、自主学习、艺术气质”的学生。

  (2)构建一支年龄合理、勤业敬业、专业发展的年级组长和班主任队伍。

  (3)积极推进德育内容课程化、德育管理自主化、德育途径多元化、德育工作全员化、德育评价科学化。

  (4)以“导师制”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两翼,力促直接面向学生的“四位一体(班主任、小组长、导师、社团)”育人模式的形成和深化。

  2、任务策略

  (1)紧抓“信仰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继续落实学生养成教育的同时,全面推进信仰教育1335工程,学期有计划和总结,2015年出版“信仰教育”德育专著,在全省产生广泛影响。

  (2)着力开展社团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成长。落实“让每个学生均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让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艺术特长”的目标,努力实现“每一个学生都参加社团活动”,有计划地打造3-4个在全市甚至全省有影响的社团。认真落实学期“阳光体育活动”和体育课教学,学生身体健康素质符合国家合格标准达到90%,其中优秀率达50%。

  (3)构建德育科研体系。建设一支适合现代教育的班主任队伍、党员导师队伍和青年教师副班主任队伍,并落实规范化培训;建立以年级组为核心半月班主任校本教研模式;每学年举行一次班主任工作论坛或召开一次德育创新专题研讨会,编印一册《班主任工作得失案例反思录》;申报市级课题《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实践研究》。提高班主任在各项评优、晋级、考核、岗位设置中的权重。2012年下学期筹备建立校级德育名师工作室。

  (4)构建“五化”德育实施模式。

  一是开发德育校本课程。2012年9月份开始在教育处统一指导下,鼓励班主任自主编写德育校本课程。

  二是德育途径多元化。办好“校园五节和四个仪式”(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社团节、读书节、入学仪式、入团(党)仪式、18岁成人仪式、毕业典礼);强化“四支队伍”(学生会团委会、值周班级、党(团)校、学生社团);凸显教师“三个团队“(离退休关工委团队、青年教师志愿者团队、党员教师团队”;注重“二种形式”(学军、学农),建立学校德育实践基地,分年级确立德育主题。

  三是德育管理自主化。丰富学生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的平台,完善以“值周班制度”为载体的主体内化德育模式,建立学生自治委员会,指导学生社团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形成“学生能做的事情老师不做、学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自主管理格局。

  四是形成全员育人氛围——探索建立以“导师制”为核心的困难生、潜能生教育转化机制。

  五是德育评价科学化。建立学生成长过程性评价体系;建立星级班级评价方案、建立十星(学习之星、进步之星、卫生之星、艺术之星、管理之星、孝敬之星、体育之星、礼仪之星、勤奋之星等)学生评价方案、完善南轩奖学金等评价奖励办法;

  (5)建构多维度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加强心理咨询室建设;每学期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体验活动;每学期定期对家长进行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建立“心育教师——班主任——心理咨询队伍”三维一体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特别是建立适应寄宿制环境下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制度和实施模式。

  三、构建有效教学文化

  以“四位一体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和和“四过关”为主线,努力构建具有11中特色的有效课堂教学文化。

  1、工作目标

  (1)普遍形成以“四位一体学案导学”和“四过关”为主线的有效教学模式,并以此为核心形成规范的教学常规管理和评价体系。

  (2)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效。争取五年内学校教学质量稳居长沙市二类省级示范性高中的领先水平。高考重点率逐年提升,二本上线率(艺术双上线)力争达到60%以上,其中纯文化二本上线率达到文化参考考生数的40%,全年级本科率达到80%以上;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全科合格率不低于98%;初三中考一次性合格率不低于95%,6A达到15%以上。

  (3)通过竞赛辅导加强对600分学生的培养,提高学生学科竞赛获奖级别和名次;每年下学期举办学科节,增强学校学习氛围。

  2、任务策略

  (1)优化特色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完善“四位一体学案导学”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和“四过关”学习模式。2013年基本实现全体教师运用新模式教学,并普遍采用现代教学技术辅助教学;形成班组、年级组、学校对学生合作型学习小组的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全面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2)加深教学学案研讨,科学编写系统学案。一是通过教研课积极探索“学案导学”下课堂教学的智慧和生成问题;二是以学案的提前制定与二次备课为备课组活动的重点;三是进行阶段性学案导学研讨会,修订艺术班的教学大纲,在学案中体现艺术班的理科学案特点,避免异班同案现象,2014年最终形成系统的具有我校特色的学案。

  (3)加强高中艺术班分层次教学研究。2012年下学期开始,高一音乐班和美术班的数学和英语学科实施分层教学,分层确定学案,探索分层教学背景下的评价机制。

  (4)完善教学过程控制机制。一是完善以年级组长为核心的四人小组领导下的年级组整体负责制和以教研组长为核心的教研组整体负责制,并制定年级组四人小组的考核办法、修改教研组长考核办法;二是完善教学常规管理体系,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认真摸索实施《岗位评价考核方案》,完善《教研组考核条例》、《备课组校本教研操作规程》;三是坚持学月质量分析、大考质量分析和谈话制度;四是建立寄宿制条件下的晚自习、早自习和日常教学管理制度;同时稳步探索和推进纵向联合考试制度。

  (5)加强教学工作的设备设施建设。新建通用技术等课程的专用教室及教学设施,改善音乐教室和美术教室的设施,引进音乐美术专业教师,完善课程设置。对全校教师进行新一轮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培训,力争使全体教师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全校教师多媒体开课率达60%以上。

  (6)构建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型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评价体系。学生的学业评价分别以百分制评价、学分制管理或等级呈现。高中阶段考试成绩进行百分制评价和模块学分管理;初中学生学业成绩将百分制评价与等级制评价相结合;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综合实践课实行学分制管理。

  (7) 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毕业班工作。严格把好毕业班教师工作入门关,不断总结各届毕业班的经验,形成毕业班提高质量的传统,毕业班年年有新的突破。

  (8)增强学校学习氛围。举办学科节和学科拓展培训,提高学生学科竞赛获奖级别和名次。

  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引进和自身培养相结合的方针,着力打造一批学科带头人和优势学科群体,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拓展特色空间奠定基础。

  1、工作目标

  (1)全面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道德+知识+智慧+敬业”的教师队伍。把“四位一体学案导学”作为学校主要的课题来研究,将《综合高中“四位一体学案导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内容纳入总专著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培养或引2-3名特级教师(其中1名艺术特级教师),争取设立市中学音乐或美术名师工作室,利用市级骨干教师和市名师工作室的资源培养培训中青年骨干教师。

  (2)大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是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的技能;二是有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及应用于教学的能力;三是有较强的校本课程开发及课堂程资源开发的能力;四是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的水平;五是有承担校级以上公开课、研讨课等教学活动任务的能力;六是有一定的艺术素养;七是具有较强的学生教育管理水平。

  (3)积极构建教学科研梯队。每年进行校本教科研培训,鼓励教师参与小课题研究,教师工作课题化;努力创建省、市级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形成金字塔形的国家课题、省级课题、市级课题、校级课题体系,五年内教师课题研究参与率达到70%。

  2、任务策略

  (1)加强教师道德建设。定期评选“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和“魅力教师”;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教育理想;探索建立学校、家长和学生三位一体的师德师风评价体系;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

  (2)加大培养教师的力度。完善学校培养培训体系,做好教师培训规划。

  项目

  名称具体任务工 作 重 点

  教师

  培训湖南省和长沙市教师培训完善管理平台“教师信息管理”,积极制定教师个人培训计划,合理安排规定学时培训工作,鼓励教师跨学科培训。

  校内培训每年寒假和暑假分别集中培训1天和3-4天,外请专家讲座(包括一天的艺术修养培训);学期中安排1-2次培训。每年组织一次高中中青年教师教师专业技能考核。

  在职研究生鼓励教师参加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进修或课程班学习,每人补贴学杂费3000元。

  出国访学选派若干名骨干教师参加国内培训学习,选派艺术类教师到合作高校学习,提供艺术类教师出国访学机会。

  名师

  工程特级教师培养或引进特级教师2-3名、省级科研课题主要承担人或有个人专著的教师2-3名.

  “高级后”

  教师搭建一个“高级后”教师成长平台。在高级教师中设立名师工程,每两年评选一次。

  青年骨干教师工程师徒结对;青年教师学校青年教师四个一:每年参加一次专业技能考试;命一套段考或期考试题;发表一篇论文;参加一次赛课。创设条件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类评比竞赛活动,促进青年教师提高专业技能和水平;大力提升青年教师编制试题的水平和审题能力;提高青年教师学校的功效。

  书香校园工程读书、交流青年教师学校、新教师过关课、青年教师研究课、高级教师示范课、中年教师攻坚课等活动常态化;每年出版一本案例集专辑和教学故事专辑,交流、共享。

  星级教研组工程教研组建设、争优活动开评星级教研组(最高为五星)。拥有四星级教研组比例达到100%;五星级达到5个,严格规范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的开展。

  (4)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

  一是完善教育科研激励机制,修改教育科研奖励条例,每年度组织一次教科研先进评选;

  二是构筑课题研究网络体系。以综合高中教育实践为重点研究,形成我校鲜明的科研特色,打造我校的科研名片。今后五年,根据学校教学的实际,课题研究的基本方向是:以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和信仰教育1335工程为目标的课改研究,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四位一体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进;“四过关”方式的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信仰教育1335工程;艺术班数学英语分层教学研究;班主任专业化培养研究;文化班学生艺术素养提高研究。以学校主课题为支撑,探索学校教学、德育和管理等方面的科学运作模式,争取2014年出版《普通高中综合办学理论与实践研究---长沙市第十一中学综合化办学30年回眸》专著;

  三是以备课组为单位或个人申报小课题研究,《南轩教研》专业杂志(季刊)定期出版并在全国获奖。

  四是建立教师教育教学科研档案。

  五是遴选部分教师建立兼职教研员(德育和教学)制度并给予任务和工作量补贴。

  五、推进校本课程开发

  全面贯彻落实新课程计划,从体现办学特色和实现每个学生均有艺术修养的目标及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出发,稳步推进校本课程开发。

  1、工作目标

  (1)人人能开发校本课程。

  (2)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选课系统。

  (3)打造系列化、精品化的校本课程

  2、任务策略

  (1)形成校本课程开发长效机制。编写、完善校本课程大纲和实施方案,通过通识培训、专家讲座等方式提高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2012年8月底完成《长沙市11中校本课程开发指南》编写工作;2012年学校选派教研组长组成的校本课程骨干教师团外出考察,鼓励全体教职工学习把握教材编写特征,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每个教研组每一学年至少开设两门校本课程,艺术类教师每人必须开设一门校本课程,到2016年,力争开设出符合学校文化内涵发展的40门左右校本课程;每学期期末,学校课程委员会考核和评选校本课程,学年考核设置“校本课程开发先进个人”。2013年起,学校出资出版1-2本优秀校本课程。每年4月结合5月的校庆活动,邀请校友(名人、专家)来校开设南轩大讲坛。

  (2)构建完善的“校本课程”体系。完善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为内容的三级课程体系,突出包括研究性学习在内的综合实践课和校本选修课程的学习,高中每个学科要进行学科研究性学习,初、高中学生要修完两门以上校本课程,其中一门艺术类校本课程,一门学科校本课程,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六、优化艺术特色建设

  坚持贯彻面向全体学生、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学校艺术教育新的格局。

  1、工作目标:

  (1)进一步完善学校初、高中艺术课程设置,开发五门以上可供艺术专业教学用校本课程。

  (2)建设一支能促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且具有实施素质教育能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3)积极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艺术活动,并逐步使其规范化、制度化,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艺术教育实践模式。

  (4)逐步加大经费投入,普及现代化的艺术教育技术手段,满足学校艺术特色教育需要的器材和设施要求。

  (5)至2016年,建立具有我校特色的学校艺术教育体系,以我校为基础组建湖南省艺术特色学校联盟。

  2、任务策略:

  (1)建设特色鲜明的艺术课程体系

  ①创建市级课题:“初中重打基础,高中着重提高”的初、高中衔接式艺术教学模式。初中教学以文化为基础、在普及艺术兴趣课程中打基础,发现艺术人才,高中全面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和水平。

  ②构建艺术课程体系。聘请专家对学校已开发的专业课程进行评审,建立长沙市第十一中学高中艺术专业课程体系和初中艺术兴趣课程体系。

  ③强化艺术教研组建设。教研活动针对实际情况,以听课、评课、说课及高层次的业务学习为主,打造长沙市艺术教育教研基地。

  ④确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将各类艺术课(含文化班的艺术课程)列入期末考试或考核和毕业考核科目,每期确定时间集中考核艺术学科,考核结果记入“学生成长记录袋”,对学生艺术素养进行综合评定。

  (2)多途径提高艺术教学水平

  ①规范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按照课程开设和队伍建设要求合理配备艺术教师;每年举办一次外聘专业教师联谊活动;组建外聘教师特色发展委员会。

  ②加强专业教师培训。2012年—2016年进行新一轮艺术教师专业培训,根据与武汉音乐学院联合办学协议,每期选派一至两位教师去武汉音乐学院培训;鼓励教师参加高层次学历进修并给予补助。

  ③突破美术专业班教学模式。尝试改变美术教师包班制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师的专业指向,按素描、速写、色彩、设计等科目来设置美术专业课程,美术教师按专长选定科目授课。

  ④着力实施名师培养工程。支持和帮助名师在网络开通博客,在全市开设讲座,在学校开办工作室;鼓励和支持艺术教师外出讲学、出版专著、高级研修;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培训、研讨,拓展思路,提升能力;创新艺术教师专业成长模式,在校内按学科建立团队发展共同体,各团队联合活动、交叉融通,共享研究成果。

  (3)形成浓厚的艺术特色教育氛围

  ①强化艺术兴趣小组活动。面对全校学生开设健美操、键盘乐、弦乐(二胡)、管乐、民族音乐、播音主持、书法、绘画、摄影、地方戏曲、舞蹈等兴趣小组;面向普通班学生举办每期一次系列音乐、美术讲座,每周开设1-2节音乐美术小本课程,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②落实汇报演出相关工作。坚持做好艺术班学生每期一次的专业汇报,积累学生的舞台经验;组织学生参加校管弦乐团、民乐团、合唱团、舞蹈队,坚持每周两节课的排练,并在学校艺术节和各种庆祝活动中进行汇报演出。

  ③加强校园艺术文化建设。利用门厅、走廊、墙壁,创办艺术天地、艺术画廊进行优秀作品展览,每月由美术教研组组织一次学生习作展;做好一教学楼一楼艺术展厅的规划、装饰和使用的相关工作。

  ④做好艺术生举办专场音乐会工作和专家讲座工作。每年接纳已毕业校友或在校学生举办专场音乐会3-4场;每学年邀请专业音乐、美术院校的专家教授来校讲学不少于两场。

  ⑤开辟校外实践活动基地。开辟美术写生基地,保证美术专业学生每学年外出写生一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艺术各类竞赛和国内外艺术交流活动。

  ⑥探索音乐表演类和音乐教育类分班教学机制,建立艺术类毕业生的跟踪工作,建立10所小学和5所初中艺术生源基地,并认真落实生源基地相关协议。

  (4)不断优化艺术教育办学环境

  ①着力制作特色艺术教育课件。鼓励专业教师自主设计课件或研究开发艺术教育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软件,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学习工具;建立学校艺术教育资源库,帮助教师快速制作具有学校特色的艺术教育电子课件。

  ②寻求政策的支持。一是招生政策的支持。学校除保持现有“提前招生”的政策支持外,争取扩大招生范围,面向全省招收艺术学生;二是经费的支持。以二教学综合楼新建为契机,全面更新设施设备和教辅设施。

  ③寻求高校的支持。在现有高校支持的基础上取得更多艺术高校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在已建立的关系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如艺术教育资源的共享、合作开办音乐会和画展等。

  ④寻求校外专业辅导老师的支持。定期召开联谊会,建立好特聘教授专门档案,借助他们的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水平,为学校艺术特色发展出谋划策;借助他们的低年级生源不断优化学校生源质量。

  七、传承百年校园文化

  挖掘百年校园文化,传承历史文化精华,打造成一所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百年名校。

  1、工作目标:完成“庭院式、艺术式、精品式”校园后期工程建设;充分挖掘并体现校园传统文化,挖掘校史、校训、校情的教育内涵;规范艺术化校园环境,使学校成为城中文化和艺术特色中的一大亮点;积极组建学生和教师各类社团,丰富师生课余生活,搭建学生和教师个性特长发展平台。

  2、任务策略

  (1)完成学校美化建设。2012年暑假,完成食堂的改造和学生公寓的过渡改造。2013年,以“庭院式、艺术式、精品式”为宗旨,在专家充分整体论证的基础上,完成二教学楼和学生公寓的改造工程,启动校园整体提质改建工程,完成学校美化建设。

  (2)完成学校硬文化提质。为每一幢建筑定位取名,丰富和完善学生星光长廊、艺术长廊、校史长廊、艺术博物馆等文化内涵,完成整体形象设计并制作相关标识,让校园充满艺术气质。

  (3)拓展学校软文化空间。力争到2014年把“南轩艺术大讲坛”办成学术浓、品位高、影响大的平台;每年在大剧院进行毕业班汇报演出;勇于承办长沙市重大教育交流活动;延伸自主开发“名师大讲坛”、“校友大讲坛”、“家长大讲坛”等项目,增强学校校园文化竞争力。成立有鲜明特色的师生艺术社团。力争每个社团配置校内外辅导员1-2名;重点打造7个有影响力的社团,如教师艺术团、学生合唱团、民乐团、音乐社、管弦乐队、动漫社和舞蹈团等;主动搭建优秀社团活动进行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八、加快开放办学步伐

  积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艺术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方法和管理经验;努力探索培养具有民族精神、国际视野的艺术人才的方法和途径。

  1、工作目标

  (1)洽谈两所国外艺术类友好学校。

  (2)打造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特征的艺术教师团队。

  (3)筹建一个艺术类学生国际班。

  (4)学生艺术团常态化地走向国际舞台。

  2、任务策略

  开办高二后艺术类国际班,借助市局为学校引进合作办学项目,与国外友好学校合作办学,坚持小班授课,每年招收学生40人左右,合格的毕业生争取可直接升入国外艺术类大学,不需参加托福或雅思考试,到国外后也无需参加预科学习和测试;建立并每年邀请一次海外友好学校或艺术类合作伙伴到校访问;聘请艺术类外籍教师2-3人;每年组织一次国际班学生海外学习交流为主题的夏令营或冬令营;

  第三部分 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自我评估

  1、全体教职工要增强实现目标的信念和责任意识。成立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实施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成员由校级领导、科室负责人、社会各界代表组成。由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责任分解表,做出时间、进度安排。加强党组织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校务委员会(由校内外与学校办学紧密相关的各层面人员或其代表组成),教职工大会(闭会期间由工会执行),学代会(闭会期间由学生会执行),家长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特色发展委员会等组织在落实“五年事业发展规划”中的作用。此外,继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为学校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2、分解年度目标。对《五年事业发展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进行分解,明确牵头处室和工作责任,作为教职工对处室考核的重要内容,提高规划执行力,确保规划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明确年度工作目标、工作指标和推进措施。每年聘请专家审核年度工作计划落实情况,并交教代会审核,同时听取意见,及时调整,突出重点,优化策略。

  二、落实经费保障

  长沙市11中“五年事业发展规划”项目经费

  (单位:万元)申报表)

  项目一:基建(详细略)

  项目二:设备、设施(详细略)

  项目三:维修(详细略)

  项目四:110年校庆(详细略)

  项目五:内涵建设(详细略)

  五年事业发展规划是长沙市11中未来五年学校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学校全体教职工的共同行动指南,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负重奋进,为顺利完成五年事业发展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

  第5篇: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为在今后五年内加快学校的发展,进一步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以学校发展为主题,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创新学校管理,构建现代化学校管理机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制定了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一、学校概况:

  万城镇第一中心学校创建于1976年,原名万城镇番村小学,现位于万宁市万城镇番村社区,04年学区撤并后更名为万城镇第一中心学校。学校占地13.6亩,建筑面积1375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33个,在校学生2011名,教职工150人,教师中取得本科学历者6人,大专学历者82人,中专(中师)学历者52人,学历合格率100%。学校布局合理,教学设施较为完善。学校先后被评为“海南省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合格学校”、“海南省实验教学合格学校”、“万宁市教育教学工作先进集体”、“万宁市少先队工作先进集体”。先后有61名教师117篇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168名学生在国家、省、市各类比赛中获奖,140名学生的书法、绘画、习作在各类刊物发表。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理念,坚持“规范加特色,人文加和谐”的办学思路,把教育发展作为主题,把教学改革作为动力,把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深入地推进素质教育,探索符合我校特点的办学之路,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总体目标

  “树优良校风,建优美环境;创优异成绩,育‘四有’新人”。构建团结合作、民主高效的管理机制,建设科学发展的和谐校园。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加强师德建设,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努力塑造良好教育形象。力争用五年的时间使我校办学有特色,学生有特长,教学有特点,科研有特效。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发展,让每一位教师都施展才华,让每一位家长都收获希望。成为万宁市小学办学水平明星校。

  四、具体目标:

  (一)常规管理目标:

  学习贯彻上级有关精神,规范学校各项工作,制定《万一中心学校常规管理考核制度》,结合《学校管理条例》,抓好校园管理、教师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教科研管理和后勤管理等常规管理工作,进一步倡导校务公开,深化民主管理,加强教师考核,完善各类规章制度。

  (二)教学质量目标:

  继续加强教学工作,规范教学管理,加大和完善学校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做好课题结题的各项资料的整理和归档,探索新课程的教学策略,深化信息技术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和农远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开发信息技术及农远资源与学科整合的教学,进一步加强对学科课堂教学的研究,提升语文、数学、英语三门核心课程的教学水平,扎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培养一支观念新、思维活、方法多、管理严、责任强、觉悟和学识高的领导队伍。塑造一支安于工作、乐于奉献、敏于学习、勤于思考、巧与沟通、易于合作、勇于实践、善于创新的教师队伍。形成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的师资队伍。实施名师工程,加强学科带头人和教坛新星的培养与管理工作,五年内,培养省级学科带头人2- 3名,市级骨干教师15-25名,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教师大专学历达100%。

  (四)学生发展目标: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允许有差异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和谐、求真、创新、奋进”的校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尊师、守纪、博学、善思”的学风;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努力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使学生成为“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学会生活,独特的你。”

  (五)学校基础设施和校园文化建设目标:

  进一步规划和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校园硬化和美化工作;做好学校运动场地的申报、立项和建设工作,努力构建具有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打造书香校园,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设施,改善师生学习条件。进一步完善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在篮球特色的基础上,创建篮球特色示范校。

  (六)信息技术教育和校园网络文化目标:

  继续加强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深入开展基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研究与应用,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过程,积极开展各项教学研究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技术含量,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每位教师在2012年要开通自己的博客,做好信息化督导工作。积极做好学校校园网和网站的筹备和建设工作,建立教育网络平台,通过网络吸收和传递教育信息,为本校师生和家长服务。

  五、主要措施:

  (一)加强班子建设,完善管理机制

  1、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强班子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强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形成一个团结协作、廉洁自律、工作实效的强有力的领导集体。

  3、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现代学校管理体制,以“规范管理、目标管理、民主管理”为主要内容,形成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坚持以法治校,以情育人,构建人文校园,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师生校园生活质量。

  4、实行民主管理,充分发挥教代会的民主监督作用,全面推行校务公开,通过教代会、校务委员会等形式听取教职工意见,做到群策群力办好学校。

  5、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形成激励机制,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6、通过科学规划,有效管理,力争使学校管理水平有较大的飞跃,形成切合我校实际的管理特色。

  (二)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素养

  1、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构建现代学校,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因此,学校应把教师素质的提高摆在学校管理重中之重的地位。要构建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校本研修为重点的继续教育体系,注重教师自我学习和内在素养的提升。在学历合格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参加高一级学历学习,五年内,教师大专学历达100%,鼓励教师在岗学习,开展多类型的读书活动,让教师在工作中学习,成为教育观念新、教学水平高、教科研能力强的学习型教师。不断探索校本教研的新方法和途径,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提升,构建“学习型”学校。

  2、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建设。开展敬业精神教育的主题活动,大力宣传和推广师德先进典型,完善师德评价制度。坚持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学习《海南省教师十条禁令》等减负文件。每学年对教师的师德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每年评选2-3名师德先进典型,把师德表现纳入教师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并作为教师评优评先和职务晋升等方面的依据,同时,建立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师德监督网络,对严重违反者,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3、积极实施名师培养工程,促进教师全面发展。加大学科带头人和教坛新星的培养,加速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把素质好、潜力大、肯钻研的青年教师确定为名师培养对象,确定教师培养梯队。针对不同层次的培养对象,提出发展要求,促进教师均衡发展。五年内,培养省级学科带头人2- 3名,市级骨干教师15-25名。学校成为万宁市教师专业发展型工程示范校。

  4、抓好教师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运用多种方法,抓好教学基本功。鼓励和帮助教师外出学习,汲取先进的教学理念,快速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开通博客,鼓励教师积极撰写论文,加强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培训,提供条件让教师学习各种现代化教学技能,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施资源,进一步强化信息技术的功能效益,优化教学方法。

  (三)改进德育方式,增强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

  1、健全德育机制,形成德育网络。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人人管德育、家家懂德育、社会重德育”的德育机制。

  2、以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抓手,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养成教育为特色,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注重人文教育,养成交流与合作的习惯,发展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与人和谐相处的意识与能力。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深入开展各种活动,寓德育于活动之中。

  3、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效应,帮助学生形成自信、自强、自律、勤奋的健康心理。

  4、建立一支有强烈的责任心,崇高的使命感,乐于奉献的班主任队伍。坚持以师生的精神塑造为主线,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自我、自主管理为抓手,通过课堂和活动两大德育阵地,采用正面灌输、结合活动、个体自我教育等三种形式,实现管理制度化、内容系列化、教育社会化、工作科研化、活动自主化,优化德育工作环境,发展和提升德育内涵。

  5、实施“扶困助学” 工程 。

  (四)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以新课程理念为核心,深入贯彻《海南省义务教育条例》、执行《海南省课时计划》,落实《海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1、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全面发展。首先必须按新的课程标准,扎实上好各门功课,充分发挥各科课堂教学在传授知识,教给方法,开发智力,培养情感价值观等作用。其次,要落实公平教育理念,学校要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成长的空间和时间,使全体学生享受教育的权利平等,享受教育的机会均等。

  2、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氛围,实施和谐教育,促进学生均衡发展。通过和谐教育,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愉快学习,发展个性,健康成长。和谐教育不仅是德、智、体、美全面的和谐,也是每个学生情感、意志、性格形成过程的和谐;和谐教育不仅是教与学和谐,也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和谐。倡导和谐教育,必须尊重每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和爱,不断探讨转化方法,建立帮教档案,尽我们所能帮助其成长。

  3、创新是学校发展的主旋律,顺应课改的要求,创新思想,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评价观。要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大胆实践;要创新教学管理,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不断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要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促进教师精心教学,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促进质量监控、课程实施、教学改革有机结合,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4、整合教育资源,体现校本教学特色。课程校本化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表现,也是实现办学目标的载体。学校要认真贯彻实施新课程教学计划,上好综合类课程。同时,要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校内外多种教学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建立校本化的课程体系,形成校本教育教学特色。根据我校实际,五年内,从学科类课程、活动类(技能)课程和社会实践类等三大方面开发课程资源,形成校本教学特色。

  5、要加强学生的管理,加强学生的“知、情、意、行”的管理与教育。关注学生理想目标、道德品质、日常行为、学习行为、心理健康、思想动态、安全意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依托少先队活动并采用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学生的“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学生行为规范”“学生自我安全保护”等教育。

  6、要加强各类比赛和活动工作的规划和制度建设,重视各项常规性的活动与比赛的训练。做到训练平常化、比赛定期化。定人、定时间、定资金、定奖惩制度,保障各类活动与比赛能取得优异成绩,提升学校地位,树立学校的形象。

  (五)高度重视安全教育,争创平安、和谐校园

  1、安全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前提。安全工作应列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没有安全就没有稳定,没有安全就没有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没有安全就没有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全校上下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建立组织,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和安全应急预案,加强管理,加强演练,定期检查,及时整改,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2、要建全对学校师生人身安全的防范措施,切实唤起广大教师的责任意识,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师生生命财产的安全。严格落实学校封闭管理,做好来人登记制度,定点会客制度。

  3、加强课间护导,值日教师要加强课间巡视,杜绝学生做各类危险游戏,学校安全领导组成员,要定期开展对学校及学校周边进行全方位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置、上报。

  4、要定期更换、保护好消防设备,加强学生消防逃生演练,提高学生防范能力,要加强防盗设施的维护检查,加强节假日、夜间值班巡查,努力打造平安、和谐校园。

  5、五年目标:零事故。

  六、分年度工作目标达成度

  (一)2012年度工作目标

  作为实施规划管理建设的第一年,重点是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软件资料建设,为实施学校五年规划达成打下扎实的基础。

  目标:实现管理的规范化、人本化、民主化、科学化和系统化,改善学校校容校貌。

  具体工作

  1、成立学校五年发展规划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部署各项工作。

  2、把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向融入全体教职工的思想,使之转化为自觉、自主的行动。

  3、加强班子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强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形成一个团结协作、廉洁自律、工作实效的强有力的领导集体。

  4、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建设。坚持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学习《海南省教师十条禁令》等减负文件。

  5、继续开展新课程课改工作和完善校本培训的系列工作,加强教师教学技能的校本培训,组织教师定期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开通博客,进行教学基本功竞赛等活动,引导教师走专业化成长道路。

  6、组织教师参加上级业务部门举办的相应培训和各类竞赛,提高综合素质。

  7、加强本校承担的国家、市、区级课题的过程性研究,开展相关的研究活动,完成本年度课题研究计划,形成中期性报告。

  8、万宁市小学办学水平明星校。

  (二)2013年度工作目标

  目标:进一步完善学校制度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转变。

  具体工作

  1、紧紧按照教育局的工作要求,切实做好学校各项工作。

  2、进一步规划校园建设,营造校园优美和谐环境。完善校园文化、绿化、美化、净化建设,建造具有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

  3、继续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抓好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自身素质的提高;继续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

  4、紧紧围绕区教育局综合目标考核细则,抓好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5、加大安全管理力度,继续开展好安全主题教育和安全演练工作,提高师生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力度,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制度。

  (三)2014年度工作目标

  目标: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和校园网络文化教育,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和规范管理体制。

  具体工作

  1、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现代学校管理体制,以“规范管理、目标管理、民主管理”为主要内容,形成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坚持依法治校,以情育人,构建人文校园,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师生校园生活质量。

  2、通过教代会,进一步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形成激励机制,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3、通过科学规划、有效管理,力争使我校管理水平有较大的飞跃,形成切合我校实际的管理水平。

  4、进一步加大校园建设,做好校园部分场地的硬化工作,进一步做好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工作。

  5、本年度,培养省级学科带头人1-2名,市级骨干教师8-9名。

  (四)2015年度工作目标

  目标: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素养,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具体工作

  1、教师队伍教师建设,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学校应把教师素质的提高摆在学校管理重中之重的地位。构建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校本研修为重点的继续教育体系,注重教师自我学习和内在素养的提升。在学历合格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参加高一级学历学习,本年度教师大专学历达95%,鼓励教师在岗学习,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让教师在工作中学习,成为教育观念新、教学水平高、教科研能力强调学习型教师。

  2、继续组织各类教师参加上级业务部门举办的相关培训和校内培训,促进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业务水平的提升。

  3、组织教育教学论文、课件、案例评选及推荐活动,形成人人懂科研,人人会科研的良好氛围。

  4、继续加强新一轮课题研究,努力打造一支课题研究队伍,提升学校教科研水平,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

  5、积极实施名师培养工程,促进教师全面发展。加大学科带头人和教坛新星的培养,加速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把素质好、潜力大、肯钻研的青年教师确定为名师培养对象,确定教师培养梯队。针对不同层次的培养对象,提出发展要求,促进教师均衡发展。

  6、本年度,培养省级学科带头人1- 2名,市级骨干教师7-8名。

  (五)2016年度工作目标

  目标:完善育人网络,增加学校工作实效性,进一步配套和完善学校功能体系,争创“市级示范学校”。

  1、健全德育机制,形成德育网络,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人人管德育、家家懂德育、社会重德育”的德育机制。

  2、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教师大专学历达100%,

  3、以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抓手,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对学生开展“自知、自立”教育,使学生行规内化。以养成教育为特色,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4、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氛围,实施和谐教育,促进学生均衡发展,争创“市级示范学校”。

  6、做好学校运动场地的申报、立项和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在下一个五年规划中建设一个较为标准的200米塑胶跑道的运动场,并完善运动场内地基础设施,满足学生的运动所需。

  7、对学校的厕所进行改造,建造一所较为标准、符合要求的厕所。

  8、争取配套资金,力争完成“班班通”工程建设。

  9、总结和反思,加强宣传,提高学校的声誉和影响力。分层次全方面进行总结,积累经验,反思不足,找准问题,确定解决的措施,为下一个五年规划做准备。

  学校五年规划,是我们发展的蓝图,力争反映出时代发展要求,昭示着学校的美好明天。我们坚信,随着规划的逐步实施,目标的逐年实现,万一中心学校在万宁市小学中,必将描绘出一道靓丽的风景!

  第6篇: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一、时代对学校发展的要求

  《教育部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要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指出:“学校要办出自己的特色。”陈小娅副部长最近在名校发展论坛上强调指出:要改变千校一面的局面,学校要走特色发展之路。学校要以课程改革推动学校制度重建,以制度重建推动学校特色发展,以特色发展推动学校文化建设。

  二、学校自身发展的目标追求

  江苏省在星级学校评比中的“五星级”对于学校发展也提出了制度化、特色化、重文化建设的要求,我校在充分把握教育规律和国内外教育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在对学校实际进行深刻反思与定位的基础上,创新观念,创新思路,确定重建学校制度,努力培育“全面发展、科学见长”办学特色和“徐州一中校园和合文化”的发展目标。

  三、社会对学校发展的期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教育由于科学主义的极度膨胀与人文主义的相对衰竭,工具理性的发达与价值理性的失落,社会危机、道德危机、心灵危机日益凸显,陷入价值追求上的悖论,即在强调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成才意识的同时,而淡化了其合作意识、奉献意识和思想道德培养。在这种情况下,我校提出以“和”为价值导向,以“合”为途径和手段,以“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为文化原理,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的影响,促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能得到优质均衡和谐发展的“徐州一中校园和合文化”。

  核心概念解读

  一、学校制度

  现代学校制度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和重要保障,主要包括以教代会为核心的学校民主管理制度、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双向选聘制、岗位责任制、干部公开竞聘制、任期制、绩效考核制、校务公开制等。通过制度重建,促进学校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进一步解放教育生产力,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

  二、学校特色

  学校特色,是学校发展到一定阶段其文化特质的集中反映,是学校思维、行为的独特方式,是学校从物质到精神整体环境氛围的特质。学校特色在其形成过程中逐渐造就了学校共同的价值追求,逐渐将学校显性的制度转化为隐性的概念,并进而转化为全体成员的行为习惯,构成了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它着眼于全体师生的健康发展,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基础性,表现在学校师生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同化上。

  三、学校文化

  我校所提出的“徐州一中校园和合文化”简称“和合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它强调教育的全过程都应有利于学生、教师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教育过程既要重视知识培养,又要重视人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是协调、统一的教育。注重协调教育过程中的对立因素和矛盾过程,将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内容有机协调、统一在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中,不是非此即彼,而是统筹兼顾,使各种教育因素发挥最优的效能。和合教育可以满足更多不同期望值的家长学生对于教育的需求,

  “徐州一中校园和合文化”,可以理解为: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以构建和合高效的自主课堂为主阵地,以促进学生、教师与学校和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以促进和谐教育(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最高目标。

  一、学校制度

  (一)学校民主管理制度

  目标一:

  进一步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不断改进和完善教代会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为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创造良好环境和通畅渠道。充分发挥党政工联席会议、群众代表民主座谈会和工会、学生会组织在学校民主决策和管理机制中的重要作用。

  措施:

  1、依照有关法规定期、及时、规范地召开教代会。对学校发展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和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坚持提交教代会充分讨论后予以表决,以切实维护教代会作为教职工行使民主权力、参与民主管理学校的基本形式和重要渠道的权威性。

  2、在有关法规和上级文件精神的框架内,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探索教代会制度和工作机制的创新。加强对教职工代表的培训,组织他们在校内开展调研,以提高教代会在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学校六届一次教代会起,实行评选优秀代表提案的制度。

  3、坚持党政工联席会议和群众代表民主座谈会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做法,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在此基础上,逐步试行校务会议制度,从而形成校长办公会→校务会议→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决策梯次,加快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进程。

  4、学校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教代会工作机构的职能,进一步加强与教职工群众和学校行政的联系沟通,强化桥梁和纽带作用;做好教代会的日常工作,协调各部门落实教代会有关决议、决定,合理解决教职工的意见、建议。学校在教育教学、后勤服务等工作中,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合理意见;在修订涉及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规章制度时,要及时委托学生会征求学生意见,必要时可邀请学生会代表列席校务会议和教代会。

  目标二:

  进一步完善校务公开工作机制,大力推进校务公开的规范化和即时性,全面落实广大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全方位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措施:

  1、进一步健全校务公开制度。在2011年底之前,由工会牵头依据上级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公开细则;及时调整有关工作机构的组成人员,落实校务公开工作责任制,及时公开相关的校务资料。在规划实施的第一年度,教职工对校务公开的综合满意率不低于85%,从第二年度起,应不低于90%。

  2、加强校情和校务公开基础资料库建设,完善校务公开的工作方式。从2010年度起,按年度编纂《徐州一中年鉴》。在2011年底之前,初步建立起包括教职工任职、获奖、发表论文等以及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在内的校情资料库。加大对校园网的建设投入,尽快做到内外网分开,确保广大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知情权、监督权和社会各界的参与度。

  (二)聘用、岗位责任制及干部公开竞聘制、任期制

  目标:

  1、完善人事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教职工的责任意识。

  2、建立一支团结协作、作风民主、廉洁自律、开拓创新,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和理论修养、踏实肯干、群众满意率高的干部队伍。五年内使干部队伍达到比较理想的结构比例。

  措施:

  第一条完善教职工全员聘用制

  1、完善徐州一中第五届教代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徐州市第一中学全员聘用制度实施办法(试行)》,尤其是其中的岗位设置部分,修改其中的固定数值形式,以学校规模及学生人数为参考值的变量。

  2、用全员聘用制规范管理教职工的人事关系,严格办理到期续聘手续,调出学校后的解聘手续。

  3、试行校内高职低聘、低职高聘政策。

  第二条完善教职工双向选聘制度

  1、继续保持每学年教职工岗位双向选聘制度,并填写岗位聘任协议书。

  2、继续坚持分批次进行聘任。

  3、调整职能处室工作人员分类,分类要覆盖全体职能处室人员。

  4、在三个年级处分别聘任教师时,即要考虑本年级教育教学的需要,又要考虑到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还要考虑全校发展的需要。

  5、做好双向选聘工作的资料整理备案工作,包括学期中间岗位有调整的人员聘任资料。

  第三条完善岗位责任制

  1、进一步修改岗位职责,使之适应学校新形势。

  2、用岗位考核的方式考察教职工履职情况。

  3、完善职员、工人及中层干部的岗位考核办法,进一步增强考核的可操作性。

  4、积极探索岗位考核的有效形式,使之达到效益最大化。

  第四条优化干部公开竞聘制、任期制

  1、从年龄、性别、学历层次、能力、任教学科、党派等方面认真分析现任干部的结构,深入调研,优化现行干部公开竞聘制度,五年后使之形成最佳结构,达到五星级学校的评估标准。

  2、在新一轮的公开竞聘中,提倡轮岗选聘,便于熟悉学校的整体工作,形成团结合作的工作氛围。

  3、形成干部学习培训制度,任新岗位要进行岗前培训,任期内要进行岗位培训。每学年学习培训不少于12学时,加强干部的道德修养和理论修养,提高干部的创造力。

  4、形成干部任期常态监控,阶段评价,及时反馈制度。以岗位考核、学年述职测评等形式了解干部的工作效能,及时校正,提高干部的执行力。

  (三)绩效考核制

  目标:

  尊重规律,以人为本。以德为主,注重实绩。激励先进,促进发展。客观公正,简便易行。

  措施:

  1、尊重规律,以人为本。

  尊重教师主体地位,体现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专业性、实践性、长期性的特点,以科学评价引领更高质量。

  2、以德为主,注重实绩。

  注重教师履行职责,实施素质教育的实际表现和贡献,以优质师资支撑更高质量。

  3、激励先进,促进发展。

  鼓励教师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引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以强化基础保障更高质量。

  4、客观公正,简便易行。

  坚持民主公开、科学合理、程序规范、讲求实效。让追求卓越成为学校显著特征和突出优势。

  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以教职工履行法定职责、岗位职责和完成工作任务为基本依据,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学校结合实际制定科学完善的考核方案和量化标准。

  1、学校领导(含副校长、校长助理)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履行校长职责、学校自主发展、管理理念、水平和能力、工作绩效等情况。

  2、教师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履行《教师法》和《教育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教师法定职责,以及完成学校规定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的实绩,包括师德、教育教学、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实绩。

  3、其他教职工(包括管理人员、教辅人员和工勤人员,下同)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履行学校规定的岗位职责和完成工作任务的实绩,包括服务教学、服务师生等方面的实绩,主要考核德、能、勤、绩、廉等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考核方法

  1、学校领导绩效考核由教育局组织的考核小组和学校教职工评分,主要考核学校领导(含校长、副校长和校长助理)的工作态度、管理水平、工作绩效等方面。

  2、教职工的绩效考核由学校成立考核领导小组,根据学校制定的考核细则,考虑教师和其他教职工等岗位的不同特点,实行分类考核。采取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学科组评议、考核小组评议相结合,教师自评、教职工互评、学生评教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等方法。

  3、考核指标:工作量(课时量、班主任等工作量、考勤等)、工作表现(职业道德、班主任与德育工作、教学常规、专业发展等)、工作成效(教学效果、育人成效、教研成效等)。

  ①教师绩效考核由学校组织的考核小组和学科组及学生评分,主要考核教师的职业操守,育人成效,专业水平,教学常规,教学效果,教研成效等方面。

  ②其他教职工的绩效考核由学校考核小组和教师评分,主要考核他们的职业道德、工作能力、服务意识、工作效果等方面。

  ③班主任绩效考核由学校考核小组评分,主要考核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关爱学生度,学生教育,学生转化,学生评价,沟通家长,,日常管理,协调利用教育资源等方面。

  考核程序

  1、被考核人进行自评,同时形成个人工作总结;

  2、学校组织民主评议;

  3、学校领导小组进行考核;

  4、学校考核领导小组集体研究确定教职工考核等次;

  5、在校内公示考核结果(公示期为一个星期7天);

  6、由学校将考核工作总结和考核结果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四)队伍建设

  目标一: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强化师德教育,引导教师做充满爱心、品格优秀、业务精良、道德高尚的教育工作者;加强职业理想教育,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作为毕生的事业追求,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增强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能力,以平等态度对待学生、以高尚情操熏陶学生、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自觉担负起培育人才的神圣职责。

  措施:

  1、把师德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制定和完善师德考核办法,形成师德建设的有效激励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聘任(聘用)、评优奖励、派出进修等的首要内容和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不断提升教师师德水平和素养。

  2、科学制定合实施《徐州一中师德规范》和《徐州一中师德建设实施办法》。《师德规范》和《实施办法》要注意结合实践,既要具备权威性和规定性,又要具备导向性和可操作性,力争全面促进师德建设。

  3、建立学校师德建设民主监督小组,负责对学校师德建设开展情况和教师师德表现进行监督,定期听取学生和家长等各方面的评价意见,并及时对各种意见梳理归纳反馈,汇报校长室,并督促责任教师整改。

  目标二:

  完善师德规范,健全激励机制,不断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表彰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辛勤耕耘、为人师表、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的杰出教师;健全师德监督机制,严格考核管理,对失德失范者要加强教育,对师德不端者要进行惩戒。

  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形成优良师德风范和育人环境。组织全校教师开展师德建设大讨论,充分发挥校内宣传媒体的作用,用先进典型鼓舞和激励教师,达到推动师德建设的目的。

  2、充分发挥学生在师德建设中的师生互动作用,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积极扩大“我心目中最可爱的老师”评选活动影响,选出爱岗敬业、辛勤奉献、努力钻研的教师,激励教师以德修身、以德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把加强师德建设与党员教育结合起来;与坚持以人为本、尊师重教结合起来。要确立教师在学校办学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广大教师的聪明才智和工作积极性,共同搞好师德建设与党员教育。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创造更为良好的工作环境,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努力为广大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把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成果体现在深入开展师德风范创建活动的实际效果中。

  二、学校特色

  目标:

  明确学校“全面发展、科学见长”特色发展的方向;以“全面发展,科学见长”为指导思想,回顾、反思学校原有的办学实践经验;创新观念,创新思路,要“在确保学生具有健全人格,较好人文素养的同时,重点培育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素养”。进一步探索学校办学特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方法;构建可操作的科学教育机制框架。

  措施:

  创新多元途径深化科学内涵。具体措施如下:

  一、优化科学育人环境

  首先,为使学生在校内有更多的科学活动场所,学校兴建了不同类型的科学活动室,包括语音室、网络活动教室、理化生实验室、科技制作室、探究性实验室、生态馆、天文馆和特色成果展示室等多个科技活动室;

  其次,学校建立了校内科技教育网络,成立了“科学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教学处长、年级处长、学科主任、教研组长参加的科学教育队伍,数、理、化、生、信息学科及科技创新活动均成立了教练组。

  二、努力实现科学教育“活动化”

  开展科学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是提高科学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把科学教育与开展各种丰富的活动结合起来;从兴趣小组到沙龙讲座,从合作探究小组到学生社团,形式活泼的各类活动,为学生自主开展科学探究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利用知识节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是我校的突出亮点。年级处和学科组组织的专家讲座: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奥林匹克竞赛专题讲座;教学处、学科组、德育处组织的自然科学类知识讲座;综合知识竞赛、创新大赛和学生分组自主实验比赛等。知识节活动学生全员参与,根据兴趣自主选择参加相应活动,凡在学校知识节活动中获奖的同学,教务处如实记入学生成长档案袋,获得一等奖的同学将在综合素质评价的学习能力一项中得到A级。

  三、通过课程建设,统筹实施科学教育

  从“学法指导”和“方式转变”入手,改革课堂教学,把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中,探索实施科技教育的有效途径,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按新课程精神着力展开探究性课堂教学活动,并将其中一部分内容作为研究性学的课题,延伸到课外、校外,进一步拓展学生学习研究的空间。开发和建设研究型课程,逐步形成具有学校科学教育特色的课题资源库。

  四、用课题研究全面统领科学教育

  以教科研工作引领科学教育,科学教育类课题研究要以校为本,立足促进学校科学教育不断提高水平。逐步形成三级课题网络,从校级课题开始,选拔优秀课题上报市级课题,再从市级优秀课题中选报优秀课题申报省级课题。包括教师个人课题、团队式课题和大规模式的全校性课题三类。

  以“加强科学教育,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课题主题和主攻方向。课题参与率要达到90%以上。

  五、健全制度,完善机制,促进科学教育的发展

  科学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在于整体性、高水平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素养,同时也为那些学有余力的拔尖学生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不断完善实验班的设立、导师制的推行、学科竞赛的辅导与选拔机制,使相当一批学生受益,不仅要考入适合他们进一步发展的高等院校,更为他们终生的学习与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拟定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徐州一中科学教育目标体系》,设置学校科学教育“总目标”,“总目标”以下设置“分年级目标”。“分年级目标”对高中各年级学生在“科学知识和技能”、“科学方法和能力”、“科学行为和习惯”、“科学态度和精神”等方面的发展目标、主要内容、途径方式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从理念上改变师生、社会对特色发展的误读。有科学的办学理念才能有学校正确的特色发展。加强理念培养,把在全体教师业务培训会上开设讲座与课题组核心成员的沙龙、深度研究相结合,在全校形成良好的氛围,统一思想,本阶段1-2年。

  第二阶段:在我校已有的经验和工作的基础上,对原先零散的不成体系的要素进行梳理,使之系统化、提升层次,变以往无目的、无意识的行为为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例如:统一在全校开展校本课程,围绕各学科的思维方法、学科发展史、研究方法等开设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精神等。

  第三阶段:对于校本课程的开设进一步规范化、体系化,有层次、有个性地针对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形成有徐州一中特色的校本课程。在学校科学教育校本课程继续规范化开展的前提下,鼓励学生组成实践兴趣研究团队,学校为他们提供场地、经费、实验器材、多媒体教师、多功能实验室、苗圃基地、气象站等各种支持,开发新的科学教育类实践课程。

  第四阶段:对五年来的实践摸索进行总结提升,一方面在实践中继续深化我校的科学教育校本课程,另一方面进行资料梳理和理论提升,筹备省级重点课题的结题工作。

  三、学校文化

  目标:

  以“和”为价值导向,以“合”为途径和手段,以“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为文化原理,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的影响,促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能得到优质均衡和谐发展的“徐州一中校园和合文化”。

  措施: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建立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

  加强理念培养,把在全体教师业务培训会上开设讲座与课题组核心成员的沙龙、深度研究相结合,在全校形成良好的氛围,统一思想,使“徐州一中校园和合文化”建设成为每一个一中人的共识。树立“和生”观、“和处”观、“和立”观、“和达”观、“和爱”观。经常开展师生恳谈会,为师生交流提供畅通渠道,建立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导师承包制。常规化开展假期到家家访与电话家访、网络家访相结合的制度。

  二、进行“徐州一中校园和合文化”的硬件建设配套工程

  校舍的命名与改建;教师和合文化活动的开展与场馆建设;对校园进行文化氛围的创设。更新文化展示版面,体现细节处育人,潜移默化的特点;

  对于“徐州一中校园和合文化”的实践开展梳理与提升工作,使“徐州一中校园和合文化”的建设进一步规范化、体系化,有层次、有个性地针对教师与学生的发展需求,形成有徐州一中特色的校园文化。

  三、充分发挥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我校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通过社团活动、个性特长展示、学生会的自管自育等,创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同时,班级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要努力从班级环境、班风建设、班级活动等角度,积极建设班级文化。

  第四、注重整合提升,打造徐州一中“和合文化”的品牌效应

  在“徐州一中校园和合文化”继续规范化建设的前提下,注重宣传与示范作用,使“徐州一中校园和合文化”在社会上、家长中形成舆论氛围,得到社会认可与高度评价,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外部条件,有力地促进一中的可持续高水平发展。

  对几年来的实践摸索进行总结提升,一方面在实践中继续深化我校的“徐州一中校园和合文化”建设,另一方面进行资料梳理和理论提升,更好的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使一中成为全国一流名校。

  和·教学

  课程建设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学校将围绕“基础宽厚、人格健全、特长突出、国际视野”课程目标,健全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统整的课程体系。

  目标一:

  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实施国家课程,适当调高国家必修和选修课程目标,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积极进行教学和课程创新,打造特色型高中。

  措施:

  1、国家课程必修和选修内容在达到其规定的基本要求基础上将目标适当调高,对实施过程作适当创新,对评价方法和标准作适当改进,以使新课程的实施更符合学生及学校的实际,更有力地促进学生自主有效学习和教育质量的提升,更好的促进学生及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按照学校、教师、学生教育教学的实际,合理调整必修、选修科目或模块的教学顺序、试行走班制等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的改革,以保证、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为目标。

  3、进一步加强对选修课的研究,在充分考虑高考方案的导向和学生发展实际的前提下,做好学生的选课指导;尤其要注重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分类指导,加强对文、理实验班的选课指导;积极探索并做好艺体课在同年级内按兴趣选择实行分项教学。

  4、努力打造特色学科和特色课程基地。

  在传统学科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根据学科贡献、学科内拥有的知名教师情况并以此为依托,选准突破口。

  有效启动学科带头人模式。加快特色学科建设,实行“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调动现有教职工的积极性,在资金上适当予以倾斜。打造强势学科,扶持薄弱学科,力争五年内所有学科综合实力(师资力量、科研成果、教学实绩为主要指标的综合实力)全市领先,大部分学科建设水平位于全省前十,3—4个学科成为全省拳头学科。

  根据省文件要求,做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改革试点工作,做好“普通高中数学应用实践研究课程基地”工作。分期做好计划,争取政策支持、积极落实、稳步推进,力争试点工作获得成功。

  目标二:

  加大学校课程资源整合力度,积极开发更多高质量的校本课程,构建起支撑、保障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形成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努力打造在省内外有影响的特色课程、特色学科和学科课程基地。

  措施:

  1、本着开发与规范化管理相结合原则,巩固开设好已经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要根据教学实际进一步修订完善。要通过合理规划指导,对落实情况和结果进行调研和反馈。继续进行校本课程的再开发并逐渐形成特色课程。使校本课程教材与各学科知识点相结合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2、在课程开发和实施上充分发挥学科组的集体优势和教师专业特长发展。力争再开发校本课程,使学生可选课程确保不少于50门。从模块纲要编写、有相应教案(论著、教材)可查、课表体现、赋予学分、多元评价、统一时间、地点等方面加强管理。

  3、对校本课程再开发,拟实行招投标制度,学校拟建立学科校本课程课题研究小组,同时应为特色课程开发、过程研究和论著出版提供必要的联络支持和经费保障。进一步加大激励力度,把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实施实绩,作为教师专业化水平,学科能力考核的重要内容。

  课堂改革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创新是教育创新永恒的主题,也是提高学校综合实力的关键。新课程在课堂的定向上突出了以下四个方面:课堂是师生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是对学生进行训练和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是传授知识和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建设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竞争走向合作、从灌输走向对话的课堂文化,建立一种使师生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不断改变的机制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保障。

  目标一:

  关注每一位学生,切实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努力建设具有特色、富有活力、卓有成效的互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措施:

  在课堂教学这个动态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探索者、发现者和追求者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要促进学生有效地学。要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使学生获取知识、体验,完善自身。

  1、构建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

  教学过程要从关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交往入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强调师生之间建立平等、和谐、合作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要按着民主、平等、尊重、真诚的原则并以征求意见的方式进行。

  2、定位适当的教学难度要求

  根据“最近发展区”原则组织教学,按照教师“做学生不能做的事,教学生能学会的东西”的具体要求,努力让“教学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使学生从“最近发展区”由他人帮助学习始,最终实现将“最近发展区”转化为新的“现有发展区”目标。

  3、运用互动的师生活动方式

  从规范、优化师生课堂教学程序、行为入手,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坚持课堂教学“四项原则”:先学后教,不学不教,以学定教;先练后讲,不练不讲,以练定讲;即学即练,学了就练,注重生成;即练即评,练了就评,当堂反馈。努力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四个优化”:所有环节的完整性——整体优化,各个环节的有序性——程序优化,环节间关系的紧密性——联系优化,内容与方式的适当性——局部优化。实施课堂教学“四种策略”:低起点,高标准,小坡度,快节奏。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效益最大化。

  4、注重有效的预设与生成

  预设与生成是课堂实施过程中的辩证统一体。预设是生成的基础和前提,生成是预设的扩展和升华。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系统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更需要生成。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目标二:

  以学案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四段教学”的课堂教学范式,各学科形成可操作性“导学案”的落实方案,为互动高效教学奠定坚实的平台。

  措施:

  1、抓好学案改进教学行为

  根据《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学案编写规范要求》,进一步修缮学案,结合师生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深入进行跟踪调研,并根据教学的使用情况进行广泛而深入研修,及时发挥监控、评价机制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徐州一中基于学案的有效课堂评价量表》、《徐州一中学案编写评价方案》,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真正将通过使用学案优化教学行为的目标得以充分落实。在2-3年的学案使用和修改基础上公开出版发行,发挥一中品牌的辐射效应。

  2、优化机制进一步完善四段教学并形成各科特色

  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改革的的效益和质量,按照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和本年度工作计划要求,学校发布《关于深化“基于学案教学”改革的意见》、《“基于学案教学”的课堂教学基本规范——四段教学法(试行)》、《“基于学案教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试行)》。落实完善四段教学法。即“以案导学,检查预习——以学定教,讨论解疑——精讲点拨,注重提升——即练即评,实现迁移”。

  3、自主学习形成阶梯目标

  为切实减轻学生不合理学习负担,学校将“主动学习、深入学习、超越学习”作为引领学生形成阶梯式自主发展的阶段性目标,通过三年努力逐步形成关于自主学习的三个不同阶段的培养方案,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各年级开始研制包括目标、措施、评价等内容的“自主发展”培养方案,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高一年级主动学习,学会主动规划、主动实践、主动反思,实施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化。以《高一年级各学科学习方法指导》为抓手,指导帮助每一个学生尽快熟悉高中学习内容要求,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科学把握合理学习起点,积极调整学习方法,在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中激发学习积极性,尽快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

  高二年级深度学习,学会深入联系、深入方法、深入本质。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注重教学策略的选择,不断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积极使用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探索深入学习的途径、方法,促进学生实现认知结构的重建、学习策略的优化、思维品质的提升,让高二学习的“平原期”一样充满活力。

  高三年级“超越学习”,学会超越书本、超越教师、超越自我。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强化反思意识,学会从重积累到重概括,从重应用到重迁移,从而达到螺旋式上升的境界。高三学习不应机械重复,而应更加自觉主动,更加重注探究,更具有人格完善、创新创造的倾向和特征。

  学生发展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

  目标一:

  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高初中有机衔接。加强高初中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学管理评价、教学环境、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培养等方面的教育衔接,消除因初中升高中对学生特长发展的影响,从而合理开发利用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培养学生特长,发展学生个性。

  措施:

  1、建立初、高中教师教学交流和观摩的机制.使初中的教师更多地了解高中的教学内容,在日常教学中尽可能做好初高中教学目标和目的的衔接;高中教师从教法与学法指导上做好过渡工作,顺利完成对接过程。

  2、以自主招生的形式,通过全方位的考查,提前组建“初高中衔接实验班”,以课外活动的形式设计一些初高中学习衔接的课程,为高中的培优工作培养后备军,也为日后的高中教学扫除障碍。

  3、抓好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高中学习的认识。引导高一新生打好基础,增强学习紧迫感。切实帮助学生制订好自己的学习计划、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做好短期和长期的学习安排,做到有条不紊投入学习。

  4、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坚持循序渐进,采取"零起点、慢起步、缓加速"的教学策略,加强基础训练片,扎扎实实抓好双基,夯实各科的基础知识,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使学生比较顺利地实现新旧知识的对接。

  目标二:

  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机制。改进优异学生培养方式,探索高中拔尖学生培养模式。改进“特长生”培养机制,实行主教练负责制,开展与社会专业机构联合培训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创造性学习,在教师选聘、课程选择、教学管理等方面实行更加灵活、开放的政策。

  措施:

  1、在学生选拔上,不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以面试和中考成绩综合评定录取。选拔与培养实行滚动淘汰机制,按学期考核,有进有出,鼓励竞争。

  2、在教学方式上,实验班真正实现因材施教,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学习、积极创新实践、注重能力培养;在教学设置上,实验班在执行国家课程基础上,为实验班学生设计专门的特色课程,并安排优秀教师组成专家指导组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安排大学教师或科研人员担任导师。

  3、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机制,改进优异学生培养方式,探索高中拔尖学生培养模式。改进“特长生”培养机制。

  目标三:

  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努力拓展校外教学资源;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联合育人机制,采取联合办学或联合培养方式,共同培养优秀高中生。

  措施:

  1、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在进行评价时,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

  2、加强体育、艺术教育工作,创新、丰富教育内容、形式和评价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艺术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身体素质,提升审美能力。

  3、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和试验,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目标四:

  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加快国际交流合作步伐,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校教育国际化水平。

  措施:

  1、成立国际部,整体规划学校国际化发展进程,推进常态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持续推进与苏教国际的合作,使国际预科班形成规模,形成巨大吸引力,拓宽学生国际化途径。

  2、加强和改进外语教学与师资培训,巩固与已建立国际友好合作关系学校的交往,实现师生互访。

  3、加强国际理解教育,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海外游学、夏令营等活动,增加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直接体验,培养国际观念和全球意识,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4、增加双语教学课程,提高师生在教学科研和对外交流中的外语运用能力。成立“汉语培训中心”,吸引外籍学生来校学习。

  四、教师发展

  以“科研兴教、科研兴师、科研兴校”为目标,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科研为教育教学实践服务的原则,扎实有效地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强化教科研工作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向更好、更高方向发展,切实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目标一:(教育科研发展)

  健全教科研管理机制,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以“学案教学”为抓手,进行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的备课管理,构建集体备课合作型教科研团队。将科研和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以课题为载体,建设一支能承担省、市级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科研骨干队伍。

  措施:

  1、健全教科研管理机制。(1)制度保障。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实施的推进和考核工作机制,把科研实绩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2011年底前完成)

  (2)组织保障。建立健全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制度,定期充实、检查、交流、展示。成立由校长室分管、教学处具体负责的领导小组负责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划、实施、管理、考评等工作。(2011年开始实施,逐年完善)

  (3)经费保障。加大投入力度,在学习考察、学历提升、科研课题等方面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和良好环境。每年度培训经费不低于教师工资总额的2%,专款专用,落实到位。(5年内逐年落实)

  (4)资源保障。既要充分发挥本校名师、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又面向校外,聘请专业人员(包括教研人员,科研人员和大学教师)进行专业引领,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人力基础。(每年聘请2人,5年内成立一个10人左右的校外专家培训团队)

  2、以课题为载体,开展教科研常态工作。(1)以教科研为切入点,不断壮大我校骨干教师队伍。5年内,在职特级教师不少于10人,名教师、学科带头人、青年名教师、青年骨干教师人数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0%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教师占专职教师人数的30%以上。

  (2)构建“以学校为基地,以课题为载体,以教师为主体,以质量为中心”的工作模式。全面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每年在研课题不少于20个,其中省级课题不少于4个,并确保结题率不低于90%。以教科研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以省级课题《全面发展科学见长——徐州一中学校特色发展实践研究》为抓手,探索实施科学教育的有效途径,确保有一批水平较高的科学类课程供学生选用,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提高质量。(该课题计划于2012年结题)

  (4)开展网络研究与学习活动。建立现代技术教育专题资料网上信息库,为教师相关的专题研究提供服务。(2011年开始实施,5年内逐步完善)

  目标二:(教师专业发展)

  构建网络健全、队伍精良、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教育科研管理体系,建立教师广泛参与的专业化自主发展激励机制,形成学校浓郁的科研氛围。构建学习型科研队伍,以教师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

  措施:

  1、培养具有一定科研实践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1)通过校本培训,同伴互助,5年内力争做到30岁以上50岁以下教师至少获得大市评优课二等奖以上奖项。

  (2)开展专项课题研究。以《回归主体性的教师自主专业发展实践研究》为抓手,研究和探索我校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新模式,每学年教师对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进行总结反思、修订完善。(该课题计划于2012年结题)

  (3)发挥骨干教师的幅射作用,开展校内骨干教师分层培养。低层次教师主要由高层次教师负责培养提升,高层次教师通过校内外专家引领提升,向名师行列迈进。每学期安排各级各类研修班研修、培训、交流、参观等活动次数不少于4次。

  2、构建学习型科研队伍。开展各种研修活动(1)开展“读书工程”,成立高、中、初级教师研修班、读书班。教学处每学期推荐不少于3本优秀书目,校刊每期均有重点推荐文章,定期举行读书沙龙,交流内容要求:有读书内容简介,有精彩句段推荐,有个人体会感悟。并联系教学实际进行反思总结。

  (2)进行拓宽学习。一是外出学习:积极安排教师参加上级教育科研部门举办的活动,积极支持和推荐优秀教师出国培训。二是校内培训:约请专家来校讲学,组织本校学科领导和教学骨干的讲座,深化教研组、课题组的理论学习,每学年此类活动不少于2次。三是自我省思:个人自学教育科学书籍、报刊、杂志,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专业能力。

  资源建设

  积极提升实验、电教、图书装备和管理水平,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建成内容丰富、更新及时、服务功能强、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资源体系。

  目标一:

  建成江苏省中学一流的实验室、图书馆、电教中心、体育场馆、艺术中心、学科专用教室等。建成江苏省一流的通用技术实践室。

  措施:

  1、加强领导、完善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部门工作领导小组和内部管理的体系,进一步优化内部管理的过程。

  建设工作的重点应由硬件建设为主转为以适应教材、适应学生为主。在建设过程中,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教师、技术与管理人员进行不同层次的全员培训,逐步提高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

  2、“硬”“软”并重、保障教学:

  加强现代化硬件、软件的建设,切实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每年确保建设资金的投入不低于5000000元。

  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实验室、图书馆、电教中心、体育场馆、体育器材室、艺术专用教室等部门科学编制祥细的五年规划实施方案、资金预算,提高预算执行效率。

  进一步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信息化适应教材、适应学生的水平,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以教育现代化作为学校和谐持续发展的强力支撑。

  大力促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推进信息技术装备标准化配备,严格执行教育信息化标准。

  提升和整合各类教育信息化学习资源,融合各类学习网站、学习的平台及学习资源,打造有特色的、实用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图书馆、电教中心、体育场馆、体育器材室、艺术专用教室等部门教师素质提升计划。

  3、服务教学,服务师生:

  实验室按《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标准进行管理,并按教学计划准备好实验器材和物品,让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老师满意。

  图书馆、艺术专用教室按《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标准进行管理,并继续进行人文化环境建设,使其呈现出更加方便、舒适、优雅的环境。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按《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标准进行管理,在设备的使用方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要特别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加强对师生进行设备使用的培训和指导等工作,以达到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目的。

  体育场馆、体育器材室除按《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标准进行管理外,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损坏器材即报即修,尽一切力量做到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

  和·德育

  以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切实实现全员育人。高举“责任教育”旗帜,增强德育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不断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学校德育工作水平。让学校德育工作为学生自主、全面和可持续发展奠基。

  目标一:

  让“德育为先、育人为本”成为全校教职工的共同信念,通过改革班主任制度,探索德育学科渗透制度,不断健全全员育人的制度体系建设。以学校德育为主阵地,家庭教育为助力,优化整合社会资源,探索学校、家庭和社会共育人才的有效途径,建立三方合作的有效机制,切实实现全员育人。

  措施:

  1、强化每位教师做好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动意识,积极进行执行班主任和责任班主任的实践探索。2011年宣传发动,拟定方案;2012年初步实施;2013年完善提升;2014—2015年使每位教师做好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动意识和工作能力达到较高水平。

  2、不断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教育的合作机制,健全学校、年级和班级三级家长教育委员会,加强家长学校建设。2011年完善家长教育委员会章程,建立学校、年级和班级家长教育委员会,形成定期召开各级家长教育委员会制度;2012年至2014年不断完善家长学校的内容和形式;2015年形成比较成熟的徐州一中家长学校课程。2011年对建立班级教育委员会制度的目的、意义和可行性进行思考论证,对建立班级教育委员会的组织机构和相关制度进行初步构建;2012年进行实施班级教育委员会制度的初步实践;2013年完善和提升班级教育委员会制度。

  3、通过评价机制的建设,实现学科育人。

  2011年至2012年建立学科德育研究制度,要深入挖掘各学科内在的德育因素,各学科的课堂都要认真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2013年至2014年建立学科育人的检查督促制度,要求任课教师在承担知识传承的同时必须承担起德育任务,并积极创设适合学生的德育教育情境,将德育目标落到实处。2015年将学科育人纳入到学生评教的体系之中。

  目标二:

  高举“责任教育”旗帜,加强德育课程建设,进一步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层次、水平和有效性。增强育人氛围营造,丰富德育活动载体,打造特色和品牌德育活动,不断加强德育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和感染力。

  措施:

  1、强化德育课程建设,健全科学规范、开放多元、注重体验、贴近思想、情感、生活实际的德育课程体系。

  2011年至2013年开展“徐州一中责任教育校本研究”省级课题研究并结题;2011年至2013年逐步构建高一、高二和高三年级责任教育校本课程,学生社团课程,心理健康课程,主题班会等课程体系。2014年至2015年完善高一、高二和高三年级责任教育校本课程,学生社团课程,心理健康课程,主题班会等课程体系。

  2、丰富德育活动载体,打造品牌德育活动,精心设计学生喜爱、具有体验性和震撼力的德育活动。

  2011年至2013年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陆续将新生入学教育、校园文化艺术节、春季社会实践、校庆月活动、学生百家讲坛、成人仪式以及毕业典礼等传统德育活动提升打造成学校品牌德育活动;2014年至2015年在责任教育研究和实践基础上,精心设计和创制若干学生喜爱、具有体验性和震撼力的德育活动。

  3、注重熏陶、感染、激励,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建设优美、和谐、大气的校园文化。

  2011年至2012年探索让校园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墙一角环境育人的有效办法:办好校园宣传专栏,深入开展优美教室创设、班牌、班徽、班旗设计等班级文化创设活动,开展公共走廊墙面文化创设活动;开展校标、校服设计活动;2013年至2014年探索全员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办法:开展校风、教风、学风的讨论与设计活动;开展学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的讨论与设计活动。力争用3至5年建设优美、平安、书香、绿色和和谐的校园。

  目标三:

  不断探索完善德育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建立相关机制,打造一支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富有教育激情,理念先进,敢于担当,善于创新,充满活力”的德育骨干队伍。形成一支“富有爱心,乐于奉献,责任心强,方法科学”优秀班主任队伍。促进德育工作总体水平达到新高度。

  措施:

  1、探索提升德育骨干德育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实施德育专家工程。

  2011至2013年:通过实施德育干部阅读教育专著、教育报刊杂志计划以提升德育干部理论水平,以课题研究锻炼和提高德育干部德育科研能力,定期外出参观学习以开阔德育干部视野、增长见识,从而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德育干部队伍。2014年至2015年:通过让德育干部有计划地参加高级别的培训提升德育干部的理念和方法,通过德育干部积极承担班主任培训讲座和家长学校讲座产生社会影响,通过撰写德育论文和论著总结学校德育工作实践,升华德育思想,从而培养造就若干在省内外有影响的德育专家、名家。

  2、完善班主任培训办法。2011年至2013年引导所有班主任有序开展班级教育管理工作研讨。每学期列出研讨的问题,班主任自由认题研究。平时分散研究,择机共同研讨。研讨形式包括沙龙和暑期研讨会等。每年将班主任班级教育管理论文编辑成册。2011年至2013年邀请校外教育专家、学校干部和优秀班主任定期开办班级教育管理工作专题讲座,逐步形成班级教育管理工作讲座系列。在此基础上2014年至2015年编订研制徐州一中班主任培训校本教材。继续鼓励班主任通过自学教育专著、教育报刊杂志,吸纳先进教育理念,提升班级教育管理水平。选派优秀班主任参加校外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

  3、探索加强德育辅助岗位工作者、社团指导教师培训工作的有效途径。2011年至2013年逐步建立一套比较有效的有关德育辅助岗位工作者、社团指导教师的选聘、培养、管理和考核制度;2014年至2015年在制度完善的基础上,建设一支优秀的德育辅助岗位工作者、社团指导教师队伍。

  目标四:

  不断探索学生“自主发展、自管自育”的发展成长模式,以学生干部培养为基石,健全的自管自育机制为依托,通过丰富的校园活动感染学生,多元的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创新学校的管理体系,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措施:

  1、探索学生自管自育意识培养、办法指导、氛围创设以及骨干培养的有效途径,推动我校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模式的完善。2011年至2013年:加强对学生会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使用和管理,不断完善学生会的的组织和制度建设。探索形成学校培养、班级培养和学干自我提升的具有我校特色的班干、团干以及社团骨干行之有效的培育工程。2014年至2015年建立全校性的学生自管委员会,全面高质量地参与学校管理,使我校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主发展达到高水平。

  2、健全自管自育机制,保障学生自管自育活动健康发展。2011年至2013年:不断完善学生会组织管理制度、学生值周活动评价制度、学生社团管理办法。不断完善学生多元评价制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特长发展、自主发展,带动全面发展。2014年至2015年建立完善学生自管委员会的运行机制。

  3、不断丰富我校学生自管自育的内容、形式和活动载体,促进我校学生自管自育、自主发展。2011年至2013年:通过创新“伙伴制”活动推动学生自管自育。改进创新学生值周活动,更好发挥其自管自育作用。同时探索学生深度参与学校管理的形式和途径,至2014年、2015年使学生深度参与学校管理达到高水平。

  4、申报“徐州一中学生自管自育、自主发展”德育课题,以德育科研提升自管自育的实践活动。2013年申报立项,2014年开题,2015年结题。

  和·后勤安全

  总务安全工作坚持以学校整体规划为指导,坚持后勤安全为教育教学、教科研、师生服务的思想,努力提高后勤安保职工队伍素质,规范总务安全后勤工作管理,确保后勤安全工作目标明确、措施恰当、保障有力、服务到位,进一步提高后勤安全服务工作质量,为师生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打造物质环境好、文化品味高、服务优良的和谐校园。

  目标一:建设目标

  优化夹河街校区建筑物布局,彰显百年老校古朴、典雅特色;按“国内一流高中”标准,规划、实施富有特色的校园绿化、美化、信息化、文化化建设,新建、改建九里校区部分功能性用房,提高部分建筑抗震级别;根据“特大型区域性中心城市”教育事业统筹发展和服务人民群众的要求,按“理念先进、设计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备、设施现代、使用便捷、环境优美、文化独特,统筹共享国际教育、民办教育资源”的精神,努力建设好新城区校区。

  措施:

  1、五年内完成夹河街校区建筑物的修缮、调整、优化、布局(约需人民币500万元)。2011、2012年度,计划完成标志性历史遗存木楼修旧如旧的修缮工作,完成校园内地下排水沟、生活供水、消防供水管道,改善及重新铺设强电、弱电管网基础条件;2012、2013年度,进一步加大绿化、美化、信息化、文化化建设力度,完成假山及校园景点的绿化美化工作;2014、2015年度,完成现初中办公楼的拆除及拆除后的绿化美化和老建筑功能性设施设备的改造,彰显百年老校古朴、典雅特色。

  2、按“国内一流高中”标准,高标准规划、实施九里校区改建、新建工作(约需人民币至少9300万元)。<见附件一>2011、2012年度,完成三栋教学楼的高标准抗震重建工作。为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拟在北大路东侧篮球及乒乓球场地重新规划设计建设高标准抗震级别教学楼、实验楼;建成投入使用后拆除原教学楼、实验楼,原址上重新规划设计建设图书楼及国际部综合楼;新建国际生公寓、教师公寓;2012、2013年度,建设完成富有特色的校园绿化、美化、信息化、文化化建设工作,满足课程建设和学生发展需要;2014、2015年度,完成六栋宿舍楼的重新规划设计,提高和改善九里校区建筑建设标准和服务功能,优化功能性建筑内部布局和使用条件,提供功能性用房。

  3、如果市委、市政府确定学校搬迁,根据“特大型区域性中心城市”教育事业统筹发展和服务人民群众的要求,高标准建设好新城区校区(约需人民币2.6亿元)。2011、2012年度,计划完成新城区校区的规划、设计、建设工程工作,同时完成配套工程、绿化美化工程建设;2012年度,暑假后新城区校区投入使用,同时进一步完善绿化美化等校园环境工程,2013年后一个功能齐备、设备现代、布局合理,融国际教育、民办教育与高中教育于一体的徐州一中新城区校区展现在广大市民面前;2014、2015年度,重点完成绿化、美化等校园环境的进一步完善养护保活工作。

  目标二:服务目标

  努力提高预算水平,强化部门核算,严格按照政策要求管好用好资金,做好奖、助学工作;加大校园文化建设投入,让全校师生(含家长)具有“学校是真正属于他们”的情感,让徐州一中成为“徐州市民的精神家园”;坚持管理和使用相结合、增添和开发相结合、高效和节约相结合的原则创新机制,鼓励各部门、全体师生养成“低碳”、“绿色”的生活、学习、工作习惯;强化招标、指导、监管、考核制度,实现社会化服务的健康持续发展。

  措施:

  1、〔财务资金〕学校专项经费的投入实行部门申请和项目预算制度,确保有限办学经费使用的有序性。2011年度完成部门预算、工程预算和审计、大宗物资采购申报和预算制度的修订完善工作,积极争取上级、社会资金支持学校发展、教学改革、师生进取,每年编制预算坚持量力而行、精打细算、勤俭办事的原则,从严从紧编制相关支出的预算;严格按市级政府集中采购目录编制政府采购计划。学校财产实行部门负责人管理责任制度,规范学校校产的报损和添置校长审批制度,严防流失和浪费。进一步规范经费审批制度,规范学校重大经费使用实行校务会议讨论通过制度,严格控制学校办学经费的支出渠道,努力降低教育成本、勤俭办学。

  2、〔设备保障〕进一步强化主动意识,健全各类校产添置、管理、使用、维护保养制度,高标准建设各类教育教学设施,五年内按“五星级高中”标准在资金落实(至少需人民币1800万元)的情况下依据相关部门实际需要更新、添置相关设备<见附件二>。2015年,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教育技术装备特别是信息化程度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3、〔生活服务〕突出服务宗旨,坚持在保证大多数师生满意、各项活动正常开展、教育教学秩序稳定的基础上,总务处沟通团委、工会、学生会坚持每日公示食堂、超市进货价格让师生及时了解行情、明明白白消费;2011年暑假,在资金许可条件下更新改造浴室设施设备,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洗浴条件和环境;2013年,建成教师公寓投入使用,改善教职工休息环境;按上级要求和学校管理规范、结合学生家庭实情,积极做好助学奖励和减免学费工作、做好普通高中学生政府奖学金兑现,想办法社会各方面资金扩大学生奖学金的资助比例,到2015年平均资助面达到15%,确保每一名学生不因贫失学目标的实现。

  目标三:安全目标

  强化安全、生命与健康教育,及时化解校园各项不和谐因素,定期进行预防灾害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师生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切实做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健全安全工作机制、制度,切实落实“一岗双责”制度、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一票否决”制度、安全工作定期考核奖惩制度,认真做好各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严格按安全规范要求,完善、添置各项技防设备,改善校园消防设备(器材和灯具),加强学络安全工作,确保设施设备始终处于完好状态,搞好周边治安综合治理。

  措施:

  1、加强师生安全和生命教育,提高学生防范、自救、互救的能力,落实信访隐患排查制度,及时化解校园各项不和谐因素,保证每学期不少于1次的紧急疏散应急演练;加强饮食、饮水管理,切实保证饮食、饮水卫生与安全;加强校园车辆管理,保证教职工生命安全。

  2、进一步构建多维立体的校园安全保障、应急反应体系,健全管理机构,加强专兼职安全管理队伍培训,进一步明确职责;及时签订三层责任书,切实落实“一岗双责”制度、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一票否决”制度、安全工作定期考核奖惩制度;在目前46条规章制度、11项安全预案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种安全机制和制度。

  3、建设数字化安全校园,完善周界对射报警装置、重点部位安装红外探头,在全校主要部位安装视屏监控,确保监控无盲区;改造消防管道网络,加强网络安全工作;加大安全设备投入,加强安全逃生演练,注重检查、反馈、矫正;力争做到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确保不出现重大人身、财物、饮食安全事故。协调社区、公安搞好周边治安综合治理。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学校五年发展规划范文(分享6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最简洁的小学生评语2023年消防应急疏散演练活动简报独立自主作文600字12340安全感满意度宣传简报医院组织开展2023年消防演练活动简报,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0-2023 作文录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424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