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第一篇:冈仁波齐观后感的满分作文 《冈仁波齐》是不多的几部看过了必须要反刍的影片。影片展现的长跪朝圣就像是迷一样的仪式存在。影片的副标题为灵魂之路,恐怕首先要向现代...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冈仁波齐观后感的满分作文(通用5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一篇:冈仁波齐观后感的满分作文
《冈仁波齐》是不多的几部看过了必须要反刍的影片。影片展现的长跪朝圣就像是迷一样的仪式存在。影片的副标题为灵魂之路,恐怕首先要向现代人发问有灵魂吗?相信灵魂吗? 相信有灵魂和不相信有灵魂的区别是什么?不相信灵魂的现代人在相信灵魂的人们面前是什么样子的?反过来,相信灵魂的人们在不相信灵魂的现代人面前是什么样子的?
仅从物质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呈现了一个前现代、现代、后现代时空密集的场景。服装、交通工具、日常用具都不是单纯地属于某一个单个时代。有羊皮毡房,也有羽绒服拖拉机,有酥油茶油灯,也有塑料桶电灯。这些生活在高原上大山里的人们砍柴放羊,犁地织布,粗茶淡饭,在白雪覆盖的雪山脚下,日子有条不紊地延续着。物质的画面向观众传达出一个明显的信息,穷困落后,是扶贫的对象。坐在舒适的影院观影的观众在电影一开始展现的当地人生活的物质画面面前,是不是产生了一丝优越感?是不是还产生了一丝丝的同情和怜悯?甚至产生了一丝丝要去扶贫帮助他们改变生活条件的豪情壮志?
他们对神山的信仰是虔诚的,但是影片中的语言则展现其功利的一面。七十二岁的杨培毕生有个夙愿,要去拉萨,去转冈仁波齐。侄子尼玛扎堆决定帮助叔叔圆了这个愿望。芒康村子里有几个人也想去,各有各的祈愿,有的因为同属马要去转个运来,有的因为杀生多了,有的因为家里厄运连连。冈仁波齐在他们眼里是神灵。他们要一路长跪去朝圣,一共1200公里。影片的台词与朝圣者每晚的诵经很不协调。语言在表达灵魂深处的内涵时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影片对长跪朝圣过程的展现等于在考验观者的脑洞大小。
看到第一个长跪时被震撼得眼泪都涌上来了。他们的虔诚重重地敲击着心灵。这是对神灵的虔诚、对大山所代表的神灵的虔诚。这是对灵魂的跪拜。肉体相对灵魂而言变成了无足轻重的载体。肉体匍匐在灵魂之下,如此,跪拜的痛苦与艰辛瞬间就高大上了。他们的行为如同背景的雪山一样,深远,神圣、崇高。
然而,一路的物质景观极其混杂。除了高山衬托出了跪拜者的渺小与虔诚之外。还有一辆辆飞驰而过的汽车,修得笔直的柏油路,这些背景把它们和我们拉得很近很近。近距离看他们,肉体对肉体的关照对方,不禁要问,他们的大脑里面如果输入了我们大脑里存储的信息,他们还会如此这般么?我们的大脑里还能输入他们大脑里那坚定的信念吗?
现代的物质发展已经在挤压着他们的生活,物质贫穷的标签呼唤着现代化的改变,也势必要抽空他们精神存在的空间。然而人类纪的变化却又即将剥夺了他们享受现代物质方便舒适快捷的机会。后现代的危机话语又在提升他们精神追求的意义,直接跳过他们肉体的苦痛与物质的匮乏。密集的跨越时空的物质汇聚凝结了灵魂的不确定性。
影院里的观者手里都握着手机,有的边看边查微信,有的边看边拍照,更有的边看边发朋友圈。灵魂之路长跪朝圣又从虔诚的灵魂的高大上慢慢回落到了卑微的物质苦难历程。
我们需要像山一样的思考,然而当我们的大脑被动或者主动地存储了现代文明知识的时候,我们的肉体已经被知识同化。灵魂与道德于我们已经失落为过眼烟云,或者沦为绑架的借口。于是环保者开车宣传减少碳排放,在天南地北旅游中书写自己保护大自然的丰功伟绩。
人与自然、物质与灵魂依旧是谜一样的难解难分。
阿莱的《尘埃落定》里写了一个去西藏朝圣的土司家的奶娘德钦莫措。只带了给五个庙进献的银元,多一个银元都不带,她说,佛要的是一个穷老婆子的新,而不是一个穷老婆子的钱。没有哪个真心朝拜的人会在路上花钱。原来,路上不乞讨,不四处寻求施舍,那样的朝佛就等于没朝。在尘埃落定里,奶娘不是个受人待见的人。一走就被人们忘记了, 人们以为她会死在路上。相反的是一年零十四天后,奶娘不仅回来了而且让人大吃一惊这一路山高水寒,他一个老婆子不但走过来了,原来弓着的腰也直了,脸上层层跌得的皱纹也少了许多也不再是原来病歪歪的老婆子,而是一个连膛黑红身材高大的妇人了。而遗憾的是,小说中的奶娘现场很不起眼。阿莱说,朝圣只是改变了她的样子,并没有改变她的脾气。
第二篇:冈仁波齐观后感的满分作文
《冈仁波齐》是一部艺术片,但更像一个纪录片,据说投资仅有300万元左右,票房却已超过一个亿。影片震撼心灵的两点:一是美丽的西藏景色,二是纯净的藏民的心灵。
西藏是一个自然美丽、独特而又神秘的地区,那里荒芜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原野,丰茂的绿林,高耸入云的雪山;以及奇特的寺院,精美的壁画,睿智的喇嘛,虔诚的信徒.......摄像在讲述故事的同时,以唯美的镜头语言将这些西藏自然人文景观逐一呈现给我们。
故事从一个说走就走的朝圣旅程开始,待产的孕妇、年少的女孩、青涩的少年、负罪的屠夫、年迈的老人,普通的牧民,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故事也怀揣着各自的希望,只是几句简单的商量,无畏路程的遥远、过程的艰辛,收拾起行李就上路出发,仿佛上邻村串门一样,一路长头,磕向千里之外的圣地。
路途中的几个镜头印象极深:碰到积水,一句“咱们磕过去吧”,全队人员毫不犹豫,依次扑进冰冷的水中。拖拉机头坏了,人工拉车本已很疲惫,但他们仍一如反顾地走回来再磕。孕妇生完小孩,没有所谓“做月子”的身体恢复,直接返回朝圣的队伍。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对佛的虔诚,对圣地的向往。
据说剧组在拍摄时,遇到一辆旅游大巴,车上好像有40多个人,擦肩而过,就在一霎那间,他们看到那部车辆掉在江里边。生命的存在仅在刹那之间。
制片人李雨林在《拙见》采访中说:“我的理解就是信仰不关乎宗教,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只是信仰的东西不一样而已。”而我想:信仰是你的价值取向、你心中的方向、你想到达的地方,你想要的生活、你想成为的人。而如果每个人都每一天当作是生命当中的最后一天来活的话,我们就不会再去纠结于人生中的得失、荣辱和苦乐,心中只有现实的宁静、纯净的向往。
第三篇:冈仁波齐观后感的满分作文
《冈仁波齐》像“朝圣”,平静至极,而《掌纹地·皮绳上的魂》则如“降魔”,兼具“西部公路”与“魔幻现实主义”气质,神秘、悬疑、时空交错,人物环环相扣,爱恨交织,相生相杀,如入天堂,如堕地狱。
“这两部作品创作形式虽大相径庭,但内在有着极强的关联性,它们探讨的都是在路上和寻找的主题。实际上,我最终的目的,是寻找自己真实的生命和电影的关系。
冈仁波齐是很多教派的神山,大家都为着自己心中的信仰转山。拍片的时候,团队经常会遇到两个三十多岁的苯教信徒,每天都会逆时针围着冈仁波齐转,而藏传佛教徒是顺时针走,所以两支队伍每天都会相遇,打个招呼,再擦身而过,各自沿着自己的方向前行…他们的计划是转一千圈,我们到时,他们已经转了两年,六百多圈了,看起来面目漆黑,衣衫破烂,但眼神里却都是虔诚和执着,我常常被他们的眼神感动。大家都在按各自的方法修行,包括我自己,这一年的拍摄正是我的电影修行,而这两部看似风格迥异的电影,实际上是我同时朝着两个方向出发,朝着自己的电影神山进行的一次完整的修行:放弃已知的技巧,跳出创作和市场的安全区,像第一次拍摄电影那样,用纯真的眼光去发现,用最笨的方法去寻找,没有完美的电影,但能在艺术上给自己设定一座冈仁波齐,走在朝圣的路上,坚定地去寻找自己心中的电影神山,已经足够幸福了。”
电影《冈仁波齐》此前曾入围多伦多电影节,并获得第7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评委会特别表彰,但他们最想得到的,恐怕是观众最真诚的静默或掌声。
我们不能确定这个时代谈“信仰”是否合适,但在这样缓慢平静的电影面前,我们未免都走得太快了……
6月20日,朝圣者们将带着这部虔诚的作品踏上大银幕。
第四篇:冈仁波齐观后感的满分作文
好多次看见这个名字不过都没有选择进去观看,今天一个人在家想要一看究竟。电影真的特别真实,没有漂亮的演员,没有华丽的服装,甚至没有太多语言。
很抱歉我没有记住人物的名字,只记得他们一行15人,有年迈的爷爷,有怀孕的媳妇,有9岁的女童,患有先天残疾的屠夫,他们所有人共同的心愿去神山,磕长头,赎罪,祈福。信仰面前是一样的。
当他们制作朝圣的工具和所穿衣服还有准备食物时,我感觉就像东北的过年。我完全没有想到会走那么久。一出门就开始磕长头,晚上搭帐篷生火,念经文。一直看着他们磕头,我的心不平静了,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本来生活的很苦了为什么还要更苦呢。当我看到孕妇生孩子的时候,那鲜活的生命降临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一个道理,信仰的虔诚要体现在行动上。哪怕生孩子也不能退缩,尤其是带着小生命一同前往。我说出我当时的想法大家别笑我,我居然想刚生完孩子不用坐月子吗?后来大喇嘛给孩子我明白了朝圣正好迎接新的生命,让孩子在拖拉机里安静生长。
旅途中遇见困难大家相互关爱,同样朝圣的人相互帮助。一群人心无旁骛的为追求众生平安而付出辛苦。共同追求平安喜乐的目标。
在他们身上让我看到了信仰的魅力,拥有大爱,并去爱别人。车子被撞翻到路边,来不及看自己的伤势,听到对方车里有需要帮助的人,立刻让人离开。而一行人更加艰难的上路了,途中爷爷的离开了,我在想这应该是他要来朝圣的最终心愿,最后他被葬在了朝圣的路上。
电影里一路上无尽的雪山,让人神往的美景,让人陶醉的圣地。用脚行走2000公里,一边走一边磕头,鞋子不知道穿坏了多少双。当镜头推到他们在拉萨脚下依旧磕头,我想旅游的人们大概也和我一样的心情看待他们吧。电影最后一片白茫茫,几个微小的人影,继续行走着。我的心不仅有些震撼,重新对信仰有的新的理解,也有了新的感悟。看到小女孩脸上那坚定的表情,不仅让我感动,追求极简心,纯净修行,心无旁骛,唯有众生喜悦平安是他们今生的追求。
一场修行,渡人渡己。
第五篇:冈仁波齐观后感的满分作文
昨晚吃着饺子,顺便打开电脑,看了这部下载了很久存于硬盘中的电影。
电影一开场,就是一副原生态的西藏地区的生活画面,主人公家里的条件不是很好,家里养着牛羊,一家人揉着青稞面边吃边聊天。
一直知道,藏族同胞是一群坚定的佛教信徒,藏传佛教的文化也深户到每家每户每个藏族人的心里。不知道电影里的东西是不是完全按照现实中来拍的,没有去研究这部电影背后的东西,只是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去观看它。
藏族同胞普遍皮肤比较粗糙,也很好理解,毕竟生活在平均海拔四千多米高的地区,常年冰雪漫天,就是冻也得冻红了,还有寒风吹着。也正如古话长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西藏地区的气候环境养育了这么一群朴素的人。在这里,女人作为家庭的一份子,身份地位并不比男人差,都很卖力的为家庭操劳。而无论男女老少,则都透露出一种最原始的朴素,尽管听不懂藏语,只能通过字幕去了解他们在说什么。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冈仁波齐观后感的满分作文(通用5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初中生《开学第一课》观后感200字,我们需要化学的观后感,黄子韬《游戏规则》电影观后感,《战狼2》观后感200字,2024日本札幌亚冬会观后感,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